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編輯推薦: |
教育部专家权威解读双一流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路
|
內容簡介: |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我们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在建设中坚持中国特色,在发展中瞄准世界一流,在创新中遵循教育规律,立志走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子。 双一流高校名单的公布,让高等教育改革再次进入公众关注的焦点。关于双一流,目前研究文章不少,但专著寥寥。李志民同志的这本《聚焦双一流》,在多年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如何理解和建设双一流提出了若干独到的见解,值得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读。相信该专著会推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
目錄:
|
第一章认识双一流 1
第一节一问一答双一流 1
第二节他山之石 16第二章双一流建设需要科学的制度体系 39
第一节把控宏观导向 39
第二节健全规章制度 59
第三节优化行政体制 69第三章双一流建设需要契合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79
第一节认清教育本质 79
第二节正视教育规律 90
第三节促进教育公平 102第四章双一流建设需要合理的评价体系 109
第一节双一流建设促进评价体系变革 109
第二节准确把握评价体系改革方向 117
第三节理性看待科技论文评价指标 136第五章客观评估中国高校科研水平 151
第一节数说中国高校科研水平 151
第二节中国高校ESI 21个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164第六章双一流建设需要稳健的人才支撑 181
第一节注重人才培育 181
第二节借力人才项目 186参考文献 201致谢 203[]聚焦双一流中国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多远?
|
內容試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还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根据党和国家的部署,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将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可以说,建设双一流任务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也很清晰。建设双一流,目标是高远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必将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从长远来看,建设双一流不仅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更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建设双一流,任务是艰巨的。双一流高校建设要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学校或优势特色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均实现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台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是相当艰巨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完成。建设双一流,过程是充满挑战的。建设双一流需要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建设双一流遇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待解决,达到双一流目标的路线尚需探索,要走出我国建设双一流的路子,挑战和创新发展机遇同在。[]聚焦双一流中国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多远?序[]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我们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在建设中坚持中国特色,在发展中瞄准世界一流,在创新中遵循教育规律,立志走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子。双一流高校名单的公布,让高等教育改革再次进入公众关注的焦点。关于双一流,目前研究文章不少,但专著寥寥。李志民同志的这本《聚焦双一流》,在多年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如何理解和建设双一流提出了若干独到的见解,值得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读。相信该专著会推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赵沁平[]2017年11月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帮助学生成长,影响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关乎国家发展。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引擎,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要想使国家人才济济,推动各项事业繁荣、蒸蒸日上地发展,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很庆幸,30多年来我为伟大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机会密切地关注教育,深入地思考教育。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在工作之余对高等教育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通过报刊、微博和微信等发些浅见与同行进行交流。这本小册子选取了这两年我关于双一流建设所发表的微博和微信短文,略作分类,汇集成册,与大家分享。双一流建设的话题之所以广为社会关注和热议,不仅是因为这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里程碑,更重要的是,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双一流建设是要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大国迈向强国地位相称的世界级大学,是要使我国成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而决不仅仅是使个别几所大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理解双一流建设,怎么推动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一定要保持中国特色。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一个国家一个样。我们的双一流建设,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整体战略部署,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借鉴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立足国情,鼓励创新,走我们自己的道路,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要契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公民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已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的双一流建设也就不应该是精英教育的回归。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研究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关注学校和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权利的落实。双一流建设要与时俱进。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大学的组织形式将会改变;信息社会的教育要素将集中在网络平台上,教育实施将以个人选择为主,知识将无法垄断,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学习将得以实现,双一流的概念和标准也将随之而变。[]聚焦双一流中国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多远?前言[]双一流建设需要科学的制度体系。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的良好运转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大学的发展行为,需要通过立法来明确大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我国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应该从工程建设的思路转变为制度和机制支持,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我国大学要依据《高等教育法》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大学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双一流建设需要合理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估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双一流目标指引下,未来的学科评估更应该体现对高校办学特色的保护性鼓励,对学科建设的方向性指导。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制定评价指标,委托第三方实行分类评估。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的评价就要围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来开展,让学校资源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需要稳健的人才支撑。一流的学者队伍是确保一流科研和一流教学的依托。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仅要有大楼,更需要有大师。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大学,更是重视人才培养的优秀教学型大学,是通过科学研究为高水平教学提供支撑的大学。大学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岗双责的重任。总体来看,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包括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教师学者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大学要发挥人类文明发展的引领作用,双一流建设更要发挥对高等教育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最后,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对社会各界理解双一流建设有所帮助,对教育界同行的实际工作有所启发。在今天的文明转折时期,如果我们不能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我们至少应该紧跟人类文明的步伐。谨以此与大家共勉。
李志民[]2017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