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裴兆斌、朱晓丹、朱晖著的《蔚蓝的秩序--西非渔事咨询案评析走向深蓝海上执法系列》分为六个部分,包括西非渔事咨询案的背景概述、西非渔事咨询案的管辖权之争、IUU捕鱼行为的国际法责任之争、西非渔事咨询案对中国的启示、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意见、中国书面意见。本书首先对西非渔事咨询案的背景做梳理,探讨IUU捕鱼的一般性问题以及西非IUU捕鱼的特殊性问题,为本案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以本案涉及的程序问题为例,研究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问题;以本案涉及的实体问题为例,研究IUU捕鱼行为的国际法渊源与国家责任。再次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研究本案对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后介绍了国际海洋法法庭咨询意见和中国书面意见。本书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均较高,适合专业人员阅读。
|
關於作者: |
裴兆斌,男,辽宁沈阳人,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海警学院院长,2009年获得辽宁省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称号,2012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曾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五次。主要学术研究领域: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刑法、海洋法、海洋行政法、海洋安全与执法、海洋维权与综合执法、侦查学、治安学、司法鉴定制度等。主要著作:《公安机关治安管理执法规范指南》《案例导读:治安管理处罚法及配套规定适用与解析》《网上办理治安案件实用指南》《海上治安执法实务若干问题研究》《海上犯罪侦查实务》《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中国司法鉴定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等28部。曾在《行政法学研究》《东方法学》《法律适用》《公安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Euror-Asian Legal Frontiers Review》《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 ing》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50余项。,连续获得辽宁省第十二届、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2012年、2014年),连续获得第6届、第7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三等奖(2011年、2012年)等奖项,多篇论文多次入选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参加国家和地方立法起草修订和疑难案件的论证工作。
|
目錄:
|
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西非渔事咨询案的背景概述
第一节 IUU捕鱼的概念及诱因
第二节 IUU捕鱼的影响
第三节 西非IUU捕鱼的现状及历史背景
第二章 西非渔事咨询案的管辖权之争
第一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的背景概述
第二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概述
第三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咨询管辖权的法律分析
第四节 西非渔事咨询案各国对咨询管辖权的意见分析
第五节 西非渔事咨询案法庭对咨询管辖权的意见分析
第三章 IUU捕鱼行为的国际法责任之争
第一节 海洋鱼类资源保护的国际法渊源
第二节 IUU捕鱼行为的国家责任
第三节 西非渔事咨询案各国对IUU捕鱼行为国际法责任的意见分析
第四节 西非渔事咨询案法庭对IUU捕鱼行为国际法责任的意见分析
第四章 西非渔事咨询案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中国IUU捕鱼现状与原因分析
第二节 西非渔事咨询案对中国的国际法启示
第三节 西非渔事咨询案对中国的国内法启示
第五章 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意见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管辖权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
第四节 法律适用
第五节 问题I
第六节 问题Ⅱ
第七节 问题Ⅲ
第八节 问题Ⅳ
第六章 中国书面意见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国际法庭咨询管辖权之基础
第三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之咨询管辖权
第四节 法院或法庭固有管辖权原则
第五节 未来之路:修订《公约》扩大咨询管辖权
第六节 与分区域渔业委员请求相关的管辖权和司法正当性问题
第七节 结论和提交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2015年4月2日,国际海洋法法庭全体21位法官通过了西非渔事咨询案的最终咨询意见。从本案涉及的当事方来看,它似乎并不是一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案件;但是从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来看,一些老问题有了新的说法,一些新问题横空出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老问题和新问题引起了海洋国家的广泛关注。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23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对本案发表了书面意见。这些咨询意见作为国际海洋法发展过程中宝贵的研究资料,可遇而不可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欲成为海洋强国,必先利法之天下公器。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构建国际海洋法律秩序,需要中国学者敏锐捕捉国际海洋法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本书的出版恰好抓住了本案的研究时机,可以说本书是关于西非渔事咨询案比较全面的中文研究成果。从内容上看,一方面,本书对西非渔事咨询案做了比较深入的法理分析,对本案涉及的诸如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问题、船旗国对IUU捕鱼行为应尽何种义务等问题均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本书较为准确地翻译了主要国家对本案的书面意见以及法庭最终的咨询意见,这对扩大本案在国内的影响范围是极有助益的。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逐渐从一个规则的接受者变成了规则的共同缔造者。包括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在内的中国之声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多年之后,本案很可能成为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经典案例,不断地被引用、被讨论。本案提出的一些原则也很可能被一些国家认可和实践。本书作为较早研究西非渔事咨询案的中文成果将启发中国学者进一步关注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关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序言中说的那样: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参加本书撰写工作的人员及具体分工情况如下:(1)裴兆斌,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负责撰写本书第一章,并负责全书审稿、统稿;(2)朱晓丹,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负责撰写本书第二章第三、五节,第三章第一、二、四节,第四章,翻译第五章第一、二节,负责全书审稿、统稿;(3)朱晖,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负责翻译本书第六章;(4)王黎黎,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教师,负责翻译本书第五章第五、六、七节;(5)李任远,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后,负责翻译本书第五章第三、四、八节;(6)李莹莹,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教师,翻译本书第二章第四节,第三章第三节;(7)石鑫,大连海洋大学2016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负责撰写本书第二章第一、二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