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編輯推薦:
如今,科学已如空气。就像动物在暗室中本能地寻觅阳光和空气一样,我们大多数人在近乎本能地觅求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维和方法。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地理解宇宙万物和自己。掌握了科学,就掌握了力量,可以控制当下、预测和把握未来。
本书《科学博士来回答:我们身边*有趣的为什么》,之所以被誉为科普读物中闪亮的那颗金星,在于它有三大特色:
*,一反一般科普书的枯燥无味,它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妙趣横生的科学故事,充分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有趣、好玩的口味偏好。
第二,它从身边39个有趣的问题开始,足够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常常距离真实世界很远,以至于孩子常有我为什么要学这个的困惑。然而,如果引导孩子从了解身边的真实世界开始,在思考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时候遇到科学,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迈入了科学之门。而这个抛砖引玉的砖,便是我们身边*有趣的为什么。
第三,它并非词条式的知识类科普书,而是着墨于某领域问题的来龙去脉,让孩子有机会窥探解决问题的过程,欣赏并体会科学博士们处理问题的智慧、逻辑严密的思维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这种叙述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培育跨学科思
內容簡介:
从暗藏玄机的人体,到千奇百怪的动物王国,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到匪夷所思的超自然体验,本书这些贴合生活实际的39个有趣的问题,以及诙谐幽默的科学探索故事,无一不让你和孩子脑洞大开。
有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问,比如:
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变颜色?
为什么有些人不胜蚊扰,有些人却默默无蚊?
大雁何以人字飞行?
有的问题你不会想着去问,但一旦听到了,你会说是的,我也想知道。比如:
为什么人在压力下会失手?从暗藏玄机的人体,到千奇百怪的动物王国,从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到匪夷所思的超自然体验,本书这些贴合生活实际的39个有趣的问题,以及诙谐幽默的科学探索故事,无一不让你和孩子脑洞大开。
有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问,比如:
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变颜色?
为什么有些人不胜蚊扰,有些人却默默无蚊?
大雁何以人字飞行?
有的问题你不会想着去问,但一旦听到了,你会说是的,我也想知道。比如:
为什么人在压力下会失手?
为何有时话到嘴边却忘了词儿?
为何霸王龙的胳膊如此短?
当然,并不能保证你感兴趣的问题就在这本书里,但我相信,那些你没有想到的问题仍然会激起你的兴趣,比如:
我们当真能感觉到别人在盯着自己吗?
为何蜥蜴能断尾求生?
牛顿真的是被苹果砸了一下而发现万有引力的吗?
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用穷追不舍的精神去探索。快来和科学博士一起,开启一场妙趣横生的科学之旅吧!
關於作者:
杰英格拉姆(Jay Ingram)
加拿大探索频道《每日星球》主持人、知名科普作家;
荣获加拿大总督功勋奖(Order of Canada),该奖项创立于加拿大建国 100 周年,纪念有卓越成就或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加拿大公民的最高荣誉之一;
荣获加拿大皇家学会桑福德弗莱明奖(Sandford Fleming Medal);
荣获加拿大皇家社科院麦克尼尔科普奖(McNeil Medal for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Science);
目錄 :
1 译者序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过程
第一章 人 体
3 瞳孔吐露了我们哪般心思?
7 洋葱何以让人泪眼迷离?
9 我们体内是否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17 芦笋何以令小便气味古怪?
21 为何有时话到嘴边却忘了词儿?
27 手指甲比脚趾甲长得快吗?为什么?
33 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血?
39 为什么人在压力下会失手?
43 听闻屁声响,缘何恶臭袭?
47 为何哈欠会传染?
52 历史迷雾 牛顿真的被苹果砸了一下而发现万有引力的吗?
第二章 动物王国
59 猫自何方来?
63 狗自何方来?
69 猫是真心爱我们,还是在委曲求全?
73 狗真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吗?
77 缘何惹蚊叮,怎能驱避之?
81 为何有些人不胜蚊扰,有些人却默默无蚊?
85 蜥蜴为什么做俯卧撑?
89 为何蜥蜴能断尾求生?
93 为什么有些动物扔便便?
99 大雁何以人字飞行?
104 历史迷雾 为何霸王龙的胳膊如此短?
第三章 超自然现象
113 何为幻觉记忆?
121 梦幻世界有颜色吗?
125 我们当真能感觉到别人在盯着自己吗?
129 潜意识广告管用吗?
135 真有大脚野人吗?
140 历史迷雾 阿基米德果真点燃了罗马战舰吗?
第四章 自然世界
149 人能回声定位吗?
155 为什么岁数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159 为什么篝火烟雾追着人跑?
163 我们的世界果真很小吗?
167 水流出浴缸时,是沿着两个方向吗?
171 为何树叶在秋天会变颜色?
175 什么是音障?如何突破它?
181 一张纸可折叠多少次?
187 香槟酒气泡与啤酒气泡有什么不同?
193 为什么地平线旁的月亮看起来更大?
196 历史迷雾 伽利略果真从比萨斜塔上扔过铁球?
203 致 谢
內容試閱 :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过程
这虽是本科普书,涉及的话题也极为轻松,甚至具有段子倾向,但其铺陈的方式却弥漫着探索的气氛,于满足好奇之外,很能助人思考。
作者是大众科普传播领域的顶级高手,深谙外谐内庄之道,看似东拉西扯、插科打诨,实则持论皆有依据,绝无信口开河。浩繁的数据材料经他一番剪裁,科学与娱乐之间的壁垒便被打通,科普作品被生生写成了幽默版的科学综述。这着实令人惊叹!
本书的作者杰英格拉姆(Jay Ingram)为七十余岁的老者,在加拿大是一位名人。
他学的专业是微生物学,职业生涯主要从事科技内容的传播,在电台与电视台间转换着不同的身份。1995 年始,他主持探索频道的《每日星球》栏目,获得了极大的名望。
科学的严谨加上传媒的视角,令英格拉姆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他出过不少科普作品,有些颇为畅销。其作品多具共同的特色:有趣的话题,海量的信息,科学的讨论。具体就是:先凭话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再以信息提升读者的参与能力,进而借讨论引发思考,还原科学研究的探索过程。此类写法虽不比词条式的一问一答那般斩钉截铁,解知道之渴,却讲明了问题的原委与争论的焦点,对于培养读者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其实世间万象,能够加之标准答案的极为有限。多数所谓的真知,往往或出于信念的固执,或出于信息的局限,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与条件变化的拷问;反倒是灼见,是一种颇可期许的能力,它帮助人们保持较为开放的心态,并以现有的基础做出大体
合理的解释、判断与选择。所以,在作者一个个稀奇古怪的问题之下,结论性的断言罕露踪迹。他着墨于问题的来龙去脉,用充满画面感的描述再现一个个实验现场,让
读者有机会拜访解决问题的各个时间节点,了解到当时研究者认知的片面、技术的限制和实验中不得已的妥协,从而得以欣赏他们处理问题的智慧,思考其结论的可信度与局限性。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用科学方式进行探索的游戏般的乐趣。
另外,作者毕竟是传媒业界人士,本书又号称是其压箱底之作,所以在选题中不忘引入一些特别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比如,牛顿被苹果击发灵感,阿基米德镜阵退敌,伽利略比萨斜塔上乾坤一掷都是些被奉为信史、童叟皆知的科学传奇。它们大都进入过各类教材,成为科学史中最为光辉的经典瞬间,如神谕般被膜拜与传扬。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作者在书中花费了不少笔墨,引证了大量材料,对此进行了讨论。这是书中最令译者着迷的部分之一,颇有一种瞥见了些许内幕后莫名的喜悦。但它也不禁令人发问,调查这些真相是否重要?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的争论已超出了某个单一的范畴。爱因斯坦有云: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权威。当科学始于质疑而又不断终于权威时,科学与迷信之间又共通着怎样的渊源?
由于本书与时下流行的大量科普读物风格殊异,译者在翻译时难免疑虑:读者(尤其青少年读者)能否适应作者的风格?毕竟,在科学上帝化、专家神父化的现代迷信氛围里,在应试教育与社交网络共同编织的趋同且武断的舆论环境中,科学实验逐渐沦为了正确结论的注脚,质疑精神不被鼓励与培养,唯有结论被关注与传播,至于支撑那些结论的材料、实验与论证,大家往往懒得计较。于是,作者这种穷究结论背后原委与实验实施条件的叙述方式,能否如其所愿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视角并引发思考?这还是个未知数。
好在书写得颇为有趣,即使当科学八卦来读也有滋有味。
杜冰
2018 年5 月15 日
(杜冰,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从事政府机构海外培训项目工作,另有译著《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