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经典版)

書城自編碼: 319770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美国]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 著,曹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087912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6-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59/21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1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19
《 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赛场行为与比赛胜负的奥秘 》
+

NT$ 377
《 思维的发现:关于决策与判断的科学 》
+

NT$ 423
《 理论的终结:金融危机、经济学的失败与人际互动的胜利 》
+

NT$ 649
《 复杂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新框架 》
+

NT$ 358
《 科学的意义(企鹅·鹈鹕丛书) 》
+

NT$ 449
《 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 》
編輯推薦:
●湛庐文化圣塔菲书系著作!
●复杂性科学奠基人、首屈一指的技术思想家、熊彼特奖得主布莱恩阿瑟作品!
●谷歌Java程序开发的灵感源泉!
●技术理论体系的先河之作,前所未有的关于技术产生和进化的系统性理论!
●一次打开技术黑箱的尝试性创新探索!
●技术思想大师用平实的语言向大众讲述技术前沿思想!

●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技术的本质》(经典版)是布莱恩阿瑟所创建的一套关于技术产生和进化的系统性理论。
●本书是打开技术黑箱的钥匙,它用平实的语言将技术本质的思想娓娓道来。
●构建了关于技术的理论体系,阐明了技术的本质及其进化机制。
●技术思想领域的开创性作品。
關於作者:
布莱恩阿瑟
●著名经济学家,研究经济正反馈机制的先驱。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运筹学博士学位,37岁就成为斯坦福大学*年轻的经济学教授。
●1987年获得古根海姆奖,1990年获得熊比特奖。
●1987年进入圣塔菲研究所,投身于跨学科的复杂性科学领域。1988年,主持圣塔菲的首个研究项目。他是圣塔菲的元老级人物,也是复杂性科学的奠基人。他因成绩突出而荣获首届拉格朗日奖。
●对技术与科学、经济之间的关系,他见解独特,是一位技术思想家。
●2018年,由湛庐文化引进出版其著作《复杂经济学》(Complexity and the Economy)。
目錄
第1 章 问题
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和无尽的财富,也成就了经济的繁荣。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因技术而改变。但是,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它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进化的呢?
l 缺失了本质的技术
l 技术的进化
l 组合进化
l 本书的主题
第2 章 组合与结构
新技术都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技术又来源于先前的技术。将技术进行功能性分组,可以大大简化设计过程,这是技术模块化的首要原因。技术的组合和递归特征,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技术本质的认识。
l 技术结构的形成
l 为什么要模块化
l 递归性及其重要性
第3 章 现象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都是在应用一种或几种现象之后乔装打扮出来的。技术就是那些被捕获并使用的现象,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我们一直以为技术是科学的应用,但实际上却是技术引领着科学的发展。
l 技术的本质
l 有目的的系统
l 捕捉现象
l 技术与科学
第4 章 域
为了共享现象族群和共同目标,或者为了分享同一个理论,个体技术就会聚集成群。这种集群就形成了域。工程设计是从选择某个域开始的,这个自动和下意识的选择过程叫作域定。设计工作就像是用某种语言所进行的写作或表达。
l 域定
l 设计就如同语言表达
l 参与的世界
第5 章 工程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是某个已知技术的新版本,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需要一项全新的设计。工程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把适宜的构件选择出来,让它们组合在一起工作。设计就是选择,组合只不过是工程的副产品。工程的解决方案,又成为发展新技术的新构件。
l 标准工程
l 解决问题的工程
l 组合与解决方案
l 未来的技术构件
第6 章 技术的起源
新技术可以是根据某个目的或需要发现一个可以实现的原理,也可以从某一新现象出发,找到如何使用这种现象的办法。原理可以借用,也可以是先前概念的组合,或者由理论而来。只有将概念转化为现实,一项新技术才真正诞生。科学和数学中的原创,与技术没什么两样,因为它们同属目的性系统。
l 什么样的技术才算新技术
l 找到一个基本原理
l 概念的物化
l 基于现象的发明
l 什么是发明的核心
l 因果性金字塔
l 科学与数学中的发明
l 发明与新的构件
第7 章 结构深化
技术一旦走上发展之路,各种各样的版本就会随之出现。通过内部替换,开发人员可以用更好的部件(子技术)更换某一形成阻碍的部件。开发人员还可以通过寻找更好的部件或材料,或者加入新组件进行结构深化。旧设计和旧原理一经锁定,就会产生新用途。
l 内部替换
l 结构深化
l 锁定与适应性延伸
第8 章 颠覆性改变与重新域定
域并不是若干单个技术的简单相加,它们是连贯的整体,对经济的影响也更大。任何新域,都产生于一个已存在的域母域,而且参与者开始很少能意识到会发生" 颠覆性改变"。但随着理解的深化和实践的固化,新域会慢慢忘记它的母域而横空出世,甚至会极大地提升国家竞争力。
l 域是如何进化的
l 经济的重新域定
l 经济中的时间
l 创新与国家竞争力
第9 章 进化机制
组合是新技术的潜在来源。组合的威力,在于它的指数级增长。如果新技术会带来更多的新技术,那么一旦元素数目超过一定阈值,可能的组合数就会爆炸性增长。此外,机会利基也
在呼唤着新技术。技术就如同生命体一样,它的进化与生物进化也没什么本质差异。
l 组合
l 机会利基
l 核心机制
l 关于进化的一个思想实验
l 技术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第10 章 技术进化所引发的经济进化
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经济从它的技术中浮现,不断从它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并且决定哪种新技术将会进入其中。每一个以新技术形式体现的解决方案,都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迫切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并随这些技术的进化而进化。
l 经济就是技术的一种表达
l 结构性变化
l 解决方案带来的新问题
第11 章 我们的立场是什么
随着基因组研究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生物正在变成技术。与此同时,从技术进化的角度看,技术也正在变为生物。两者已经开始相互接近并纠缠在一起了。我们需要和自然融为一体。如果技术将我们与自然分离,它带给我们的就是死亡。如果技术加强了我们和自然的联系,那就是它对生命和人性的厚爱。
l 技术具有生物属性,反之亦然
l 繁衍性经济
l 纯粹秩序与混质活力
l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技术
內容試閱
[前言]
技术的追问
人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常会碰到一些没办法解答的问题,它们可能就此盘踞于心,很久都无法释怀。我是17 岁开始接受电子工程本科教育的,我很快就意识到,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理解我所学的东西的本质,即什么是技术真正的本质。尽管那时我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我认为那只是因为我的数学还不错。教授们解释道: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是经济中关于机制和方法的研究;技术是工业过程中的社会知识;技术是工程实践。但是所有这些答案似乎都不能令我十分满意,没有哪个答案触及技术的本性(technology-ness)这个层次。因而对我来说,它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后来,到了研究生阶段,我转而开始着迷于经济是怎样发展并建构起来的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明显,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从技术中产生的。毕竟,在某种意义上,经济不过是通过明智地组织技术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故而它也会随技术的进化而进化。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技术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经济又是如何引发技术的?准确来讲,技术到底是什么呢?这样一来,我就又回到了老问题上。
其后的很多年,我都没有再过多地思考这个问题。直到20 世纪80年代,当我开始研究收益递增理论时,我的注意力才被重新拉回到技术上。技术,是新的技术产品和生产工艺(例如,早期的汽车)通过被应用和被采用而获得改善,之后再获得进一步的应用和采用,在被采用的过程中形成正反馈或收益递增。收益递增向经济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有两种收益递增的产品(也可以指两项技术)相互竞争的话,领先的那个就有可能进一步领先,并因此主导市场。但是*终赢家却无法确定,这其中会有多种可能性。那么赢家是如何被选择的呢?在我的理论进路中,是允许这种随机事件发生的,它会被内在的、连续的正反馈所放大,可以随时间随机地选择结果。如果我们将其看成某种程度的随机过程,我们就可以分析收益递增的情况。这样一来,思路顿开。
为了寻找合适的例子,我从1981 年开始关注具体技术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些考察对我的理论建构都很有帮助,但实际上吸引我的并不是那些直接与收益递增相关的技术,而是在技术呈现之初,那些看起来模模糊糊的状态。我意识到,新技术并不是无中生有地被发明出来的,我看到的技术的例子都是从先前已有的技术中被创造(被建构、被聚集、被集成)而来的。换句话说,技术是由其他的技术构成的,技术产生于其他技术的组合(combinations)。这个观察结果看起来太简单了,以至于一开始会让人觉得并不特别重要,但是我很快意识到,如果新技术是从已有技术中建构出来的,而且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看的话,那就意味着技术自己创造了自己!后来,我接触到了弗朗西斯科 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和温贝托 马图拉纳(Humberto Maturana)的自创生系统理论(self-producing
systems)。我知道,如果我直接采用技术是自我创生的(autopoietic),或者自我创造的(self-creating)这样的阐述,其实可以令读者印象更加深刻。但是在20 世纪80 年代,我根本不知道瓦雷拉和马图拉纳。当时我能做的只是观察这个自我创生的对象的宇宙,惊讶于这种自创生的结果。
我逐渐意识到,组合可能是弄清楚技术的发明与进化的现实机制的关键所在,在此之前,这些想法还没有被技术思想家认真思考过。我在20 世纪90 年代对一些机制有了一些想法,并在1994 年发表过关于结构深化的文章。与此同时,我也对其他理论有了一些模糊的理解。
20 世纪90 年代,我曾研究了一些其他议题,主要是关于经济中的复杂性和认知的议题。直到2000 年,我才又开始回过头系统地思考技术以及技术是如何产生的问题。我慢慢悟出,除了组合之外,还有其他原理也在起作用。技术是由部件和零件(集成件和次级集成件)构成的,而集成件自身也是技术。所以技术有一个递归性的(recursive)结构。而且我认识到,每个技术都是建立在某个现象,以及从该现象挖掘出来的某种或几种效应之上的。因此从整体来看,技术是通过捕捉现象并对之加以应用来获得发展的。同时,我也认识到,经济并不太像我接受的教育所暗示的那样,是技术的集装箱,经济是从技术之中产生出
来的。经济是从满足我们需要的生产性的方法、法规和组织性安排当中产生出来的,因此经济是从捕捉现象及之后的技术组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为了深入思考,我一头钻进了斯坦福图书馆。一开始,我需要阅读的资料似乎非常多。但是随着阅读与思考的深入,我又觉得可读的材料实在太少了。这很奇怪,因为关于技术的资料应该和经济、法律法规之类的资料同样庞大、复杂和有趣。我看到图书馆中有大量关于具体技术的文章、丰富的教科书,特别是关于那些流行的技术,如计算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读物。但是关于技术或技术创新的本质,以及其后续进化的相关文献却很少。这些资料里有工程师和法国哲学家关于技术的沉思,有关于技术的采用与扩散的研究,有关于社会如何影响技术以及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的理论,还有关于技术是如何被设计、如何发展的观察,但是当我想要追问得更深刻一些,想讨论技术背后的原理,以及建构技术并决定其方式与过程的通用逻辑的时候,却没能发现更进一步的论述。因此我假定,这可能意味着我们还没有一个关于技术的完整理论。
在这本书中,我将讨论所有我能找到的关于技术思考的文献,它们涵盖了来自哲学家、工程师、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等一小撮思想家的相关论述。所有这些讨论都很有帮助,其中*有用的是历史学家们对一个个具体技术形成的细节以及细致的案例研究。2 开始,我搞不懂为什么在所有这些思考技术的人里,历史学家在技术和创新的方法和本质方面表达*多,后来我明白了,世界上有更多东西是从技术、而不是战争和条约中涌现出来的,而历史学家当然关注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因此就会对技术是怎样形成的更感兴趣。
本书讨论的议题是,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这主要是在我的两场学术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是1988 年在圣塔菲研究所斯塔尼斯拉夫 马尔钦 乌拉姆(Stanislaw Marcin
Ulam)纪念演讲上关于数字化与经济的一个讲座;另一个是2000 年在戈尔韦的爱尔兰国立大学的凯恩斯论坛(Cairnes Lectures)上关于高科技与经济的那场报告。本书内容大部分基于上述两个报告,但主要来自凯恩斯论坛的报告。
在撰写本书时,我不得不作一些决定。其中之一是,我决定用平实的语言来写这本书(或者我希望它是直白的)。从职业和实质来讲,我是理论家,所以我必须承认这么做会有些顾虑。为大众写作一本关于严肃理论的书在100 多年前是很普通的事,但是今天这么做的话,人们很可能会认为你不够严肃。当然,在我熟悉的经济学和工程学领域里的人要表现得卓尔不群,那就要用专业、晦涩的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理论。
当然,出于多种理由,要写一本既严谨又能满足大众阅读需求的书的想法*终还是胜出了。主要理由是:首先,单纯的诚实性需要。由于研究对象在此之前没有被详细地思考过,所以还不需要晦涩的专业术语的介入;其次,我认为技术太重要了,因此不能为专家所独有,而是需要普罗大众的共同参与;*后,很重要的是,我要激起公众广泛关注这样一个异常美丽的主题的兴趣,关注我所坚信的那个技术背后必定拥有的某种自然逻辑。
*早,我就发现在技术研究领域用词本身是个问题,技术中的许多词汇都被滥用了,比如,技术(technology)这个词本身,以及创新(innovation)、技艺(technique)。它们的内涵往往既相互重叠,又经常相互矛盾。仅技术一项就至少有半打的主要定义,而且相互之间多有含义上的冲突。另外几个词又常常引起人感性的联想,比如,发明常常会使人不禁在头脑中浮现出一个孤独的发明家独自与或然性作战的情景。这种情景会使人误会新技术是来自天才们紧蹙的眉间,而不是衍生于此前的技术。我开始意识到,许多技术思考的困难可能恰恰源自用词。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做的是有点类似于数学家的工作:首先需要准确界定术语,然后由此逻辑地导出结果和性质。结果将如读者所见,我需要不断地(而且必要地)关注词汇以及它们在技术中的应用,必要时还要引进几个新的术语。我希望能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但是为了讨论需要,还是额外引入了几个术语。
另外,尽管我一直坚持认为在很窄的案例范围内进行论述可能会更方便,但我还是要从更大的范围内选定案例。一位优秀的出版人曾经建议我就用铅笔做例子,但是我认为既然对技术而言,存在着一个既适用于计算机算法,也适用于啤酒酿造,既适用于发电站,也适用于铅笔、掌上游戏机和DNA 测序技术的通用逻辑,那么,案例就应该覆盖所有类型的技术。当然,为了使我的论述更加明晰且省去太多不必要的解释,我会选择读者较为熟悉的技术。
*后,我还要对这本书不想做的事说上两句。首先,它不是对未来社会和环境所作的技术承诺或者威胁,这些论题都很重要,但并不是我在这里要讨论的内容;它不是关于具体技术,不是关于即将出炉的某个新技术,也不是关于某个工程过程的机械论的概述,那些都已经被广泛谈论过了;同时,它也不是关于人类创造技术的讨论。尽管在技术创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人的参与,但是我的注意力将会集中在驱动这个过程的逻辑上,而不是放在卷入其中的人身上,我一开始就决定只讨论直接相关的主题。还有另外几个有价值的主题我只是一笔带过,比如:发明社会学、技术的采用和扩散、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理论、制度和学术团体的作用,还有技术史。所有这些理论都很重要,但是在这本书里都没有着重提及。
尽管本书一定会涉及关于技术的相关文献,但本书并未对其进行回顾。我常常想起刘易斯(Lewis) 和克拉克(Clark)的探险〇1:他们每次都从熟悉的地方开始探险之旅,迅速到达一个新的地方,偶然会回到以前曾被别人占领过的地方。我的这次探险也不例外。我们会遇到一些从前的旅人。在这个领域,海德格尔留下过足迹,而熊彼特的足迹到处都是。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本书或对他们的研究成果有所疏漏,在此向这些探险者一并致歉。
*后一个免责声明是,读者不要因为我写了一本关于技术的书,就认为我对技术情有独钟。脑瘤科医生可能会写关于癌症的书,但是那并不意味着他们希望它发生在某个具体的人身上。我对技术以及技术后果都持怀疑的态度。但我也必须承认,我对科学怀有激情并着迷于技术的魔力,而且我也得承认我热爱飞行器,也热爱老式无线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