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宁化历史悠久,建县时间较早,在客家民系孕育诞生的宋代,宁化人口的集散、文化教育、经济开发等方面都领先于闽西各县,在闽、粤、赣的客家大本营各县中,也是佼佼者。所以,经众多学者研究,定位为客家早期的聚散中心、客家的摇篮、客家的祖地、客家文化的原生地,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宁化祁剧、宁化牌子锣鼓、宁化客家游傩、宁化客家山歌等客家艺术是客家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凭证,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客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希望通过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化客家艺术等有关问题的梳理,为客家艺术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进而丰富和完善客家艺术文化建设。
|
關於作者: |
张桃,女,1971年生,博士,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理事,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199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持省级课题和横向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课题和教育部课题多项,课题成果曾获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已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合著一部,译著两部,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及论文集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