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收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朋友们课内外阅读准备的,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歌德谈话录》反映了歌德关于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的见解,对于了解德国文学以及欧洲近代文化,都有很强的认识价值。谈话录的方式生动、轻松,可读性很强。
|
內容簡介: |
★ 广泛传阅、家喻户晓的经典
★ 语文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图书
此次收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特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以给青少年朋友以必要阅读指引和知识积累。
|
關於作者: |
歌德17491832,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魏玛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无须多言,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都特别喜欢他的著作外,列宁在流放时携带的仅有的两部文学作品中,就有一部是歌德的《浮士德》。歌德的写作生涯是从十岁开始的。一七七四年秋,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歌德断续花了五十八年时间完成的巨著诗剧《浮士德》则是其一生丰富思想的总结与艺术探索的结晶,是堪与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媲美的伟大诗篇。
|
目錄:
|
导读
1823年
1823年6月10日初次会见
1823年6月19日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1823年9月18日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
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1823年11月3日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
对文艺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
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1823年11月15日《华伦斯坦》上演1824年
1824年1月2日莎士比亚的伟大;《维特》
与时代无关
1824年1月27日谈自传续编
1824年2月4日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2日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1824年2月24日学习应从实践出发;
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1824年2月25日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
歌德的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6日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1824年2月28日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
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1824年3月30日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
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
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1824年5月2日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
歌德的黄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1824年11月24日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
法国文学的对比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
英国文学1825年
1825年1月10日谈学习外语
1825年1月18日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
回忆席勒
1825年2月24日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1825年3月22日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
如何培养演员
1825年3月27日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
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1825年4月14日挑选演员的标准
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1825年4月27日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
人民之友
1825年5月1日歌德为剧院赚钱辩护;
谈希腊悲剧的衰亡
1825年5月12日歌德谈他所受的影响,
特别提到莫里哀
1825年6月11日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
英、法对比
1825年10月15日近代文学界的弊病,根源在于
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
內容試閱:
|
导 读
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同荷马、但丁和莎士比亚一起,并称为欧洲四大文化名人。歌德的名字早已为我国读者所熟知,他的作品,如《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维廉麦斯特》等,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目前,国内已有几种版本的《歌德文集》面市。与此同时,还有一本书虽然不是歌德本人所撰写,在我国却也同样拥有众多的读者,那就是由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共分三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于一八三六年出版,第三部分于一八四八年出版。十九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德国历史上的革命年代,由于歌德对革命采取怀疑和疏远的态度,他就成了民主激进派攻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爱克曼这本记述歌德谈话的书就理所当然地受到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冷遇。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以后,德国的政治形势起了变化,歌德越来越受公众重视。特别是一八七一年德国统一以后,歌德更成为奥林匹斯神。记载这个圣人谈话的书也就成了圣书。学术界更是将这本书看做研究歌德的必读书目;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当做歌德自己的作品。另外,许多学者对书中记述的情景和谈话一点也不怀疑会有失真的地方,绝对相信它们的可靠性。总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爱克曼的这本书看做是客观地、忠实地记载了歌德的谈话,是一份绝对可靠的第一手文献。但是,这样看待爱克曼的这部著作与他本人的原意是相违背的。他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前言中指出:歌德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显现出来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就我而言,我也只能谦逊地说这是我的歌德。爱克曼完全知道,他记载的那些情景和谈话都带有他自己的主观成分,由他塑造出来的这个歌德只是他所看到的、他所认识到的,以及他所能表现出来的歌德。尽管他也力求真实,但他的最终目的不是客观地传达歌德说了些什么,而是要为歌德树立一座宏碑。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中的谈话,并不是歌德谈话的原始纪录,而是经过他的筛选、整理、编排和加工以后的谈话。但问题是,尽管书中的歌德的谈话并不是歌德的原话,一些学风严谨的权威歌德专家仍然认为这些谈话就是歌德的原话。他们这样做绝非出于无知或草率,而是来自坚实的信念。那么,爱克曼的这本书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了解一下爱克曼与歌德的关系以及爱克曼记录、加工和出版歌德谈话的过程。
爱克曼一七九二年出生在汉堡附近的农村,家境贫寒,很晚才上学读书,虽然也勉强上了大学,但没毕业就中途辍学。他从小就为生存奔波,这种生存状态决定了他的性格。他谦虚自卑,但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他不大相信自己的力量,但善于向他人学习,特别崇拜名人;爱克曼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歌德便成了他崇拜的偶像。他竭力摹仿歌德,按照歌德写诗的风格和习惯创作诗歌,一八二一年结集出版,并把这部诗集献给了歌德。歌德对他的诗集反应冷淡,但爱克曼并不气馁,他中断了在格廷根大学的学业,躲在汉诺威附近的一个地方全力撰写他的《论诗特别以歌德为证》。这是一部论文集,其中并没有什么创见,但所有的观点和论据都是来自歌德的作品,这说明他不仅仔细阅读过歌德的作品,而且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一八二三年五月爱克曼将这部已经写成但尚未出版的论文集寄给了歌德,这一次真地感动了歌德的心。当爱克曼一八二三年来到魏玛时,歌德不仅接见了他,而且建议他留在魏玛,在他那里工作。从此爱克曼就与歌德合作,一直到歌德逝世。
爱克曼留在歌德身边的主要任务是编辑由歌德亲自审订的《歌德文集》。他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歌德的全部作品。此外,还直接参与了歌德晚年的全部创作。可以说,如果没有爱克曼的参与,也许《浮士德》第二部就难以在歌德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由于工作关系,爱克曼有必要经常与歌德就各种问题进行交谈。爱克曼不仅认真听歌德的谈话,而且尽可能地记在脑子里,然后写在日记里或写在信中。很早他就开始将记在脑子里的歌德的谈话整理成文,交给歌德审阅。
一八二四年英国出版了《拜伦谈话录》,与歌德朝夕相处的魏玛公国宰相米勒也准备出版他与歌德的谈话。这些外在因素促使爱克曼下定决心将他记录的歌德谈话也公之于众。爱克曼的这一计划得到了歌德同意。既然爱克曼与歌德心中都十分明白,他们之间的谈话有朝一日要面对广大读者,这就不能不影响到他们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尤其是歌德,他大概早已将爱克曼辑录的那些谈话看做自己的潜在作品,把同爱克曼谈话看做是向广大读者阐述自己观点的一条渠道。
一八二六年爱克曼向歌德正式提出要出版他辑录的《歌德谈话录》的请求。那时由他编辑的《歌德文集》即将出版,他建议他编的这本小册子与《歌德文集》一齐出版,而且放在前面。歌德没有同意。一八三○年爱克曼再次向歌德提出出版《歌德谈话录》,这次仍遭歌德拒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