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该稿是一本纪实文学文章结集。作者夏堃堡是一名资深环境外交官,长期从事环境外交和环保领域国际合作工作。他通过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对联合国机构,尤其对环境署以及它们的决策方法和程序作了介绍,还讲述了与多位联合国高官、中国驻外大使,以及同事和朋友的合作和友谊。
|
關於作者: |
夏堃堡,出生上海,祖籍江苏常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联合国环境署常驻代表委员会副主席,联合国环境署能力建设部主任、驻华代表等职。2004年退休后曾任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咨询专家和同济大学客座教授等职。现任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夏堃堡主要著作有《环境外交官手记》《环境外交官纪事》《为绿色呐喊联合国环境署履职日志》《绿色旅行30年》《国际环境外交》,还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的家园地球》《环境化学手册》等著作。
|
目錄:
|
第一章 我与联合国环境署结缘............1 首次走进联合国环境署............3 曲格平调我到国家环保局............13 环发大会筹委会首次会议............17 我给总理当翻译............22 我和吴明廉大使............27 申请联合国环境署职位的初次尝试............32 第二章 我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副代表............37 我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副代表............39 我任联合国环境署常驻代表委员会副主席............47 亲人相聚内罗毕............51 我和安永玉大使............55 代表处新任二秘............59 亲历美国驻肯使馆大爆炸............65 内罗毕赌场里的中国人............70 女佣莎拉............77 司机戴维............81 第三章 我在联合国环境署履职............87 申请联合国环境署职位的又一次尝试............89 亲人重逢在异乡............96 常驻联合国环境署第七任副代表............103 我在联合国环境署任职............109 上司卡尼亚罗............115 南亚水灾项目............120 肯尼亚旱灾项目............125 易北河畔的庆典............130 柳暗花又明............134 联合国同事被解职............140 劫匪横行内罗毕............143 朋友老耿历险记............148 基裴拉贫民窟参观记............154 筹建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159 别了,内罗毕............165 曼谷工作两个月............171 我任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175 在大三巴牌坊前的演讲............183 我与绿色奥运............188 告别联合国环境署............194 向解振华总局长的汇报............199 第四章 我与联合国环境署的不尽缘............207 加盟IISDRS............209 我任IESD客座教授............216 罗马尼亚兄弟苏阳............227 俄罗斯朋友安德烈............233 从副代表到代表............244 相聚在达喀尔............257 卡尼亚罗访华记............262 内罗毕MAFIA相聚北京城............271 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276 常驻联合国环境署第10任副代表............280 我最后一次ENB............284 海内存知己............299 后记............308
|
內容試閱:
|
我年轻时喜爱文学,曾梦想当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后来阴差阳错,成了一名环境外交官,但我当作家的愿望一直没有泯灭。1981年,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到了东非的肯尼亚,回国后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以后陆陆续续写过一些以环境为题材的小文,发表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科技日报》和《中国环境报》等报章杂志上。我2004年退休以后,花了4年时间,写了一部名为《环境外交官手记》的纪实文学作品,于2009年出版.2016年,我出版了第二本同类性质的著作。现在我又完成了两本散文集的书稿,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本书记述了我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任职期间和在此前后在联合国环境署框架下开展的环境外交和国际环境合作活动。这是我绿色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段记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当代著名作家何建明先生专门为本书作序;前环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绿叶》杂志执行主编、作家高桦女士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中国生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著名书法家张世俊先生专门为本书题写书名。我向他们致以特别的谢忱。巴基斯坦朋友沙芙卡特卡卡赫尔(ShafqatKakakhel)先生、香港朋友李强先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非洲总站站长江爱民先生、年轻朋友刘良斌先生和章则女士等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我对上述人士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