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聚焦于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界定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概念;二是如何解释和描述该产业链形成的动态过程:三是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了该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四是如何探寻该产业链的关键路径以及战略环节。
具体而言,《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在对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概念及形成机理进行探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林木生物质发电、林木生物质柴油和林木生物质燃料乙醇四大林木生物质能源产品现有的产业链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剖析了各模式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在明确现有模式发展情况后,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利用LBGT模型和波特钻石理论,从链外和链内两个角度探讨了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影响因素。结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进而对中国国情下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优化路径和战略环节进行选择。总之,这项成果为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更具实践价值的基础,对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适合各级林业及相关领域决策者、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关注生态建设以及清洁能源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
關於作者: |
米锋,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技术经济委员会林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林业产业与技术经济、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重点科研项目、欧盟中欧合作项目等省部级以上及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等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梁希青年论文大奖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米锋,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林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技术经济委员会林业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林业产业与技术经济、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重点科研项目、欧盟中欧合作项目等省部级以上及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等2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梁希青年论文大奖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程宝栋,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全国林业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兼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全国农林院校林产品贸易教学与科研协作组秘书长、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对外投资研究室主任、国际林联林产品学部林产品认证与服务工作组副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林业产业竞争力、林业对外贸易与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项目等研究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曾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等奖励。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产业经济学理论
2.3 循环经济学理论
2.4 其他理论基础
2.5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3章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概念界定及形成机制研究
3.1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界定
3.2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形成动因
3.3 基于蛛网模型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演化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模式分析
4.1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模式图构建
4.2 林木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模式分析
4.3 林木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模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影响因素测度研究
5.1 相关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5.2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概述
5.3 结构方程的建模步骤
5.4 林木生物质产业链演化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5.5 变量分析及研究假设
5.6 研究对象及数据获取
5.7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关键路径选择
6.1 复杂网络理论下的产业链关键路径选择思路
6.2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关键路径的选择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战略环节选择
7.1 产业链战略环节的内涵与特征
7.2 产业链战略环节选择的理论依据
7.3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战略环节的确定
7.4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战略环节的验证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优化对策与建议
8.1 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8.2 企业优化产业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8.3 林农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提升自身实力,积极融入产业链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生物质能源作为唯一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林木生物质能源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储量大、可持续的特点,其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生物质能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发展林木生物质能产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大举措,被提到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新形势下现代林业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林木生物质能产业,成为改善民生、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产业化是林木生物质能今后的发展方向,健康的产业化发展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产业化的载体是产业链,产业链运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好坏,因此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以及转变其薄弱产业的现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林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问题,结合中外文献研究的基础,展开对中国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优化路径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的概念及形成机制分析、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现有模式及存在问题、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影响因素、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优化对策。
在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的概念及形成机制探析中,本书在能源危机不断加强及可再生新能源应运而生的背景下,在评述传统价值链、供应链的研究基础上,综合价值链、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政府和企业等角度,结合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特点,对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概念进行界定,即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是指围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品(主要包括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林木生物质发电、林木生物质柴油和林木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原料获取、仓储运输、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终端销售五大环节所形成的关联。基于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概念,本书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对产业链形成的动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借助四维动态蛛网模型揭示了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的演化过程。
在明晰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的概念和动态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本书从原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三大环节分别构建了林木生物质成型燃料、林木生物质发电、林木生物质柴油和林木生物质燃料乙醇四大林木生物质能源产品现有的产业链模式,剖析了各类林木生物质产品各环节不同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并且,本书针对不同林木生物质能源产品的产业链运营模式,提供了具有典型性的企业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作为前期理论分析的佐证。
通过对不同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现有模式的分析可知,不同产品的相关产业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林木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链发展较快且较完善,林木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链可扩展范围较广,但发展缓慢。所以对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旨在解析不同类别产业链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这对于产业链发展优化路径的选择具有必要性。本书通过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利用长度(Length)、宽度(Breadth)、关联度(Correlativity)和厚度(Thickness)四维演变模型(LBCT模型)和波特钻石理论,从链外和链内两个角度,以及产业链长度、宽度、关联度和厚度四个维度,构建了包括产品需求、产业政策、行业技术、环境负荷、资源因素、投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调控能力的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体系,并结合数据,利用结构方程对影响林木生物质能产业链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