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在对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形成识别效果的思路展开。首先,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两类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特征分析和动态分析。随后,引入生命周期理论,通过模糊集合方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识别模型。而后,运用识别模型研究中获得的成果,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科技型上市公司在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营业收入方面的影响情况。*后,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归纳总结
|
關於作者: |
胡雯,上海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起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海外人才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有多项相关课题在研。
|
目錄:
|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9
第三节 研究意义 ...............................................................................14
第四节 研究内容 ...............................................................................15
第五节 研究方法 ...............................................................................19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基础 ....................................................21
第二节 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现状 ........................................33
第三节 研究述评 ...............................................................................42
第三章 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典型模式研究 .................................................45
第一节 国际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 ............................................46
第二节 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 ............................................59
第三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模式的形成基础与主要特征 .............6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1
第四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 ........................................................73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74
第二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 ................................................78
第三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 ................................................82
第四节 两类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动力与机制 .................................89
第五节 管理启示 ...............................................................................91
第六节 本章小结 ...............................................................................92
第五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识别 ........................................................95
第一节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学研协同过程 .................................96
第二节 识别模型构建 .......................................................................99
第三节 识别步骤 .............................................................................103
第四节 多案例分析 .........................................................................105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19
第六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效果评价 ..........................................................121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对科技型企业的影响分析 ..............................122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26
第三节 回归模型和匹配结果检验 ..................................................133
第四节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137
第五节 管理启示 .............................................................................141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42
第七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 ....................................145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145
第二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150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55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55
第二节 研究启示 ..............................................................................159
第三节 研究展望 .............................................................................160
参考文献 .....................................................................................................169
附录1 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193
附录2 原始数据 ......................................................................................197
后 记.........................................................................................................225
|
內容試閱:
|
总 序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的历史可以溯源到1959年建立的学术情报研究室,1978年10月正式成立学术情报研究所,1992年12月更名为信息研究所。建所以来,信息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一直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与信息科学的发展步伐而不断调整,目前已发展成为从事重大战略信息和社科学术信息汇集、分析的专业研究所,现有在编人员45人,设有6个研究室、1个编辑部和3个院属研究中心,承建丝路信息网长江经济网两大专业数据库和联合国公共行政网(亚太地区),承办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和一带一路上海论坛。
成立至今的40年里,信息研究所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专业的学术情报研究资政建言、服务社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所40年是信息研究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未来信息研究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优化学科配置和人才队伍,努力建设以重大战略情报信息研究为重点,以专业大数据库建设为依托,以各类论坛、智库报告为载体的新型情报信息研究体系。
值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暨信息研究所建所40周年之际,我们策划了这套院庆暨所庆系列丛书。丛书共8册,内容涵盖科技创新、城市信息化、科学社会主义、国外社会科学等领域,既有信息研究所的传
统优势学科,也有近年来新的学科增长点。我们希望以这种形式,总结并展示信息研究所40年的发展历程及最新成就。期待这套丛书能成为本所与社会各界分享研究成果的纽带,也能激励本所员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信息研究所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王 振
2018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