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內容簡介: |
《有机合成化学》第二版为学习有机合成原理、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技术而编写。全书共13章,包括绪论、各类基本反应、光学异构体的拆分和不对称合成、保护基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合成试剂、逆合成分析与有机合成设计及近代有机合成方法,从不同角度讨论有机合成的实现。 《有机合成化学》第二版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叶非,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叶非:男,博导,教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 长期从事化学教学及其应用化学的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化学》、《有机合成概论》等课程。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引言1 1.2有机合成的目的和设计3 1.2.1有机合成的目的3 1.2.2有机合成路线设计4 1.3有机合成的发展与作用5 1.3.1有机合成发展的条件5 1.3.2有机合成化学的作用5 习题6 第2章氧化反应7 2.1概述7 2.2高锰酸盐氧化剂9 2.2.1概述9 2.2.2应用10 2.2.3活性MnO2氧化剂12 2.3铬化物氧化剂13 2.3.1概述13 2.3.2应用13 2.4其他无机氧化剂15 2.4.1空气15 2.4.2臭氧15 2.4.3高碘酸16 2.4.4二氧化硒17 2.4.5钌氧化剂17 2.5过氧化物氧化剂18 2.5.1过氧化氢18 2.5.2有机过氧酸及其酯类19 2.6有机物及盐类氧化剂20 2.6.1异丙醇铝20 2.6.2四醋酸铅21 2.6.3二甲亚砜22 习题23 第3章还原反应25 3.1催化氢化反应25 3.1.1烯烃和炔烃的氢化25 3.1.2芳香族化合物的氢化26 3.1.3醛和酮的氢化27 3.1.4腈、肟和硝基化合物的氢化28 3.2金属与供质子剂还原28 3.2.1概述28 3.2.2碱金属29 3.2.3镁和镁汞齐31 3.2.4锌与锌汞齐31 3.2.5铁和亚铁盐32 3.3氢化铝锂和硼氢化钠33 3.3.1氢化铝锂和硼氢化钠还原剂的特征以及还原范围33 3.3.2还原机理34 3.3.3LiAlH4的还原34 3.3.4NaBH4的还原35 3.4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法35 3.4.1还原剂的特征35 3.4.2还原机理35 3.5烷氧基铝还原剂(异丙醇铝)36 3.5.1还原剂的特征36 3.5.2还原机理36 3.5.3实例36 习题37 第4章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39 4.1常用的烷基化试剂卤代烷39 4.1.1卤代烷用作C-烷基化试剂39 4.1.2卤代烷烃用作N-烷基化剂42 4.1.3卤代烷用作O-烷基化试剂44 4.2常用的烷基化试剂硫酸酯和磺酸酯45 4.2.1硫酸酯和磺酸酯用作N-烷基化试剂45 4.2.2硫酸酯和磺酸酯用作O-烷基化试剂45 4.3其他烷基化试剂46 4.3.1烯、炔46 4.3.2醇、醛和酮48 4.3.3环氧乙烷50 4.4N-酰化51 4.4.1用羧酸的N-酰化52 4.4.2用酸酐的N-酰化52 4.4.3用酰氯的N-酰化53 4.4.4用二乙烯酮的N-酰化53 4.5O-酰化53 4.6C-酰化55 4.6.1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55 4.6.2芳环上的甲酰化反应56 习题57 第5章 缩合反应59 5.1酯化反应59 5.1.1用羧酸的酯化59 5.1.2用酰氯、酸酐、腈或酰胺进行酯化61 5.1.3用酯交换法进行酯化62 5.2羟醛缩合反应62 5.2.1自身羟醛缩合反应62 5.2.2交叉羟醛缩合反应63 5.3Knoevengel反应64 5.4Claisen缩合65 5.4.1酯酯缩合65 5.4.2酯酮缩合66 5.5Mannich反应67 5.6Perkin,Stobbe 和Darzens反应69 5.6.1Perkin反应69 5.6.2Stobbe 反应71 5.6.3Darzens反应71 5.7Dieckmann反应73 5.8Prins反应74 5.9安息香缩合反应75 5.10Pechmann反应76 习题78 第6章消除反应80 6.1反应机理和定位法则80 6.1.1反应机理80 6.1.2定位法则83 6.2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85 6.2.1α-、β-位取代基和离去基团的性质对消除反应活性的影响85 6.2.2试剂因素86 6.2.3温度86 6.3不同离去基团的消除反应87 6.3.1脱水消除87 6.3.2脱卤化氢消除87 6.3.3消除1,2-二卤的反应88 6.3.4酯基消除反应89 6.3.5季铵碱的消除90 6.3.6β-卤醇消除次卤酸91 6.3.7氧化胺的热解(Cope消除反应)91 6.3.8环氧乙烷的脱氧92 6.3.9邻位二羧酸的氧化脱羧93 习题93 第7章分子重排反应95 7.1亲核重排95 7.1.1亲核碳(碳正离子、碳烯)重排95 7.1.2亲核氮(氮正离子、氮烯)重排99 7.2亲电重排102 7.2.1法沃斯基重排(Favourskii 重排)102 7.2.2斯蒂文斯重排(Stevens重排)103 7.2.3维蒂希重排(Wittig重排)103 7.2.4弗瑞斯重排反应(Fries 重排)104 7.2.5沙米尔脱重排Sommelet重排104 7.3σ键迁移重排105 7.3.1[3,3]迁移重排105 7.3.2[2,3]迁移重排109 习题109 第8章环合反应112 8.1概论112 8.2六元环的合成112 8.2.1六元脂环化合物的合成112 8.2.2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合成118 8.3五元环的合成119 8.3.1五元脂环化合物的合成119 8.3.2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呋喃、噻吩、吡咯的合成121 8.4四元环的合成124 8.5三元环的合成125 习题127 第9章光学异构体的拆分和不对称合成128 9.1光学异构体的拆分128 9.1.1直接结晶拆分法128 9.1.2化学拆分法130 9.1.3动力学拆分法131 9.1.4色谱拆分法131 9.1.5膜分离技术133 9.2不对称合成133 9.2.1不对称合成在测定对映体绝对构型中的应用及对映体纯度的测定134 9.2.2不对称合成的分类及实例139 习题147 第10章保护基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49 10.1胺的保护149 10.1.1N-酰基型氨基保护基149 10.1.2N-烷基类氨基保护基151 10.2醇的保护152 10.2.1酯类保护基152 10.2.2醚类保护基153 10.3酚与邻苯二酚的保护155 10.3.1酚的烷基化和脱烷基化156 10.3.2酚的酰基化和脱酰基化158 10.4羧基的保护159 10.4.1酯类保护基159 10.4.2原酸酯类保护基161 10.4.3唑啉类保护基161 10.5羰基的保护161 10.5.1O,O-缩醛(酮)161 10.5.2S,S-缩醛(酮)162 10.5.3O,S-缩醛(酮)163 10.5.4烯醇醚和烯胺164 习题165 第11章有机合成试剂167 11.1有机镁试剂167 11.1.1格氏试剂的制备167 11.1.2格氏试剂的反应168 11.2有机锂试剂170 11.2.1有机锂试剂的制备170 11.2.2有机锂试剂的反应170 11.3有机铜试剂172 11.3.1有机铜试剂的制备172 11.3.2有机铜试剂的反应173 11.4磷叶立德175 11.4.1磷叶立德的制备及分类175 11.4.2磷叶立德的反应176 11.5有机硼试剂178 11.5.1烃基硼烷的制备179 11.5.2烃基硼烷的反应179 11.6有机硅试剂182 11.6.1烯醇硅醚183 11.6.2Peterson反应184 习题185 第12章逆合成分析与有机合成设计187 12.1逆合成分析法187 12.2合成路线设计187 12.3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188 12.3.1简单醇的合成188 12.3.2醇衍生物的合成191 12.3.3烯烃的合成192 12.3.4芳香酮的合成194 12.3.5简单醛酮和羧酸的合成195 12.4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195 12.4.1β-羟基醛酮和α,β-不饱和醛酮的合成195 12.4.21,3-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196 12.4.31,5-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197 习题198 第13章近代有机合成方法200 13.1有机电化学合成200 13.1.1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200 13.1.2有机电化学合成方法201 13.1.3有机电化学在合成反应中的应用202 13.2微波辅助有机合成204 13.2.1微波辐射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05 13.2.2微波有机合成技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09 13.3超声波辅助有机合成210 13.3.1超声波辐射概述210 13.3.2超声波辐射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10 13.4光催化反应212 13.4.1光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13 13.4.2光催化有机合成技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15 13.5相转移催化反应215 13.5.1相转移催化机理215 13.5.2相转移催化剂215 13.5.3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17 13.6其他合成方法219 13.6.1固相合成219 13.6.2无溶剂反应221 13.6.3离子液体222 13.6.4超临界有机合成225 习题226 缩写词227 参考文献228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根据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本书总体上从不同角度讨论有机合成的实现,内容包括绪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缩合反应、消除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环合反应、光学异构体的拆分和不对称合成、保护基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合成试剂、逆合成分析与有机合成设计、近代有机合成方法。本书的编写在体系和内容方面体现以下特点。(1)能够反映当前有机合成领域的新理论、新试剂、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2)各章尽量按照:基本原理简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次序叙述。(3)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有关有机反应,对于重要反应类型的机理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是由东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塔里木大学和海南大学五所高等院校的十三位教师共同编写,东北农业大学叶非、江西农业大学黄长干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张金艳担任主编。第1章由东北农业大学叶非编写;第2章由东北农业大学刘豫龙编写;第3章由东北农业大学沈?h编写;第4章由海南大学黎吉辉编写;第5章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王亚飞编写;第6章由东北农业大学徐英操编写;第7章由江西农业大学邓昌晞编写;第8章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张金艳编写;第9章由江西农业大学刘长相编写;第10章由江西农业大学黄长干编写;第11章由塔里木大学姜建辉编写;第12章由海南大学杨建新编写;第13章由塔里木大学于海峰编写。教材的初稿经主编、副主编审阅、修改,东北农业大学付颖教授仔细审校全稿,最后由叶非教授通读、审定。 在本次编写过程中,我们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限于水平,书中一定还会有不当之处。我们恳切希望使用本书的同行和读者给予批评与指正。 编者 2018年1月 第一版前言 本书为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根据各高等院校课程的教学计划,本书分为13章,包括绪论、各类基本反应、光学异构体的拆分和不对称合成、保护基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有机合成试剂、逆合成分析与有机合成设计、近代有机合成方法,从不同角度讨论有机合成的实现。本教材的编写在体系和内容方面力求体现以下特点:①能够基本反映当前有机合成领域的新理论、新试剂、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②各章尽量按照基本原理简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顺序叙述;③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相关有机反应,对重要反应类型的机理也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由东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海南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塔里木大学六所高等院校的十三位教师共同编写而成,东北农业大学叶非、江西农业大学黄长干和河南农业大学徐翠莲担任主编。第1章由东北农业大学叶非编写,第2章由东北农业大学付颖编写,第3章由安徽科技学院陈俊明编写,第4章由海南大学文金霞编写,第5章由河南农业大学杨国玉编写,第6章由东北农业大学徐英操编写,第7章由江西农业大学邓昌晞编写,第8章由安徽科技学院陈忠平编写,第9章由江西农业大学刘长相编写,第10章由江西农业大学黄长干编写,第11章由塔里木大学李红霞编写,第12章由海南大学杨建新编写,第13章由河南农业大学徐翠莲和杨国玉编写。教材的初稿由主编、副主编审阅、修改,经东北农业大学徐雅琴教授仔细审校全稿,最后由叶非教授通读、审定。 为方便教学,本书有配套的电子课件及习题解答,使用本书作教材的学校可以向出版社免费索取,songlq75@126.com。 在本次编写过程中,我们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限于水平,书中难免还会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我们恳切希望使用本书的同行和读者进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