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本书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相结合,阐释了环境问题的社会维度,是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相互融合的一个尝试。''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取工业化美国所面临的环境利益和环境负担的分配问题,探讨了何为环境正义,环境正义如何可能实现的问题。美国现代环保运动更多关注的是人类如何破坏了自然、污染了环境,人类应该如何扭转发展模式,实现自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正义将环境污染和社会正义结合起来,力图从社会、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一个社会如何在环境领域达成公平与正义。对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研究势必有助于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兼顾环境与发展,实现公平与正义。
|
關於作者: |
赵岚,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美国环保思想演变、美国环境政策等。主要教授课程为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美国社会与文化等。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缘起、研究意义及创新性
一、问题的缘起
二、本研究的意义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核心问题和相关概念
一、核心问题
二、相关基本概念
第四节本书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一、理论框架
二、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小结
第二章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渊源和历史发展
第一节美国环保思想的第一次转变:从利用自然到尊重自然
一、资源与荒野保护运动
二、美国现代环保主义运动
第二节美国环保思想的第二次转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向
人与人的关系
一、进步主义时期的城市环境问题
二、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发生与发展
三、环境正义运动和现代环保运动、民权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环境正义运动中政府与社会的互动
一、里根政府的新联邦主义
二、克林顿时期的美国环境正义运动大发展
三、小布什时期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挫折
四、奥巴马时期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复苏
小结
第三章美国环境不正义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不同群体在有害环境中暴露程度的不平等性
一、黑人与工业和化学污染
二、拉美裔农场工人和新移民与农药污染
三、印第安人与核污染
第二节建成环境的不公正性
一、生活便利设施在不同社区的不平等分布
二、公平交通运动
第三节政府及社会应对环境灾害的不平等性
一、卡特里娜飓风之后政府及社会的应对措施
二、政府针对环境侵害事件的执法不平等性
三、超级基金实施过程中的不平等性
小结
第四章种族还是其他:突破美国主流分析框架
第一节有关种族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一、美国审计署的研究
二、基督教联合教会的研究
三、《有毒废弃物与种族20周年》
第二节对美国主流观点的分析与质疑
一、相关性与因果关系
二、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三、有关研究方法的其他疑问
第三节美国政府及受害群体的应对策略及效果评析
一、美国政府对环境正义问题的应对策略
二、政府应对策略的整体效果
三、受害群体的法律诉讼
小结
第五章环境正义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环境正义问题的种族因素
一、当代美国社会的住房歧视
二、环境立法和执法中的种族歧视
第二节环境正义问题的阶层因素
一、环境正义受害群体的政治力量
二、环境正义受害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
第三节环境正义问题的地区差异因素
一、各州环境正义立法推进的差异性
二、公司福利制度
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的环境正义运动脱胎于60年代的民权运动,以基于孤立事件的社区反毒运动开始,发展为以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群体为主体,反对环境恶在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促进不同人群平等享有环境善,继而维护整个生态环境健康的社会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概念得到扩展,在主流环保运动关注的山川、河流、野生动物和全球生态系统基础上,增加了社区生活环境,即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人们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造环境。环境歧视、环境公平和环境正义的概念也相继出现,经过短时间的互换使用后,其间的区别逐渐显现。环境歧视是态度,环境公平是结果,环境正义则兼顾过程和结果,要求政府的环境决策要公开、透明,保证弱势群体的参与。在此基础上,通过善待自然生态,调整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恶的产生,最终达成每个人平等享有健康、有益的生活环境的目标。
一般认为,美国环境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资源与荒野保护运动、现代环保运动和环境正义运动三个阶段,其中发生两次转变:从保护自然以更好地将其利用转变为将自然看作与人类平等的一员,尊重其本身的价值;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正义运动拓宽了现代环保运动的视野,但并未完全取代现代环保运动,而是与其并行发展。最初,环境正义运动分别与现代环保运动和民权运动都有相抵触的地方,但是随着环境和环境正义概念的扩展,这三个运动一步一步从冲突走向融合,最终在促进环境问题的公平与正义方面,发挥了合力。
由于环境正义问题的受害群体多表现为少数族裔,环境正义运动最初反对的是环境种族主义,相关研究也多从种族入手。种族与环境的关系成为美国环境正义研究的主流分析框架。然而,在仔细审视几项代表性研究之后,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揭示的仅是种族与有毒废弃物之间的相关性,该相关性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更不能排除影响有毒废弃物设施分布的其他因素。另外,这些研究都是横向研究,即只研究某个时间点种族与有毒废弃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回答种族与有毒废弃物,哪个先来的问题。美国政府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误读了种族与有毒废弃物设施分布的关系,将相关性认为是因果关系。政府基于此分析框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效果非常有限,受害群体在此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环境正义法律诉讼也往往遭遇失败,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种族或许不是决定有毒废弃物设施分布的主要原因,至少种族不是唯一的原因。
在质疑美国环境正义问题主流分析框架的同时,本书尝试提出种族、阶层、地区差异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理论。除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之外,环境正义问题受害群体政治力量较弱、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阶层属性或许是美国环境不正义事实形成的更为根本的原因。里根政府时期盛行于美国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和自由市场理论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赖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平等也往往被给予每一个美元,而不是每一个人。在这种资本逻辑下,环境正义受害群体显然主要是因为其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而承受了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的环境负担。同时,他们较弱的政治力量使得联邦层面环境正义立法屡屡失败,在环境决策过程中他们也往往参与不足,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政治力量。另外,美国联邦政府将大量环境管制职能下放到州,而美国各州、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各州的党派属性、政府的治理能力、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针对企业的政策态度等都会影响到环境。因此,在种族、阶层之外,地区差异也是美国环境利益和环境负担分配的决定因素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