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发生在两个甲子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维新运动,2018年也是戊戌年,当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时期,重温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对于今天这个重大历史节点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
|
內容簡介: |
戊戌维新的故事,是与中国历史国家命脉的兴衰紧密相连的。长篇小说《戊戌梦》以恢宏的气势,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塑造了康有为、谭嗣同、翁同龢等众多人物形象。以凝重的笔墨,将传统与现代艺术手法揉为一体,还原历史现场,开掘心灵记忆,检视中国复兴之梦的艰难历程,作者以八年之力,精心绘制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爱国主义历史画卷,读来慷慨悲壮,发人深省。
|
關於作者: |
穆陶,山东安丘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红颜怨》(1988年)《孽海情》(1991年)《林则徐》(1995年)《落日》(1998年)《屈原》(2002年)等。《红颜怨》(又名《陈圆圆》)获泰山文艺奖(1989年);《林则徐》获全国八五优秀长篇小说奖(1998年);《落日》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999年);《呼唤人民的文学》获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1998年)。
|
目錄:
|
楔子1 第一章夜沉沉笔下忧国事
风萧萧酒中话古今3
第二章翁同龢忧愤议国是
盛伯熙怜才荐奏章13
第三章侯门似海三谒遭拒
帝阍深锁一书难达18
第四章康有为挥泪辞帝京
盛伯熙把酒饯杰士25
第五章庆万寿太后看戏
写弹章晓峰谏言32
第六章御史充军知己留别
北风雨雪豪侠亮剑39
第七章徐尚书忧国训顽子
杨御史投机谒大臣47
第八章赴京都津门遇日寇
说道义大海听潮音53
第九章陈少白客栈求贤
梁启超狭斜探秘59
第十章金瓯残破君臣雪涕
银票失踪父子痛心66
第十一章遣使谈判太后施威
求和虑危枢臣辩论72
第十二章寒寺小酌筹谋划策
深宫知己度曲解忧79
第十三章马关签约朝野震惊
甲午战败人心思变86
第十四章文廷式风雨出帝京
宋燕生春雷赋忧思93
第十五章杨御史相府探隐秘
皇太后戏楼怜巧云103
第十六章春夜融融慈禧淫乐
烟波渺渺太监通风112
第十七章都察院公车上书
松筠庵杰士聚议118
第十八章剑胆柔肠深山叙旧
刚心壮志华筵示威128
第十九章欧阳高谈治国大道
凌霜远走修道深山142
第二十章梁节庵投奔南皮
黄公度畅谈维新150
第二十一章陈宝箴湖南行新法
梁启超长沙展异才156
第二十二章王祭酒密室议新政
陈宝箴秉公上奏章170
第二十三章康有为总署谈变法
徐子静宴席叙平生179
第二十四章保国会康有为演说
训门生李盛铎装病190
第二十五章怀私心鬼蜮煽风火
忆往事相国入梦思197
第二十六章诉积怨深宫慰知己
留遗言临死保皇权203
第二十七章慈禧划策私会权臣
光绪颁诏明定国是210
第二十八章张之洞赶写劝学篇
杨叔峤通报风雨信222
第二十九章王大臣聚议诋维新
小太监进言遭杖毙233
第三十章太后干政权柄在手
老臣开缺愚忠生悲239
第三十一章康有为倾陈变法
刚相国借刀杀人246
第三十二章康有为奏设制度局
王大臣求助皇太后255
第三十三章梁启超智说内兄
刘光第筑庐郊野266
第三十四章刘光第拒赴寿宴
梁启超再访茅庐275
第三十五章王小航上书变法
许应骙抗命革职283
第三十六章怀塔布津门求大佬
林暾谷夤夜遇红颜290
第三十七章办学堂朝野开新面
谋诡计文悌走寺庵303
第三十八章许抚院谋私送豪礼
庆亲王爱财得明珠311
第三十九章爱恨交融深宫密语
同心生死笔下签名318
第四十章通臂侠庙宇报凶信
徐致靖密室议保皇327
第四十一章袁世凯小站练兵
徐仁津门中计339
第四十二章徐致靖切责王照
谭嗣同造访镖局348
第四十三章叙衷情琴奏单刀会
写密诏梦惊玉澜堂354
第四十四章袁世凯奉诏进京
杨崇伊暗中点火362
第四十五章进王府投靠保身
说项城孤注一掷371
第四十六章伊藤博文激水成浪
李提摩太广结善缘382
第四十七章康有为悲愤离京都
景仁宫忧心说隐讳389
第四十八章慈禧政变示威宣诏
珍妃受刑贬居冷宫399
第四十九章杨深秀见义勇为
袁世凯保身告密408
第五十章林旭深夜思往事
彩云京师救恩人415
第五十一章梁启超使馆避难
谭嗣同生死诀别426
第五十二章康有为泪洒吴淞口
李端棻心牵大学堂436
第五十三章刑讯逼供珍妃不屈
明志自杀太医饮鸩444
第五十四章谭嗣同狱中明志
杨崇伊火上加油456
第五十五章刑部狱中恨断恩消
黄泉路上阴差阳错465
第五十六章惧祸身亡父子歧路
归国革命烽火燎原473
尾声八国联军血洗沃土
神州大地梦回朝阳481
|
內容試閱:
|
我写《戊戌变法》
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在他主编的《戊戌百日志》前言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关心民族命运的中国人,不管他的国家变化有多大,他都永远不会忘记一百年前发生在首都北京的那场惊心动魄而又短命的百日维新;不仅不会忘记,他还会因了时光的流逝,因了中国向富强目标的起步,而更加怀念一百年前的那一百零三天,更加看重那一百零三天的重大历史价值。
诚然如此。一百多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维新运动,是在由封建专制社会向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次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改变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这显然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科学的追求真理精神和民主的以公治天下(《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戊戌维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页),是戊戌维新志士们的共同追求目标。以此而言,戊戌变法无疑是一次顺应历史发展的具有政治变革与文化启蒙意义的进步的社会运动。
重新审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可以发现,当时的思想政治界,主要存在三大派系,一是以慈禧太后、大学士徐桐等人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一是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首的洋务派;一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为首的维新派。慈禧对于变法的态度,并不是完全反对,出于维护大清帝国以及满族的命运考虑,对于富国强兵的变法措施,她是同意的。但当变法措施危及到她的利益与权威的时候,她便毫不犹豫地拿起扼杀的屠刀。顽固派如徐桐,坚持主张以封建的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封建纲常均不能丝毫改变。洋务派主张变器而不变道,学习西方的器艺,而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疆吏李鸿章、张之洞辈均属此类。张之洞在当时被誉为是天下之望的人物,由于他是甲午战争的主战派,他在湖北新政中又做出了可观的成绩,所以对于此人的评价议论纷纭。尤其他的《劝学篇》,是非黑白,议不相同。有人说《劝学篇》及其中体西用的理论是拯乱之良药(叶昌炽语),维新派则斥之为不特无益于时,然且大累于世(何启语)。张之洞《劝学篇》的出炉,虽然是在政变前夕,与避嫌保身有关,但也确是他政治思想与学术观念的真实体现。他在《劝学篇》正权第六中说:今日愤世嫉俗之士倡为民权之议,以求合群而自振,嗟乎,安得此召乱之言哉!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说实行民权是召乱,这种对民主和民权的否定与敌视的态度,证明他是与维新派的变法思想根本对立的。《劝学篇》所以能得到最高封建统治者的赞赏,是理所当然的。戊戌政变之后,有朝臣进言慈禧,说张之洞支持过康、梁,应予惩问。慈禧说:他写过《劝学篇》,可以免了。由此可见,《劝学篇》的思想实质与所起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劝学篇》刊出不久,当时寓居香港的进步学者何启、胡礼垣,专门写了《劝学篇书后》一书,逐篇加以驳辩,对张之洞反对民主、敌视民权的思想给予了尖锐的批判。
在对戊戌变法的研究中,强调所谓改良主义的消极的一面,而忽视其社会变革的积极意义,是有失片面的。中国是一个五千年封建帝制的国家,封建礼法、封建观念根深蒂固,欲从根本上改变其制度,其难度可想而知。以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改朝换代者屡矣,而变换体制者未之有也。 所以五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只有朝代更迭,而没有根本的体制革命。戊戌变法的志士们,企图采取自上而下的变革,实是不得已之举。变法初期,康、梁曾与孙中山的革命派人士有过接触,对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做法,康有为曾表示赞同。变法后期,当变法面临被扼杀的危急时刻,康有为谋划围园杀后,企图借用袁世凯的力量,以革命行动发动军事政变,谋划不遂,惨遭流血。如此事实可以说明,戊戌变法,实际上是从意识形态到革命实践的一次社会变革运动。康有为的变法与孙中山的革命,目的都是变革封建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可谓殊途同归。所不同者,辛亥革命除了民主革命之外,尚有种族革命的色彩,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便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清帝国的基础上,试图实行君主立宪,走日本与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
封建专制与君主立宪,其含义是泾渭分明的,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政治制度。戊戌变法的目的,就是要变封建的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洋务运动不能挽救封建清帝国的命运,其原因,在于它学习引进的是西方的器艺,而非西方先进的法制。正如梁启超所说,洋务所变的是器,而戊戌所变的是法。这也正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与朝廷某些封建官僚在变法思想上的根本不同之处。张之洞、李鸿章等人,在变法维新的大潮中,也有过拥护的姿态,甚至寄予热情和参与。但是当变法触及到封建体制的要害,同时引起最高封建统治者慈禧太后不满的时候,他们便会立即改弦易调,甚至充当变法的剿杀者。这种情形,张之洞可为典型。在光绪帝决意变法、康、梁的名字响遍神州之时,张之洞以总督二品疆吏大员之身,在督署降节迎候康、梁的造访,待以殊礼,如同故人。而政变之后,张之洞则成为痛诋和追杀康、梁最为卖力者之一。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了,但它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及其历史教训,却值得记取。
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这样的作为,无论古今,都是会永远赢得人民的怀念的。我写《戊戌变法》,便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不辞愚拙,披阅史籍,博采众说,加以甄别取舍;对于当时人物与事件,探赜稽微,刻画求真,孜孜八载于斯。至若是非得失,唯由读者裁之。
2018年农历戊戌正月初五日于潍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