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部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
抒情诗之王作品精选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了刘湛秋近百篇散文及诗歌精品,其中《雨的四季》《伞》《三月桃花水》等多篇文章进入了语文教材。刘湛秋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關於作者: |
刘湛秋,一九三五年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曾任中国散文诗协会副会长。诗集《无题抒情诗》获一九八六年诗歌奖,曾被大学生赞为抒情诗之王。其作品清新优美,结集出版有三十余种,曾被翻译为英、俄、日、德、意、西等十余种文字,他的很多散文被收入教科书中,很为青年喜爱。他的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畅销四百二十余万册。
|
目錄:
|
温柔,不需要声音(序言)1
雨的四季1
散文的遐思3
关于诗7
笛子8
月夜9
小河11
蚕上山了16
三月桃花水17
村边18
海滨月光路19
雨天的歌21
春天吹着口哨22
森林里的夏天24
漫步在凋零的树林26
向日葵28
海岛集市29
潮水的思索30
雪中小站32
放鹅去33
香山红叶34
潮声36
海上微雨37
四月,柑子开花的时候38
卖烤白薯的老人39
雪40
那蓝头巾一闪42
妹妹43
大自然之子44
白色的墓碑48
我们将永远陌生49
在方村,我留下了一支歌50
有那么一个夏天51
季节的享受52
天鹅56
背竹篓的小姑娘57
酥油花58
钟乳岩溶洞59
湖边遐想60
诗与自然61
树的生命63
她闪现在阳台上64
书65
卖花生的女人66
燕子67
钻井台69
祝福70
独轮车71
镜泊湖遇雨73
微笑74
是你在敲门75
心灵的轻76
寻求放松78
那是一个夜晚80
单人旅行82
巫山云86
乌鸦87
神农架的野人幻梦88
桐君山90
她不要变作星星92
永远是梦中的三峡93
海之幻95
沉睡的维纳斯101
漫道雄关美哉广元102
冬季台北不朦胧104
布恩黛海滩107
伸向大海的音乐殿堂110
飞越太平洋113
旧金山掠影116
温哥华朦胧之夜119
雨天,马路上跳过一只青蛙122
班府的绿树和雪123
落基山麓波德镇126
宏伟、美丽、宁静的南天寺130
寻找自己133
那双美丽的眼睛135
数字化的人生137
生存的紧迫感140
国土意识142
成长的平静与躁动144
哑剧146
遗忘有时是很惬意的147
蚕的一生150
我和吉他151
在墓地的艺术中徜徉155
斗蟋蟀的故事160
伞162
卖菱角的姑娘163
排箫声中的《橄榄树》165
邓丽君演唱的古典诗词167
关于美国电影
《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和翻译169
泰戈尔的文学圣殿172
我和普希金的缘分177
情不自禁地仰望俄罗斯文学的
星空181
雨的方式185
平衡188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189
体验汉字的魅力191
|
內容試閱:
|
柔,不需要声音 读刘湛秋的散文
四十年来,台湾的散文逐渐发展成一种内容丰富的文类,风格多样,作家辈出,建立了公认的形式特色和语言系统,这跟西方现代文坛比较不重视散文的情况,恰成对比。
而这些年来,大陆散文发展的进程,由于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离,我们所知甚少。最近,读了刘湛秋的散文集《雨的四季》,又参阅了一些大陆散文家的作品,发现两岸散文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大陆现代散文的成长虽然一度受到十年文革的斲伤,但文革后很快又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更难得的是摆脱了凡文学必得有政治倾向的羁绊,而走向文学本身纯粹性的探求。
以本书作者刘湛秋为例,他对散文提出的美学主张,如:现代意识的追求、表现手法的创新、感觉的侧重,语言诗化的倾向等,都跟台湾散文家经常强调的相同。这种在文学上分头发展却殊途同归的情况,可能是来自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我们都来自一九四九年以前同一个现代散文的传统周作人、鲁迅、许地山、林语堂、徐志摩、朱自清、梁实秋、梁遇春、陆蠡与何其芳,这一连串中国散文史上发亮的名字,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热源。
刘湛秋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对于域外文学的广泛涉猎,使他具有辽阔的世界现代文学视野。但在他的整个散文世界里,并没有感染现代主义的晦涩与不必要的欧化语言,在内容上更是一派中国情调及朴实的田园风格,基本上,承继了我国南方文学秀婉的气质。作者生长在江南水乡,自谓:是水哺育了我的文学思维。所以,写水特别见功夫。在《雨的四季》中,作者写溪、写湖、写海、写潮及船与龙舟的文章很多,以河为路、以船为家的水乡生活,在他笔下每有佳篇。如写月光下的小河即有动人的笔致:在有月光照耀的地方,呈现出一条白色的玉带,像河中之河那么,船驶进了那条月光的河,会到月亮中去吗? 而水乡的少女则是清粼粼的水所浇铸出来的。她们的歌声在河上荡漾,波纹的唱片,慢慢地旋转,一圈圈,把那甜甜的秘密,旋进河的深底。这些描写不禁使我想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他们都是了解水的作家,文章的语言也一如清澈的水,鉴照出作者的心影。面对着水的时候,作者的创作力显然特别旺盛。他不只是诠释岁月如流的惋惜和喟叹,而是在情思万千、浮想联翩中找出人世的变与常、生与灭:他不仅是在写水的形貌,同时也在试着创造一套属于他的水的哲学。
除了秀丽的江南水乡,作者的足迹也遍及北方大野。他笔下的北方是粗粝的、荒寒的。就像艾青那样,他体会到北方广大土地上的忧郁,但他的态度却是安静的、冥想式的,不同于大乐章那般属于抗争的、激情的,而是一种室内乐式的静静宣叙。他看到卖花生的妇人露宿街头,只说:啊,可爱的夏天,伟大的庇护者,你提供了多么大的旅舍,既不收房钱,又不要证件。简短的几句白描,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深沉,有时候反而胜过了捶胸顿足的呐喊。基本上,还是属于一个田园诗人的静观。当漫步在凋零的森林,走过荒芜的田野,乘坐一连数日隆隆不停开向远方的火车,他总也不忘在山水自然与季节运转中体会人的处境。生、老、病、死,一如植物的枯荣,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辩证。面对着落叶如潮,秋风如梦,作者靠着简净的散文语句来诉说四季的奥秘更替,也找出了处置自己的方式。他的作品多半都是喃喃独语式的,面对大自然,常常是表面写景,实际写情,从情景的融会,阐明缘起缘灭的宇宙规律。不过,他的这一切描写都是透过现代人的感受来表现:黄河两岸、长城内外,山山水水早已有古代的骚人墨客题咏着色,用不着现代作家再去重复那往昔的意境。刘湛秋的散文,是用现代人的眼、现代人的心和现代人的语言所表现的现代中国。他从传统的中国田园山林文学出发,并试着打开一条新路。
感觉的着重、语言的诗化、形式的创新,应该是刘湛秋晚近散文中企图追求的标的,当他看到佝背踽行于石板路上推着运米独轮车的苦力,他形容他们的眼睛是浑浊的,这浑浊二字用得是多么的有力!而看到林中的一条小路忽然隐没了,他说那隐没的小路像一支没唱完的歌曲。写一朵血红的蔷薇,则说开在我们别离的时候。形容孩子的泪,他说:仿佛是一颗星,最漂亮也最温暖的一颗星。写太阳:太阳像可爱的小鸟,在每一棵树上都筑起小巢。写他那只活了一千多天就死去的妹妹:后来,我再也没有了妹妹,但她在我心中,跟我上学、工作,她长成了大姑娘。但是我不愿再让她跟我往前走,那样她会逐渐成熟,甚至衰老。写他自己躺在帆布椅上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头上,是绿色的浓荫,蝉声和着远方的溪水。而战争正在书本中狂热地进行战争的血腥几乎把书染红了。这些段落的描写,有的显示出作者锻字炼句的功夫,有的显示出作者的性情与气质,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一种默契与会心,使这册散文集成为一本很温暖的书。
在本书当中,许多情景的描述都相当优美,但偶尔有一两句属于价值判断的文字,若是可以再加转化,或许可以收到另一种意在言外的效果。此外,全书篇章多半过于短小,有些题材似乎可以再扩大深入发挥,但却有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予人未完成的感觉。这大概是受到随笔体例的影响,比较接近于冥想录的写作方式,而不同于一般散文在章法上的锐意经营,多少有点不够淋漓尽致。但是作者笔下那种大陆性的朴素、辽阔气质,与悠邈的气氛,颇令我想起屠格涅夫所著《猎人笔记》里的俄国乡下风情。而这些正可弥补台湾一些散文作品在文词上过于雕琢乃至矫情的瑕疵。另一方面,如果作者在撰写时,能提高张力,增加戏剧性的安排,或许可以展现出更多样而和谐的风貌。笔者不谙散文,对于此中甘苦较少体会,以上建议,纯粹是一种直觉的印象,或许一得之愚,有当于作者之心。
两岸文学交流以来,我跟大陆作家在书信、稿件上往返的前辈、朋友很多,有一部分是三四十年代的老作家,如冰心、巴金、沈从文、萧乾、赵清阁、许杰、施蛰存、吴祖光、端木蕻良、柯灵、骆宾基、卞之琳、辛笛、袁可嘉、苏金伞等人。一九四九年以后成长的作家来往得更多,其中刘湛秋除了书信往返之外,尚有稿件在我编的《联副》上发表,彼此可说神交已久,只可惜到现在还没有机会碰面。我知道他生于一九三五年,安徽芜湖人,现在担任中国散文诗协会的副会长。他只比我小三岁,我想,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譬如他主张建立中国的轻派诗歌,而我呢,也有关于轻文学的思考与评议。他是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著作的翻译者,而我早年也是普氏作品的爱好者,并且曾经手抄过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一九四七年,希望社出版,吕荧译)。他翻译俄国革命前夕诗人叶赛宁的作品,而我也深爱叶诗,对于叶氏的自杀一直未能释怀。
多年来,刘湛秋与我之间唯一的联系,是诗,是对于文学共通的梦。当我吟哦着他《等待》一诗中的首段诗句:在那些困惑而沉睡的日子里等待像天空微弱的星星它朦胧,但发光它遥远,却又像在身边、
我不但体会到他所说的盐一般的苦味,我也感受到,梦想之所以成真,就如他诗中所说的,是因为有那么多人顽强地等待。
从北京刘湛秋的住处农展馆文联大楼到台北四维路的寒舍,希望那距离不是迢遥的。
(台湾)痖弦
一九八九年四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