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国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不是单纯的房地产业突飞猛进,而是以城市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城市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城市人口素质提升为目的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是城市自身的独立性繁荣发展,而是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共享共荣发展;不是仅仅注重经济的单边推进,而是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与精细治理;不是封闭的内陷式传统增长,而是内涵式创新发展和开放式外延拓展的统一。从传统城镇化模式到新型城镇化模式,需要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与创新,需要发展理念的转型与创新,需要体制机制的转型与创新,需要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河南是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也是新兴工业大省和新兴服务业强省的代表,河南的发展绩效在某种程度上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十八大以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在协调发展机制促进下,在诸多国家利好政策的激励下,河南城镇化模式通过转型与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这条路子就是:以生态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城镇化建设为转型路径,以建设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和乡村为目标,以特色的城镇产业体系和城市文化名片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
關於作者: |
刘美平,1970年6月出生,山东曹县人,中共党员,汉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兼经济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广播电台经济广播特约顾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获得“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河南省党的十八大精神优秀宣讲队员”、“河南省高校系统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还多次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先进女职工”等荣誉称号。[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