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有趣好懂
一本书看清乱世流离300年
畅销10年修订版
下载博瑞森图书App,听主播阿东播讲本书
|
內容簡介: |
乱,是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
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作者尊重史实,运用 历史心理学的叙事方法,分12个专题对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进行阐述,具体包含东晋门阀政治、汉化及少数民族真改革、侯景之乱、佛教、经济差异、淝水之战、八王之乱等。
作者不仅对学术界已有的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介绍,还进行了补充。对认为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或不妥当的内容,也发表了一些个人的意见,或提出质疑。
比如,作者认为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应该是赵王司马伦,而不应该由贾后来承担罪责。
比如,对于清谈误国,作者认为笼统地说是将清谈一棍子打死的,既不准确,也不公正。清谈误国从根本来讲,是因为统治阶级的用人失误,不应该将国家政权交给以清谈来逃避社会责任的人去掌管。
|
關於作者: |
李文才(1969),男,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81998年,先后就读于扬州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于1998年7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教授。
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历史文献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近年亦曾涉猎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探索。
先后在《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文史》《汉学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文集7部。
曾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
目錄:
|
第一讲 乱世流离9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9
一、纷繁的历史头绪10
(一)令人目迷五色的魏11
(二)何止五胡十六国12
二、诡异杂乱的史料记录14
三、汹涌的移民浪潮18
(一)安居梦的破碎19
(二)三次人口流动高潮20
(三)偏安江左的移民政权21
四、血腥多变的政局23
(一)频繁的朝代更替23
(二)残酷的自相杀戮25
第二讲 八王之乱29
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29
一、八王之乱与皇后贾南风29
(一)乱天下者,岂止八王29
(二)被黑化的皇后贾南风30
(三)夺位之争与诸王混战35
二、宗王出镇与八王之乱38
(一)实力孱弱的西晋诸王39
(二)拱卫皇权的都督42
(三)庸才不堪大任44
三、八王之乱的后果45
第三讲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48
门阀制度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构造48
一、东晋门阀政治的建立49
(一)司马越与王衍的合作49
(二)王与马,共天下格局的形成52
(三)陈敏败亡与晋室南渡55
二、南朝的门阀制度57
(一)士族与庶族的对立57
(二)江南士族没落的三大原因60
(三)江南士族的消失63
三、北朝的门阀制度63
(一)推崇高门与胡汉合作64
(二)自矜门第的世家大族67
第四讲 清谈与名士68
魏晋南北朝士人的精神世界68
一、何谓清谈68
二、如何清谈71
欲知名士如何清谈,首先就要了解清谈的主要内容。71
(一)清谈的内容71
(二)清谈的形式72
(三)清谈的氛围75
三、名士与清谈77
(一)出身名门,精研三玄77
(二)姿容曼妙,风采迷人78
(三)才艺超群,个性不羁80
(四)服散促死,酗酒寻欢83
四、清谈误国86
(一)清谈未必误国亦误国87
(二)清谈刺激下的纵欲之风89
第五讲 淝水之战91
兼论南北战争与南北政治形势91
一、淝水之战前的南方形势91
(一)谢安执政与陈郡谢氏的崛起91
(二)谢安执政与北府兵的重建94
二、淝水之战前的北方形势96
(一)王猛治国与前秦统一北方96
(二)前秦隐患与苻坚政策失误98
三、淝水之战100
(一)三路进兵与决策伐晋101
(二)朱序献策与洛涧大捷102
(三)淝水决战与前秦败亡105
四、淝水之战的性质、影响诸问题107
(一)统一战争,抑或民族入侵?107
(二)必然失败,还是偶然致祸?109
(三)南北俱乱,权力争夺如故!111
第六讲 文明的诱惑113
十六国北朝前期的汉化历程113
一、胡族的汉化113
二、胡汉分治118
三、拓跋鲜卑的早期汉化121
四、崔浩事件北魏太武帝时期的汉化与反汉化126
第七讲 走向文明133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133
一、冯太后与献文帝的权力争夺133
(一)冯太后听政133
(二)献文帝禅位135
二、冯太后改革137
(一)推行俸禄制,整饬吏治138
(二)颁布均田令,发展农业139
(三)建立三长制,整顿户籍140
三、孝文帝迁都洛阳141
(一)孝文帝早年生活经历141
(二)迁都过程中的感情因素142
(三)北魏洛阳时代的开启143
四、全面汉化145
(一)禁胡语、胡服145
(二)改籍贯、姓氏148
(三)改郊祀宗庙礼乐150
(四)改官制、定律令151
五、汉化过程中的阻力及评价152
第八讲 六镇之乱河阴之变与胡化逆流155
尔朱氏集团兴衰的政治与文化考察155
一、从平城时代到洛阳时代的尔朱氏155
(一)平城时代的尔朱氏155
(二)尔朱氏留守秀容川158
二、尔朱氏之兴起160
(一)尔朱氏军政集团的形成160
(二)尔朱氏集团的三大成因162
三、尔朱氏集团衰败原因考165
(一)集团内部矛盾166
(二)领导素质欠缺167
(三)政治决策失误168
(四)胡汉文化冲突170
四、尔朱氏兴衰的政治与文化意义172
(一)政治后果:北方的东西对峙172
(二)文化后果:北朝的胡风盛行173
第九讲 血染的皇冠177
南朝荒主与宫廷政变177
一、刘宋荒主何其多177
(一)千古奇冤刘义符177
(二)弑父篡位元凶劭180
(三)知古明今前废帝182
(四)败德秽行后废帝185
二、齐、陈荒主何其冤186
(一)孤家寡人萧昭业186
(二)才情两得萧宝卷188
(二)名实相副陈叔宝191
三、赵翼论点何其偏192
(一)哪朝皇帝不杀人192
(二) 自古帝王多败德196
(三)从来皇家多佞臣197
第十讲 梁武帝政治与侯景之乱201
兼论侯景之乱对南北政局的影响201
一、梁武帝其人其政201
(一)才艺绝伦202
(二)政策失误203
(三)性格弱点207
二、侯景之乱208
(一)用人不察,北伐失利208
(二)接纳侯景,开门揖盗210
(三)建康沦陷,饿死台城211
三、侯景之乱与南北政局213
第十一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220
一、佛教与东晋南朝的政治220
(一)沙门致敬王者的争论220
(二)八关斋与法会224
(三)僧官的设置与僧尼干政226
二、佛教与十六国北朝政治228
(一)十六国政权与佛教229
(二)北魏政权与佛教233
三、南北朝的反佛237
(一)东晋南朝的反佛238
(二)北朝对佛教的理论批判241
第十二讲 南北朝的差异244
一、南北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244
(一)人口管理方面的差异244
(二)南北土地制度的差异247
(三)南北商业的差异251
二、南北门阀士族的差异255
(一)南朝的门阀士族255
(二)北朝的门阀士族257
三、南北兵制的差异259
四、南北学风的差异260
内容概要262
后记266
|
內容試閱:
|
再版序
拙撰《两晋南北朝十二讲》初版于2009年,迄今已近十年,如今博瑞森图书决定将其再版,并希望笔者写一篇序言,置诸书前。说句实在话,这本小册子能够再版,为笔者始料所未及,些微诧异之余,我也感到确实有些话要讲,权充再版序言吧。
《两晋南北朝十二讲》初版缘起,始于2006年,依稀记得是业师黎虎先生所赐机会。当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策划出版中国历史大讲堂系列丛书,鉴于黎先生在这个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他们恳请先生担当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段的撰写任务。然而,其时黎先生的学术研究任务十分繁重,不仅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正在进行之中,而且同时又展开对长沙走马楼吴简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根本无暇分身。辱承先生垂询,问我是否愿意接受这个写作任务。
实事求是地讲,当时我是有些犹豫的,因为担心自己功力不及,写不出一本令读者满意的书来。不过,先生对我倒是挺有信心,倾向于我能够领受此任,因此给予了我热情的鼓励。对于先生的良苦用心,我很快就领悟过来,先生大概是希望我以此为契机,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脉络进行一番系统梳理。于是,在稍作思考之后,我回复先生,表示愿意承担此事。
根据书的性质和所要面对的读者群,图书首先就是要求语言通俗晓畅,可读性较强,不仅要让稍具历史常识的人读得懂,而且要让他们喜欢读。同时,这又是严肃的历史读物,绝对不能戏说历史、误导读者,必须向每一位读者传达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对于出版社所提出的这些要求,我认为都是十分合理的、确当的,因为我们的社会的确需要很多可读性好的、高质量的普及性历史读物。我这样说,并非应景的违心之谈,而是来自于感同身受的真实体会。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所读过的一套历史读物,内容是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山东省的一家出版社所出版,具体已经记不清楚了)。老实说,我后来对古代文史特别感兴趣,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比较敏感,与小学期间的这段经历应当有些关系的。还记得当时我读过之后,总是要给身边的小朋友讲述,而且往往讲得活灵活现,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听我讲这些历史故事。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场景竟宛若目前。
再后来,就是上初中的时候,开始收听广播历史评书,如刘兰芳先生的《岳飞传》《杨家将》,单田芳先生的《隋唐演义》《封神演义》,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都曾令我着迷,而且基本能够做到入耳不忘、出口成诵。彼时收音机还属于高档家电,村里只有很少几台,大人们忙于农田劳作,自然没有功夫在播放的时候听讲,便常常只能由我再说给他们听。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我的三舅,他也是一个评书迷,没事的时候经常让我给他说上一段,而我也总是能够不负期望,将听过的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现在想来,我的一些历史常识,大概就是通过这些普及读物和评书所获得的。不过,那个时候我完全不会想到,若干年以后自己竟然走上了专业的历史研究之路。我走上史学研究之路,与儿时的这段经历是不是有某些联系,我不敢断言,但我从小就对历史读物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和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某种特别的敏感,确非虚语。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历史的本质由人类活动所构成。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又直接决定了历史内容的丰富多彩,因此,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原本应该有着十分生动有趣的一面。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历史研究,却是曲高和寡,甚至显出一副冷漠高傲的面孔,尤其是各级教科书,让孩子们早早就失去了对历史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也表明我们的历史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此外,绝大多数专业的史学研究者,对于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长期心存偏见,不愿意在普及大众历史常识方面投入精力。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比较复杂,历史教育、历史研究的导向性则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以笔者来说,尽管我对历史普及读物一直心存喜爱之情,但由于专业或职业的缘故,却一直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多少精力和时间,所撰写的都是专业性的学术论著,而且由于经年累月的专业性写作,所以想要很快转换文风,改写通俗性、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确实存在较大难度。
这种难,很大程度上就难在写作的心理方面。就我已经发表的论著来看,以考证性的文字居多,尤重史料的考辨与分析,基本上没有可读性。至今清晰地记得,2007年签订出版合同以后,为了撰写这本《两晋南北朝十二讲》,还特意网购了几本当时颇为流行的历史读物,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不过,到我真正动笔的时候,却发现所购的这些书籍根本不能给我提供有益的借鉴。不知是否出于媚俗或哗众取宠的目的,它们多数对历史进行了戏说或歪解。于是,我立即将这些流行读物弃如敝屣,因为我的书架上向来不保留这类三观不正的畅销书。经过反复思量,我感到还是必须从原典入手、从经典入手,设计出能够体现魏晋南北朝历史特点和脉络的十二个专题。
历史既然是由人类活动所构成,那么,对历史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理应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历史学界不敢或不愿接受这个方法。可以说,当时撰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对此是有所考虑的,那就是《两晋南北朝十二讲》作为一种面向非专业人士的普及性读物,对于史料考据的要求既然不是特别严苛,何不尝试着运用一下历史心理学的叙事方法?
当然,对于历史心理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恰当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对史料作过度解读,这就是所谓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绝对不能信马由缰,肆意妄言。如今回过头来再看,我确信自己当年在《两晋南北朝十二讲》的叙事中,对历史心理学方法运用限度的拿捏,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尽管在每一讲中都有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或分析,但平心而论,无论是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还是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都通乎其情、达乎其理,从不为了刻意追求所谓标新立异,更没有用自己的想法去意淫古人,从而得出一些耸人听闻式的创新之见。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两晋南北朝十二讲》中对一些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所作的历史心理学方面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
对于这本普及性读物所存在的不足,我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首先,由于《两晋南北朝十二讲》并非自己研究所得来的专题论文,因此,除第一讲以外,其他专题都以很大篇幅,对学术界已有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或介绍。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些专题多为人尽皆知的史实,如八王之乱、门阀政治、淝水之战、孝文帝汉化改革、梁武帝与侯景之乱等,大凡稍有历史常识,对它们都应该有所知闻。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人所共知的史实或事件,前辈学者或当代学人多有高水平的论述,往往代表了该专题研究所能达到的学术高度。例如,淝水之战及其所反映出来的南方北方的社会形势、南弱北强的社会格局、北方不能过早统一全国的原因等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陈寅恪先生讲演魏晋南北朝史的时候,就已经有精辟的阐释,而且迄今仍属不刊之论(见万绳楠先生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再如,关于东晋门阀政治的问题,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的相关阐释和论点,也代表了这个问题研究在目前所能达到的学术高度。因此,在讲述上述专题的时候,我认为自己不可能提出更为高明的看法。既然在这些问题上,提不出超越前辈学术水准的观点,又何必多费唇舌地强为说辞呢?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将这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及观点讲述出来,供读者诸君自己判断。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讲述这些专题的同时,我还是有所补充的。对于其中我认为讲得不到位的地方,还是要发表一些个人的意见;对于我认为讲得不妥当的内容,也会相应地提出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看法。总之,对于前辈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学术成就,既要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又不能出于对前辈权威的景仰尊敬,而对他们的学术观点作毫无限度的迷信或神化,一切都必须以尊重史实为前提。
是为序。
李文才
2018年元月5日小寒之夕于扬州瘦西湖畔玄素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