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橡胶集料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并制备出不同配合比的橡胶集料混凝土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各因素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满足不同性能要求的橡胶集料混凝土较优配合比。并对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公式进行修正,得到橡胶集料混凝土的配制强度表达式。
(2)对不同配合比的橡胶集料混凝土试件进行硫酸盐腐蚀试验,研究不同腐蚀龄期硫酸盐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侵蚀效应,建立硫酸盐腐蚀作用下,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演化模型和强度衰减演化模型,揭示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硫酸盐腐蚀龄期的变化规律。
(3)对橡胶集料混凝土试件进行恒压作用下的抗水渗透试验,揭示橡胶掺量、水灰比和砂率等对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依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以橡胶粒径、橡胶掺量、水灰比和砂率为输入变量的橡胶集料混凝土抗渗性BP网络预测模型,对其抗渗性作出较准确地预测。
(4)采用混凝土快冻法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以相对动态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为指标来研究橡胶集料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劣化规律。基于混凝土损伤力学理论,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进行理论分析,
|
內容簡介: |
《橡胶集料混凝土耐久性》重点介绍了橡胶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基本力学性能研究、橡胶集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橡胶集料混凝土抗渗性研究、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环境作用下橡胶集料混凝土损伤机理分析等内容。 《橡胶集料混凝土耐久性》可供从事建筑材料、混凝土性质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还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材料专业师生参考。
|
關於作者: |
徐金花,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2002年开始在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新型建筑材料》和《塑性力学》等研究生课程以及《高层建筑结构》等本科生课程。主要从事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及辽宁省部委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1.2.1橡胶集料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研究3 1.2.2橡胶集料混凝土物理特性的研究3 1.2.3橡胶集料混凝土静力性能的研究4 1.2.4橡胶集料混凝土动力性能的研究5 1.2.5橡胶集料混凝土变形性能的研究5 1.2.6橡胶集料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6 1.2.7橡胶集料混凝土热工性能的研究7 1.2.8橡胶集料混凝土吸声和隔声性能的研究8 1.3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8 参考文献9 第2章橡胶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基本力学性能研究14 2.1引言14 2.2影响橡胶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因素14 2.2.1橡胶粒径15 2.2.2橡胶掺量15 2.2.3水灰比15 2.2.4砂率16 2.3橡胶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6 2.3.1橡胶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6 2.3.2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橡胶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7 2.4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22 2.4.1试件制备22 2.4.2主要仪器设备23 2.4.3各项性能试验过程及方法25 2.5橡胶集料混凝土物理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26 2.5.1橡胶掺入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26 2.5.2橡胶掺入对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27 2.5.3橡胶掺入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29 2.6橡胶集料混凝土配制强度表达式37 2.7本章小结43 参考文献44 第3章橡胶集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46 3.1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46 3.2试件和溶液制备47 3.3试验步骤48 3.4硫酸盐侵蚀下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49 3.4.1橡胶粉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压强度耐蚀系数49 3.4.2橡胶颗粒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压强度耐蚀系数50 3.5硫酸盐腐蚀作用下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演化模型52 3.6本章小结58 参考文献58 第4章橡胶集料混凝土抗渗性研究60 4.1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方法简介60 4.1.1稳定流动法61 4.1.2渗透高度法61 4.1.3逐级加压法62 4.1.4现场混凝土表层渗水性测试方法62 4.2橡胶集料混凝土抗渗性试验63 4.2.1试件制备63 4.2.2主要仪器设备63 4.2.3试验步骤64 4.3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渗水高度及相对渗透系数67 4.3.1橡胶粉集料混凝土的抗渗性分析68 4.3.2橡胶颗粒集料混凝土的抗渗性分析70 4.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橡胶集料混凝土抗渗性预测72 4.4.1人工神经网络概述73 4.4.2运用MATLAB来实现BP网络的设计79 4.4.3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抗渗性预测80 4.5本章小结84 参考文献85 第5章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冻性研究87 5.1引言87 5.2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方法简介87 5.2.1国外抗冻性试验方法及评价参数87 5.2.2国内抗冻性试验方法及评价参数88 5.2.3本书采用的抗冻性试验方法88 5.3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结果及分析89 5.3.1试件制备89 5.3.2主要仪器设备89 5.3.3试验步骤89 5.4橡胶集料混凝土冻融试验结果及分析92 5.4.1冻融循环作用对橡胶集料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92 5.4.2冻融循环作用对橡胶集料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的影响94 5.4.3冻融循环作用对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弯强度的影响96 5.4.4不同因素对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规律97 5.5橡胶集料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研究114 5.5.1混凝土的损伤度及冻融损伤模型115 5.5.2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损伤度及冻融损伤模型117 5.6本章小结131 参考文献131 第6章环境作用下橡胶集料混凝土损伤机理分析134 6.1硫酸盐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侵蚀机理分析134 6.1.1橡胶集料混凝土表面的侵蚀效应134 6.1.2硫酸根离子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侵蚀机理137 6.2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渗透机理分析141 6.2.1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渗透机理141 6.2.2橡胶集料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机理分析142 6.3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冻害机理分析143 6.3.1混凝土冻融破坏形式143 6.3.2混凝土冻融机理144 6.3.3橡胶集料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分析146 6.4橡胶集料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抗渗性和抗冻性之间的关联性147 6.4.1橡胶集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与抗渗性之间的相关性147 6.4.2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冻性与抗渗性之间的相关性148 6.5本章小结150 参考文献150 第7章结论152
|
內容試閱:
|
全球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橡胶轮胎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废旧轮胎,废旧橡胶材料作为高分子材料废弃物,数量仅次于废旧塑料。有研究人员提出将橡胶废弃物运用到水泥混凝土中,这就有了橡胶集料混凝土。橡胶集料混凝土是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是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掺入粉碎后的废旧橡胶粉或橡胶颗粒来替代部分骨料制备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建材”,不仅能够变废为宝、改善环境,而且能够改善水泥混凝土变形能力差、容易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开裂、自重较大等缺点,但强度下降成为橡胶集料混凝土推广使用的“瓶颈”。近些年,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橡胶集料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橡胶集料混凝土在强度要求不高而耐久性问题比较突出的工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橡胶集料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书作者结合混凝土工程长期所处的气候环境条件,以试验研究为手段,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抗渗性以及抗冻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并制备出不同配合比的橡胶集料混凝土进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各因素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满足不同性能要求的橡胶集料混凝土较优配合比,并对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公式进行修正,得到橡胶集料混凝土的配制强度表达式; (2)对不同配合比的橡胶集料混凝土试件进行硫酸盐腐蚀试验,研究不同腐蚀龄期硫酸盐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侵蚀效应,建立硫酸盐腐蚀作用下,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演化模型和强度衰减演化模型,揭示其抗压强度随硫酸盐腐蚀龄期的变化规律; (3)对橡胶集料混凝土试件进行恒压作用下的抗水渗透试验,揭示橡胶掺量、水灰比和砂率等对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依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以橡胶粒径、橡胶掺量、水灰比和砂率为输入变量的橡胶集料混凝土抗渗性BP网络预测模型,对其抗渗性作出较准确的预测; (4)采用混凝土快冻法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以相对动态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为指标来研究橡胶集料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劣化规律,基于混凝土损伤力学理论,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对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冻融损伤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不同配合比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抗冻因子及其表达式,并建立了橡胶集料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 (5)对不同环境作用下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损伤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橡胶集料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抗冻性与抗渗性三者的相互影响。 本书所述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橡胶集料混凝土在路面、桥面、防撞护栏、堤坝和护坡等工程中的推广和使用,为其耐久性设计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本书所述的工作是由沈阳工业大学徐金花和辽宁新发展交通集团周涌波共同完成的,得到了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LQGD2017031)的资助,试验研究部分还得到了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新发展交通集团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项目(项目编号:019057)的资助,作者在此对资助各方表示诚挚的感谢! 鉴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18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