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編輯推薦: |
★依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文系讲义,花费十年打磨而成。出版七十余年来,再版十余次,影响几代人,已经成为诗歌爱好者不可不读的经典。
★娓娓道来诗的起源、诗的境界、诗的节奏学习欣赏诗歌,用诗人的眼睛打量世界,从有限中看到无限,从平凡琐碎中发现诗意。
★用平实优美的语言,讲解诗歌的奥秘。中文系学子可借此近窥诗歌理论堂奥,一般诗歌爱好者也能跟随本书浏览诗界景致。
★融合西方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打通古典诗歌与现代新诗的区隔,融通古今中外,对现代中国诗歌理论有开创之功。
|
內容簡介: |
《诗论》是美学大家朱光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百年新诗史上兼具科学性和逻辑性的诗学论著。《诗论》对诗的起源,诗的境界,诗与音乐、散文、美术的关系,我国诗歌的节奏、韵律、格律等问题作了详尽探讨。朱光潜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全面阐述了新的诗歌美学理念,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基石。
|
關於作者: |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5年先后留学英法,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潜心研究诗学、美学、艺术鉴赏等领域,并对诗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他所作的《诗论》是中国诗学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尤其是诗歌爱好者的喜爱和称赞。同时,他还著有《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作品。
|
目錄:
|
抗战版序 001
增订版序 004
第一章 诗的起源 005
第二章 诗与谐隐 029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058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106
第五章 诗与散文 131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154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173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194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218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231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244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269
第十三章 陶渊明 319
附 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343
|
內容試閱:
|
抗战版序
在欧洲,从古希腊一直到文艺复兴,一般研究文学理论的著作都叫作诗学。文学批评这个名词出来很晚,它的范围较广,但诗学仍是一个主要部门。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刘彦和的《文心雕龙》条理虽缜密,所谈的不限于诗。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练亲切,是其所长;但是它的短处在零乱琐碎,不成系统,有时偏重主观,有时过信传统,缺乏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诗学在中国不甚发达的原因大概不外两种。一般诗人与读诗人常存一种偏见,以为诗的精微奥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如经科学分析,则如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其次,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不喜分析,长于直觉而短于逻辑的思考。谨严的分析与逻辑的归纳恰是治诗学者所需要的方法。
诗学的忽略总是一种不幸。从史实看,艺术创造与理论常互为因果。例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归纳希腊文学作品所得的结论,后来许多诗人都受了它的影响,这影响固然不全是好的,也不全是坏的。次说欣赏,我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爱憎不应该是盲目的,只是觉得好或觉得不好还不够,必须进一步追究它何以好或何以不好。诗学的任务就在替关于诗的事实寻出理由。
在目前中国,研究诗学似尤刻不容缓。第一,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不比较无由见长短优劣。现在西方诗作品与诗理论开始流传到中国来,我们的比较材料比从前丰富得多,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研究我们以往在诗创作与理论两方面的长短究竟何在,西方人的成就究竟可否借鉴。其次,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这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对中国文学的前途必有极大影响,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的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的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这都是诗学者所应虚心探讨的。
写成了《文艺心理学》之后,我就想对于平素用功较多的一种艺术诗作一个理论的检讨。在欧洲时我就草成纲要。一九三三年秋返国,不久后任教北大,那时胡适之先生长文学院,他对于中国文学教育抱有一个颇不为时人所赞同的见解,以为中国文学系应请外国文学系教授去任一部分课。他看过我的《诗论》初稿,就邀我在中文系讲了一年。抗战后我辗转到了武大,陈通伯先生和胡先生抱同样的见解,也邀我在中文系讲了一年《诗论》。我每次演讲,都把原稿大加修改一番。改来改去,自知仍是粗浅,所以把它搁下,预备将来有闲暇再把它从头到尾重新写过。它已经搁了七八年,再搁七八年也许并无关紧要。现在通伯先生和几位朋友编一文艺丛书,要拿这部讲义来充数,因此就让它出世。这是写这书和发表这书的经过。
我感谢适之、通伯两先生,由于他们的鼓励,我才有机会一再修改原稿;朱佩弦、叶圣陶和其他几位朋友替我看过原稿,给我很多的指示,我也很感激。
朱光潜
一九四二年三月于四川嘉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