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在*版基础上,拓宽实验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工程性,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全过程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训练。 全书共7章。包括实验误差的分析与结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设计方法、实验参数测量方法、计算机测控与仿真技术、化工基础实验流程及实验异常现象处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理工类化工、化学、材料、环境、轻工等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
目錄:
|
绪论1 第1章实验误差的估算与分析7 11实验数据的误差7 11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7 112实验数据的真值7 113误差的定义及分类8 114误差的表示方法8 115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10 12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和记数法11 121有效数字11 122数字舍入规则12 123直接测量值的有效数字12 124非直接测量值的有效数字13 1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13 131误差的正态分布13 132概率密度分布函数14 133正态分布的特征值14 14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剔除15 141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15 142判别粗大误差注意事项19 15直接测量值的误差估算19 151一次测量值的误差估算19 152多次测量值的误差估算20 16间接测量值的误差估算21 161误差传递的一般公式21 162几何合成法误差传递公式的应用22 17误差分析的应用23 171误差估算在实验结果分析中的应用23 172误差估算在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应用25 本章主要符号27 习题28 参考文献28 第2章实验数据处理29 21列表法与图示法29 211列表法29 212图示法30 22经验公式的选择32 221经验公式的选择32 222常见函数的典型图形及线性化方法33 23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法35 231回归分析法的含义和内容35 232线性回归分析法35 233非线性回归46 234逐步回归法52 本章主要符号63 习题64 参考文献64 第3章试验设计方法66 31正交试验设计方法66 311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和特点66 312正交表及其特点68 313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69 314正交表的表头设计70 315选择正交表的基本原则73 316正交试验的操作方法73 317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方法74 318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方法76 319正交试验法在化工基础实验中的应用举例85 32其他设计方法简介87 321均匀试验设计方法87 322序贯试验设计94 本章主要符号97 习题98 参考文献98 第4章化工实验参数测量方法99 41测量技术基础知识99 411测量仪表的基本技术性能99 412仪表电路的抗干扰措施101 42压力差测量104 421压力计和压差计104 422压力差传感器106 423压差计的校验和标定108 424压差计安装和使用中的一些技术问题110 43流量流速测量技术112 431体积流量的测量112 432质量流量的测量123 433流量计的检验和标定127 434流速测量技术129 44温度测量技术131 441热电偶温度计131 442热电阻型温度计138 443非接触式温度计141 444各种温度计的比较142 445温度计的校验和标定143 446影响温度测量精度的因素和改善措施145 45液位测量技术146 451静压式液位测量技术147 452电容式液位测量148 453超声波液位测量148 454雷达液位测量150 455放射性液位测量150 46成分分析简介151 461色谱法151 462质谱法153 463光谱法154 本章主要符号155 习题156 参考文献156 第5章计算机测控与仿真技术158 51计算机采集与控制158 511概述158 512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的构成160 513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在化工基础实验中的应用举例161 52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步骤168 521概述168 522内容简介169 523化工过程模拟170 524间歇精馏过程的模拟计算175 本章主要符号177 习题178 参考文献178 第6章化工基础实验内容与流程179 61化工过程基本实验179 611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179 612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179 613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180 614传热系数及其特征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180 615精馏塔实验181 616填料吸收塔实验181 617萃取塔实验183 618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183 619流化床干燥操作实验184 62综合型、设计型实验185 621流动过程综合实验185 622温度测量技术与传热系数及其分布的测定185 623精馏塔计算机数据采集及过程控制实验187 624正交试验法在过滤研究实验中的应用187 625均匀设计试验法在多相搅拌研究实验中的应用188 626吸收与解吸综合实验188 627干燥过程综合实验189 628脉冲萃取实验189 63化工新技术实验与研究型实验190 631空气膜分离实验190 632变压吸附实验191 633喷雾干燥实验192 634旋转膜过滤实验192 635离子交换实验192 636超滤膜分离实验193 637反渗透膜分离实验193 638渗透蒸发膜分离实验194 639反应精馏实验194 6310共沸精馏实验195 6311萃取精馏实验195 6312溶液结晶实验196 64单元操作组合及流程型实验197 641多组分连续精馏分离实验197 642流程优化仿真实验197 643宽粒径分布固体粒子气固分离实验198 参考文献198 第7章化工基础实验异常现象的处理199 71流体流动过程异常现象处理方法举例199 711流动现象和流动阻力的测定199 712压力(压差)的测量202 713流体输送机械(泵、风机)203 714恒压过滤(真空吸滤)实验206 72热量交换过程208 721温度测量的准确度对传热系数测定的影响208 722换热实验中输送与换热设备的选择210 723求算对流传热系数α的方法211 724升膜蒸发器内流型和传热测定的讨论212 73质量交换过程213 731精馏塔实验213 732填料吸收塔实验214 733萃取塔实验215 734固体干燥实验216 本章主要符号218 参考文献218 附录219 附录1一般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219 附录2实验室的防火、用电等安全知识简介221 附录3相关系数检验表222 附录4F分布数值表223 附录5常用正交表226 附录6均匀设计表232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在2000年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化工基础实验》的基础上,经过5年多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将实验教学对象与内容拓宽加深,引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为满足21世纪过程工业、特别是化学工业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而编写的。 本书为化工、化学、材料、环境、轻工类技术基础课的实验教材,强调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全过程的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突出实验教学应具有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力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方法;开拓学生的实验思路,掌握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因此,教材内容的涉及面比较广泛。主要介绍了科学安排实验和定量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第1章~第3章;正确掌握和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新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与技巧第4章、第5章;化工单元操作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一些通用的实验流程第6章、第7章。本书编写中力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阐述简洁、易懂,使教材便于自学,让学生学会自我开拓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本领;强调化工基础实验中的共性问题,拓宽基础,有较强的通用性,既可作为相关高等院校的教材,又是科研和实验工作者一本较易学懂的参考书籍;选材中注意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书中各章举例采用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已获得的经过核实的数据和自编通用程序,以减少错误,使本书更具有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完成。第一版主编冯亚云教授因退休未参加第二版的编写工作,但她为此书编写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向冯亚云教授及其他编审者表示谢意。 全书共7章,由张金利,郭翠梨主编。各章执笔者:绪论张金利;第1章郭翠梨;第2章李韦华;第3章郭翠梨;第4章的41黄群武,42、44冯炜,43、45程景耀,46张吕鸿;第5章的51黄群武、胡彤宇,52张吕鸿;第6章的61胡彤宇,62张金利,63、64李韦华;第7章胡瑞杰;附录郭翠梨、张金利。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基础实验中心的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多所高校的教师在使用本教材第一版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此一并对这些给予热心帮助和支持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虽然经过近两年的编写,但由于实验教学涉及的内容繁多,且可供借鉴的资料有限,又加上作者的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妥之处,衷心地希望读者给予指教,帮助本教材日臻完善。 编者2006年2月于天津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