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是纪念汶川大地震10周年的一部将民族性、艺术性、史料性完美融合的摄影纪实图文集。 19332008 跨越百年用镜头定格时间 披沙拣金以影像讲述传承三百经典照片 相视与凝望寻找那个饱经磨难的民族始终挺拔的身姿 大地颤抖 江河阻断历经磨难 浴火重生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摄影大师庄学本在1933年叠溪大地震后在灾区的纪实摄影作品,以及专注于西部摄影的摄影师徐献于20072017年汶川大地震后在相关地区的人文影像记录。全书将羌族山川地貌、礼仪习俗、宗教信仰等以图片形式展现,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直观地反映出在时空穿梭的70年间,羌族在历经两次大地震后的沧桑变化以及羌族人民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本书从摄影的角度出发,以纪实的风格展现羌族人文特色,是对濒危少数民族重要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与抢救性保护的举措,将有助于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本书内容架构建立于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上,能让读者充分了解羌民族衣着服饰、建筑风格、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细节,有利于加深各民族间的认识,从而促进民族团结;本书对推动当代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和创新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
關於作者: |
庄学本(1909-1984),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于1934至1942年间,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并于1941年举办西康影展,20万人前去参观。他的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他于叠溪地震后的第二年进入羌区拍摄,拍摄下大量的灾后羌区珍贵的影像资料。徐献,西部长期关注羌文化的代表性摄影师,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从影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用心灵按动快门,用镜头记录历史的理念。2001年至今上百次深入汶川、理县、茂县等羌族原生态地区,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镜头记录羌区的羌人居住环境、建筑、宗教以及日常生活,拍摄有数万张影像,试图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用影像呈现当下的羌人生存状态、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变化。摄影作品《羌》《羌家人》《汶川县夕格寨祭祀塔开光仪式》等多次获得摄影类奖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