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母亲的温暖教师的关切作家的敏锐
与孩子一起奋斗,一起迷茫,一起成长
展现和剖析高考时代的焦虑
杨争光作序,邱华栋、孟繁华、石一枫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两个母亲踊跃加入了教育竞争的大潮中,择校、挑补习班、完成老师的监督任务、紧盯孩子的身心发育不止如此,工作和家庭的琐事使他们疲于奔命,亲友邻里的关注让他们如履薄冰,还有个人感情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彷徨。两位母亲各自在无休无止的烦恼中,等待高考那天的到来。
|
關於作者: |
俞莉
籍贯安徽芜湖,现居深圳,教师。广东省作协会员,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在《当代》《中国作家》《清明》《山花》《飞天》《作品》《特区文学》等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出版有长篇小说《我的似水年华》《谁敲响了上课的钟声》,和小说集《潮湿的春天》。
|
目錄:
|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尾章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杨争光
在深圳的作家里,俞莉并不显前卫,她的小说一如她的为人,是实在的。
实在的文字,并不意味着老旧,也有它的尖锐。所以,在深圳的作家里,俞莉也是新锐的一位。
前卫有前卫的优势,却易于被作文的招式和观念左右,疏于对质的凝视。实在有实在的局限,却易于延续传统,直视现实。
中国小说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就观念和手段的借鉴、创新,几乎实现了与世界文学的全方位对接,成果不容小视。但忙于观念与手段的对接,并未能让我们的小说艺术与世界文学并驾齐驱,也是显见的事实。80年代被奉为先锋的许多作品早已失去阅读的价值,应该是一个证明。
小说艺术不仅是观念的艺术、手段的艺术,还有比观念和手段更为紧要的东西。塞万提斯不可能有现代的小说观念与手段,却塑造了历久弥新的堂吉诃德,又有谁质疑过他的先锋性、现代性呢?契诃夫的小说也是。
这也许是俞莉一直执着于现实,不拒传统,甚至偏爱传统叙写的一个原因吧。
这一部《我和你的世界》也是。依然是当下的现实现实的问题,现实的焦虑。其双线的叙写,城乡的呼应,其意也不在手段,而在质的严峻,甚至残酷。她是小说家,也是身在其中的当事人。小说家的俞莉没想以小说家的姿态,超然于眼见与亲历的现实。
但实在又是一位严肃、执着的小说家。
祝贺俞莉。祝贺《我和你的世界》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