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该丛书为国内*部系统论述我国新材料发展战略的系统性科技系列著作;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各分册作者均为国内*专家;内容突出新字,即:当代新材料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新应用、新趋势等,代表了全球新材料发展的主流。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
內容簡介: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16种重点发展的材料。本分册为《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功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工艺原理,着重论述了微波介质陶瓷及其器件,敏感陶瓷及其元件,电容器陶瓷及MLCC,压电陶瓷及其器件,低温共烧陶瓷、器件及模块等,对国内外功能陶瓷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书可供新材料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新材料产业界、政府相关部门、新材料中介咨询机构等领域的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张启龙,男,教授,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主要从事电子陶瓷材料及器件、纳米电子材料、高速列车关键材料及部件等方面研究。杨辉,男,教授,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副主任。
|
目錄:
|
第1章概论1
1.1功能陶瓷材料的界定1
1.2功能陶瓷材料发展历程1
1.3功能陶瓷材料分类、品种范围及性能特点2
1.4功能陶瓷材料发展前景展望3
第2章微波介质陶瓷及其器件5
2.1微波介质陶瓷的概念5
2.1.1微波及其特点5
2.1.2微波介质陶瓷的概念及应用背景7
2.2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性能指标及优化7
2.2.1介电常数7
2.2.2品质因数8
2.2.3频率温度系数10
2.2.4微波介质陶瓷的性能优化11
2.3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
2.3.1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历史13
2.3.2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概况14
2.3.3微波介质陶瓷的主要体系16
2.3.4纳米微波介质陶瓷粉体的制备与应用31
2.4微波介质陶瓷器件36
2.4.1微波谐振器件36
2.4.2微波介质滤波器38
2.4.3微带天线40
2.4.4微波介质陶瓷器件制备工艺41
2.4.5微波介质陶瓷器件研究现状51
2.5微波介质陶瓷器件应用实例及市场前景52
2.5.1移动通信用微波介质陶瓷器件53
2.5.2卫星电视接收机高频头53
2.5.3GPS微波介质天线54
2.6微波介质陶瓷及器件的发展趋势55
参考文献57
第3章敏感陶瓷及其元件68
3.1热敏陶瓷68
3.1.1基本参数68
3.1.2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效应及模型70
3.1.3PTC热敏电阻的主要特性72
3.1.4热敏陶瓷及元件的研究现状73
3.1.5PTC热敏陶瓷的发展前景77
3.2压敏陶瓷77
3.2.1压敏陶瓷的基本性能78
3.2.2压敏电阻导电机理79
3.2.3压敏电阻的研究现状80
3.3气敏陶瓷86
3.3.1SnO2气敏陶瓷86
3.3.2ZrO2气敏陶瓷88
3.3.3TiO2气敏陶瓷90
3.3.4国内外气敏陶瓷传感器发展90
3.3.5国内外气敏陶瓷材料进展90
3.3.6气敏陶瓷材料发展趋势94
参考文献95
第4章电容器陶瓷及MLCC100
4.1电容器陶瓷的概念100
4.2电容器陶瓷的国内外研究概况101
4.2.1电容器陶瓷的发展历史101
4.2.2电容器陶瓷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101
4.3陶瓷介质材料介电性能103
4.3.1介质的极化及介电常数103
4.3.2介电损耗106
4.3.3介电强度107
4.3.4绝缘电阻107
4.3.5电容温度系数108
4.4非铁电电容器陶瓷108
4.4.1高频温度补偿型电容器陶瓷109
4.4.2高频温度稳定型介电陶瓷111
4.5铁电电容器陶瓷112
4.5.1铁电相变与自发极化112
4.5.2铁电晶体的电畴结构113
4.5.3电致伸缩和电滞回线114
4.5.4铁电陶瓷的温度特性115
4.5.5铁电陶瓷的击穿116
4.5.6铁电陶瓷的非线性117
4.5.7铁电陶瓷的老化117
4.5.8钛酸钡基陶瓷的研究现状118
4.6反铁电电容器介质陶瓷125
4.6.1反铁电体的自发极化状态125
4.6.2反铁电体的电畴结构126
4.6.3反铁电体的主要性质126
4.6.4反铁电介质陶瓷的应用128
4.7半导体电容器介质陶瓷128
4.7.1基本概念128
4.7.2陶瓷的半导化129
4.7.3半导体陶瓷电容器的分类及性能129
4.8巨介电常数陶瓷132
4.8.1CaCu3Ti4O12的晶体结构132
4.8.2CaCu3Ti4O12的巨介电性质及其机制132
4.8.3CaCu3Ti4O12的改性133
4.9其他特殊陶瓷电容器材料135
4.9.1抗还原性电容器介质陶瓷135
4.9.2中高压陶瓷电容器材料137
4.10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138
4.10.1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理论模型139
4.10.2陶瓷有机复合材料常用制备方法140
4.10.3陶瓷有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140
4.11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143
4.11.1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概述144
4.11.2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内电极基本结构145
4.11.3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制造工艺146
4.11.4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分类147
4.11.5国内外MLCC产业的发展概况149
4.11.6MLCC技术发展趋势152
参考文献154
第5章压电陶瓷及其器件161
5.1压电效应161
5.2压电陶瓷材料极化162
5.3压电陶瓷材料主要特性参数163
5.4压电陶瓷研究进展164
5.4.1压电陶瓷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165
5.4.2压电陶瓷材料发展现状166
5.5压电陶瓷器件及发展现状171
5.5.1压电振子与压电陶瓷频率控制器件171
5.5.2压电变压器171
5.5.3压电换能器173
5.5.4压电超声马达174
5.6压电陶瓷的发展趋势176
5.6.1无铅压电陶瓷176
5.6.2压电复合材料176
5.6.3纳米压电陶瓷177
5.6.4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177
参考文献177
第6章低温共烧陶瓷、器件及模块181
6.1LTCC技术概述181
6.1.1LTCC技术工艺过程182
6.1.2LTCC技术特点183
6.2低温共烧陶瓷材料的要求184
6.2.1烧结温度184
6.2.2介电性能185
6.2.3热膨胀系数186
6.2.4机械强度186
6.2.5共烧材料的匹配性187
6.3低温共烧陶瓷的种类188
6.3.1微晶玻璃188
6.3.2陶瓷 助剂189
6.3.3单相陶瓷190
6.4低温共烧陶瓷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190
6.5低温共烧陶瓷材料进展192
6.5.1低温共烧陶瓷基板材料192
6.5.2低温共烧陶瓷微波元器件材料195
6.6LTCC器件及模块设计方法与实例205
6.6.1LTCC器件及模块设计方法205
6.6.2LTCC器件设计与制作实例207
6.7LTCC技术重点工艺技术的发展215
6.7.1LTCC膜片成型技术215
6.7.2平面零收缩基板制作工艺221
6.7.3精密细线条制作工艺223
6.7.4空腔基板制作工艺224
6.8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应用225
6.9低温共烧陶瓷器件及模块研究进展226
6.9.1单一功能元件226
6.9.2LTCC功能模块231
6.10低温共烧陶瓷的产业概况233
6.11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发展趋势235
参考文献236
第7章国内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任务245
7.1国内外发展概况及总体趋势245
7.2我国功能陶瓷材料及器件发展机遇及存在的问题248
7.3发展我国功能陶瓷材料产业的主要任务及应对策略249
7.4典型企业250
|
內容試閱:
|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丛书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编写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丛书定位为: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着重论述该类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和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技术基础、最新研究成果、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其特点是体现一个新字,即在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论述当代新材料的最先进的工艺和最重要的性能。它代表当代全球新材料发展主流,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丛书共16分册,涵盖了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16种重点发展材料。本分册为《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
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优异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纯超微粉体、厚膜和薄膜等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功能陶瓷在新材料体系探索,现有材料潜在功能开发,材料、器件一体化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成为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书从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工艺等多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其中,第1章论述了功能陶瓷材料的界定、简要发展历程、分类、品种范围和性能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第2章论述了微波介质陶瓷及其器件的概念,研究概况、主要微波介质材料体系、关键微波介质陶瓷器件、应用实例、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第3章论述了热敏、压敏、气敏陶瓷及元件基本特性,研究现状,主要材料体系及发展趋势;第4章论述了电容器陶瓷的概念、研究概况、材料组成性能关系、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概述、国内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5章论述了压电陶瓷效应、主要特性参数、几类材料体系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和趋势、主要压电陶瓷器件;第6章论述了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特点、材料种类及发展现状、器件及模块设计方法与实例、技术重点工艺发展、器件及模块研究概况、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第7章论述了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国内外发展概况及总体趋势,我国功能陶瓷材料及器件发展机遇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任务、应对策略以及典型企业。
本书的特色在于,以不同功能类型的陶瓷材料为主线展开讨论,注重理论分析、材料研制以及器件应用的有机结合,着重分析材料结构、物理性能及其形成机理、器件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特别关注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内存关联。目前,制约我国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的关键问题是材料研制、器件设计及工艺技术研究相互脱节,协调不足,编著此书希望能在这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加本书编著的人员有:浙江大学张启龙(第1章、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第1~6节);浙江大学杨辉(第2章、第6章第7~11节和第7章)、浙江大学徐诺心(第3章)。本书从提纲审定到编写的全过程,得到了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还得到申乾宏、张剑、胡靓等同志的热情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和经验有限,加上功能陶瓷材料与器件的快速发展,本书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敬请广大同行、读者积极提出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