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资源型地区在我国开发建设的历史上曾做出过突出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的重利用轻保护、环境保护政策等原因,实际上面临着资源的逐渐衰竭,伴随着出现的是传统资源产业衰落而新兴产业未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停滞、就业岗位骤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等状况。虽然国家和地方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努力和探索,但由于历史积弊已久,资源衰竭地区困顿的局面并未真正改变。目前,我国的各项扶贫政策主要集中于广大农村地区,而对于资源衰竭地区的贫困鲜少关注和研究。《资源衰竭地区贫困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国有林区为例》在扶贫攻坚的背景下,以内蒙古国有林区为例,运用经济学理论系统研究资源衰竭地区的贫困问题,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资源衰竭地区的贫困是如何发生的?在哪个阶段出现?具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二是资源衰竭地区的贫困发生的范围和程度如何?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特殊区域的贫困问题?研究的框架和思路,对于诸如草原、煤矿、石油等资源衰竭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京华,女,山西运城人,1985年生,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讲师,博士。2016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区域经济。近年来,先后在《林业经济》、《林业经济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与博士生导师包庆丰教授合著专著《基于集体林林权改革构建内蒙古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承担山西师范大学MPA公共管理学课程和本科生课程农业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等教学任务。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目标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相关研究观点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相关概念
第三节 相关研究观点
第三章 资源衰竭地区发展历程与贫困现状以内蒙古国有林区为例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发展历程
第三节 贫困现状与特点
第四章 贫困的形成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贫困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贫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贫困综合评价
第一节 贫困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第二节 贫困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贫困综合评价方法与过程
第四节 贫困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 贫困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调研地选择
第二节 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分布
第三节 家庭贫困特征
第四节 贫困测量
第五节 家庭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第七章 反贫困政策措施及运作机理
第一节 反贫困政策措施
第二节 反贫困政策措施成效与运作机理
第三节 反贫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目前扶贫政策措施的反思
第八章 反贫困机制构建
第一节 反贫困背景分析
第二节 反贫困面临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第三节 反贫困机制构建
第九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贫困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全球领域民生关注的重点问题,也一直是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针对农村发展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是解决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1年,国家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开始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强农惠农政策,并优先在贫困地区实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低保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开始实施两免一补义务教育;实行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2011年,国家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进入扶贫攻坚阶段,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区域,力争到2020年,稳定实现贫困人口吃、穿等基本生活的脱贫,实现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保障。2013年,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低保政策等措施实现贫困人全部脱贫。在反贫困过程中还实行农业税费改革和粮农补贴,加大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贫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扶持。这一系列举措推进了我国反贫困的历程,使得很大一部分群众生活改善。但这一系列举措关注的重点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抑或是生态恶劣地区,而在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资源长期开采、国家政策等原因面临着资源的逐渐衰竭,实际上也存在着贫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富裕中的贫困。
本书以内蒙古国有林区为例,研究资源衰竭地区的贫困问题。根据福利经济学理论,贫困会影响整体社会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以此为主线,研究内蒙古国有林区贫困问题。第一,从资源利用和变化的角度,以内蒙古国有林区为例,探究资源衰竭地区贫困发生的阶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贫困发生的原因。第二,鉴于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利用贫困测度理论和方法从区域贫困和人口贫困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从区域贫困研究角度,建立了包含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共22个指标的综合贫困指标体系,选取内蒙古国有林区27个林业局2004~2014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贫困综合评价,并将其分为重度贫困、中度贫困等五个类别。同时,分析结果还表明,产业结构与资源量、资源潜力、就业与发展等是区域综合贫困的主导因子。而微观个体的贫困不仅表现在收入方面,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贫困更表现在教育、健康、生活等多个方面。利用内蒙古国有林区607户有效家庭调研样本数据,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角度对人口贫困进行测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中在岗职工人数、是否有领导干部、是否兼业、户主年龄都对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但仅在岗职工人数一项对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家庭中是否有领导干部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最大,其次所在社区、在岗职工人数、户主年龄也对家庭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第三,从政府、国有林区、个人三方面对反贫困中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对其成效和机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覆盖范围较窄等问题。同时,还对目前的反贫困政策措施从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和反思。第四,对反贫困背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政府一市场双导向、国有林区参与的反贫困机制,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国有林区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国有林区改革步伐,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等政策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