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編輯推薦: |
1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王子今先生二十多年研究秦汉儿童史的结晶。
2 书中对于秦汉儿童生活的考察,比如儿童初生的命运,婴幼儿健康,儿童的游戏,童蒙的教育等等,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于秦汉儿童生活以下方面的考察,可以充实对于秦汉社会生活的理解:出生权利和初生命运,婴幼儿健康与基本生存条件,儿戏:游艺生活,童蒙教育,神童的出现,劳动儿童与儿童劳动,社会灾难、社会犯罪与受害儿童,社会上层儿童生活,赋役责任与社会继承,少年吏:未成年人的参政机会,少年与恶少年:社会秩序的危害;未成年人的社会地位;朦胧性情;童男女的神异地位。相关研究也有益于深化对于中国古代儿童生活的全面认识。
|
關於作者: |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1982年1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4年12月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秦汉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出版《秦汉交通史稿》《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社会意识研究》《秦汉称谓研究》《秦汉交通史新识》《东方海王: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秦汉交通考古》《战国秦汉交通格局与区域行政》《秦汉名物丛考》《匈奴经营西域研究》《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等学术专著。
|
目錄:
|
彭卫教授序
引言:秦汉儿童史与秦汉儿童生活史
一 出生权利和初生命运
二 婴幼儿健康与基本生存条件
三 儿戏:游艺生活
四 童蒙教育
五 神童的出现
六 劳动儿童与儿童劳动
七 社会灾难、社会犯罪与受害儿童
八 社会上层儿童生活考察
九 未成年人的赋役责任与身份继承
一〇 少年吏:未成年人的参政机会
一一 少年恶少年与社会秩序
一二 未成年人的社会地位
一三 朦胧情性
一四 童男女的神异地位
本课题前期成果和阶段性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引言:秦汉儿童史与秦汉儿童生活史
1932年5月,王稚庵著《中国儿童史》由上海儿童书局初版发行,此书1936年8月再版。这可能是第一种以中国儿童为主题的史书出版,有熊希龄题签,黄一德序。序文写道:中国一向有没有儿童史?现在,王稚庵先生苦心搜集,成此钜制,中国才有儿童史!这部书应不足20万字,形式也相对单一,大概还算不上是钜制。其编制体例,是一部自上古到民国儿童故事的总集。民国亦有孙文、陈英士、陆宗桂、秋瑾女士、朱执信、蔡公时、谭延闿、蔡锷、赵声、胡景翼、徐锡麟、廖仲恺、孙岳、黄兴、熊承基、温生才、宋教仁、张绍曾等列入。书前有曾泽的题词:谁看好模样,谁学好模样,谁做好模样,这就是好模样的人!看来,这是一部模范儿童事迹综录。全书4辑:第1辑智编(1.干才类;2.辩才类;3.谋略类);第2辑智编续(4.学术类;5.聪慧类;6.神童类);第3辑仁编(1.孝亲类;2.敬长类;3.廉洁类;4.博爱类);第4辑勇编(1.气概类;2.果决类;3.技术类;4.武功类;5.勤学类)。作者《自序》写道:为了儿童们不能不受教育,为了儿童们不能不有良好的环境,所以发生了这部《中国儿童史》编辑的动机。本书记述中国历代的儿童,不分性别,惟十六岁以内为限。各类好模样儿童总计1018人。据黄一德《序》,这部《中国儿童史》的功效,至少有下面几种:(一)供一般教师历史的参考;(二)供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讲述;(三)对儿童讲抽象的名词,如:学术、谋略、气概、廉洁、果决等,有的虽能瞭解几分,有的简直要莫名所以。教师可以借这部书,对儿童引证一二,作为示例和示范的说明;儿童读了这部书,就能哦!廉洁是如此的!我们应该有此廉洁;哦!气概是如此的,我们应该有此气概;的充分了解,和效法。看来,这还并不是我们期待的有充分学术意义的儿童史。关于这本书的风格,我们可以举示第一辑智编1.干才类中秦甘罗一条:甘罗,秦人,年纪十二岁,在吕不韦的门下做事。那时候,秦王想叫张唐到燕国去,张唐不肯去,甘罗就去见张唐,说以利害,张唐才肯去。秦王听到这个消息,深知道甘罗是有才干的,就叫他到赵国去。他奉了命令,先叫人到赵国去宣扬他的才干,赵王惊为神童,佩服万分。后来甘罗到赵国了,赵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并且割让自己五个城的地方给秦国。甘罗回来复命,秦王大喜,封他为上卿,没有多少时候,就请他做宰相。[1]力求适合儿童阅读的采用语体的故事表述,未能与历史记载十分切合。又如列入汉代的黄崇嘏女士的事迹:黄崇嘏女士,是临邛人。她家中一时不小心,失了火,延烧了邻居,她父亲骇跑了。她才十四岁,就改扮男妆。县里的差役把她拿住了,送到四川成都府里去问罪。[2]黄崇嘏事迹见于《说郛》卷一七下《玉溪编事》参军条,清人编入《十国春秋》卷四五《前蜀十一》。黄崇嘏与唐女校书薛涛、宋女进士林妙玉并称,其生活时代,在五代十国。以为汉代人,是作者王稚庵的错误。
其实,将才智出众的儿童事迹集中编列,《北堂书钞》卷七《帝王部七》的幼智[3]与卷二五《后妃部三》的早慧已有先例。《太平御览》卷三八四《人事部二五》幼智(上)和卷三八五《人事部二六》幼智(下)对于相关古事的辑录则涉及更为宽展的社会层面,不限于帝后。而后来的类书,如《渊鉴类函》卷四八《帝王部九》幼智条,卷五七《后妃部一》早慧条,又回复到《北堂书钞》格局。然而卷二七七《人部三十六》聪敏条引魏刘劭《人物志》:夫幼智之人,材智精达,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绪。是并没有阶级等级区分的。不过,中国传统文献中确实没有没有儿童史,没有记述中国历代的儿童的专门著作。儿童史或者儿童生活史应当包括的除了幼智早慧之外的丰富内容,散见于汗牛充栋的古代文献中,未能受到重视,予以发现搜辑、归纳分析,使得我们认识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关闭了一扇本来可以望见生动情景的视窗。
中国儿童史或者中国儿童生活史的学术起步,应当说比较晚。在中国家庭史、中国教育史、中国医学史、中国风俗史等研究专题的成果中均可见儿童史的片段。而专门的儿童史或者儿童生活史学术论著的面世,应以熊秉真的《幼幼传统中国的襁褓之道》(1995年)、《安恙:近世中国儿童的疾病与健康》(1999)、《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2000年)等作为显著标志。
熊秉真在《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的代结语中写道,胡适曾援引一位友人之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4]类似的发言,代表了近代之初,受了西方文化洗礼的中国知识份子,带着一份启蒙者的姿态,提醒民初国人,切不可因了对待儿童态度动作上的粗暴失礼,而暴露出自己文化上的野蛮,道德上的低劣。[5]怎样待小孩子,是民族文明的一种表态。而小孩子的精神状貌,也体现了民族文明的形象。
鲁迅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说到有些人分辨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的方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鲁迅又谈到自己的孩子,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鲁迅分析,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姿势以及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两国的照相师是不同的。[6]在他的《上海的儿童》一文中,又可以看到轩昂活泼地玩着走着的外国孩子与精神萎靡,被别人压得像影子一样,不能醒目了的中国的儿童的对比。鲁迅说:现在总算中国也有印给儿童看的画本了,其中的主角自然是儿童,然而画中人物,大抵倘不是带着横暴冥顽的气味,甚而至于流氓模样的,过度的恶作剧的顽童,就是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这虽然由于画家本领的欠缺,但也是取儿童为范本的,而从此又以作供给儿童仿效的范本。我们试一看别国的儿童画吧,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都没有一点中国似的衰惫的气象。观民风不但可以由诗文,也可以由图画,而且可以由不为人们所重的儿童画的。鲁迅指出,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7]由这样的思路,通过儿童的生活情状与精神风貌考察,理解中国文化的气象和中国历史的命运,也许是有益的。
儿童的生活境遇,社会对于儿童的态度,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儿童的生存权利能否得到保障,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得以温饱,他们中有多大的比例能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承负着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的压力,都是考察社会生活史时应当关注的重要的问题。研究儿童的生活,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视角,更真实地了解当时社会关系的原生形态。由此将有助于对于当时社会生活情状的全面理解,对于当时社会文化风格的具体说明。
作为未成年人的少年儿童,是建设未来社会的预备力量。他们的心理,他们的愿望,他们的素质,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文化性格,他们的审美情趣,他们的价值判断,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在某种意义上预先规定了社会演化的方向,将显著影响社会演化的进程。研究这部分社会人群的生活,对于跨越代际的较长时段的社会历史考察,对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的考察,也是有意义的。
秦汉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特殊的地位。在这一历史阶段,大一统专制主义政体得以创建并初步巩固,秦汉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对于后世也都有显著的影响。了解秦汉时期未成年人的生活形式,对于认识此后中国历代社会生活的相关内容,都会有启示的意义。
儿童期是人生极其重要的阶段。儿童是绝大多数家庭的基本成分,又是整个社会的基本成分。儿童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对他们的人生轨迹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儿童的生活情状是我们研究社会史不能不予以认真注视的考察对象。通过对秦汉时期儿童生活的考察,有助于更为全面、更为真切地认识秦汉家庭生活和秦汉社会生活。秦汉社会的总体面貌,也可以因此更加清晰。
在秦汉人的意识中,已经注意未成年人的年龄段区分。《释名释长幼》说,人始生曰婴儿。儿始能行曰孺子。七年曰悼。[8]毁齿曰龀。幼,少也。关于童,又有这样的解释:
十五曰童。牛羊之无角曰童。山无草木亦曰童。言未巾冠似之也。女子之未筓者亦称之也。
从十五曰童的说法看,当时儿童阶段的年龄界定似乎与现今有所不同。《说文人部》也说:僮,未冠也。[9]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弱,冠。[10]《礼记内则》:成童舞《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白虎通义辟雍》也说到十五成童。有学者于是说,幼的年龄在10至15岁之间,童亦称成童,年龄在15至行冠礼(20岁)之间。汉代童的概念与今天的儿童概念不同,因此,张既年十六,为郡小吏,仍被人称为儿童、童婚小儿。[11]这样的认识是大致可以成立的:汉代的婴儿、孺子、悼、幼或幼童诸阶段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时期,童或成童相当于青少年时期。[12]也许,以秦汉文献所见童即未巾冠、未筓阶段概括未成年,是大体适宜的。
由于秦汉文献遗存对于童的概念有时不易明确现今习惯语言所谓少年和儿童的区分,本书在讨论秦汉儿童生活时使用这些资料,可能会在个别情况下超出今天的儿童概念。不过,即使如此,也不至于逾溢未成年人这一社会层次。这是需要说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