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浙江大学西迁遵义办学77周年纪念文集》是纪念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的文集,由27篇论文和相关文章结集而成,读者对象为高校办学史研究者。从1937年至1940年2月,浙江大学因战乱西迁,途经浙、赣、湘、桂、黔六省,行程2600公里。行经的路线正好与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抵达的终点又正好是召开了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的历史名城遵义,因而人们把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称之为中国一支文军的长征。浙大西迁为国家和民族保存了一大批科学家,培养了大量科学技术人才;并在办学期间,不断发展状大,不仅被誉为东方剑桥,而且对地方科学文化也有极大的推动。抗战时期,遵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有明显提升,浙大的影响当为不可或缺之因素。而遵义民众对浙大师生关怀备至,对浙大的崛起亦令浙大师生永远铭记于心。
|
關於作者: |
陈遵平,男,1964年生,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为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
林茂前,男,197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先后在政法部门和政府机关工作。现为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
目錄:
|
浙江大学在遵义
五十八年的沧桑浙大西迁遵义校址考
六十年后说东归1946年浙大由贵州复员杭州纪事
一座名城,两迎长征
文军气象:特殊时空下的浙江大学
迁遵浙大学生的抗日民主运动
竺可桢日记所见浙大迁黔始末
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原因初探
西迁办学:浙大崛起的转折点
浙大、遵义与求是精神
求是精神,光耀千秋
弘扬浙大西迁精神促进地方社会发展浙大西迁遵湄办学的困难及发展壮大的启示
浙江大学在遵义(四题)
西迁办学往事情深(五题)
浙大迁遵与仁怀私立崑中
钱宝琮诗作《遵义劳军》
解读《湄江吟社诗存》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湄江吟社》咏茶诗词赏析
不辍吟歌在水湄论浙大西迁遵义期间苏步青的诗词创作
《湄江吟社》茶诗论略
竺可桢与傅梦秋
竺可桢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价值
竺可桢游金鼎山
失踪千厮门费巩之死
张荫麟一个遵义人不该忘却的名字
国学大师钱穆在遵义的岁月
以传统精神引领办学活动之探析
|
內容試閱:
|
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湄潭办学已经77周年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于1937年初踏上西迁流亡办学的艰苦历程。经三载奔波,四度迁徙,历尽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于1940年初落脚遵义、湄潭,获得了它在战火硝烟、国破家亡之窘境中相对安定的7年教学时间。
在遵义、湄潭办学期间,浙江大学师生以教育救国,科学兴邦为己任,箪食弦歌,秉烛夜读;孜孜不倦,潜心学问。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累累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使浙江大学从一所普通高等学校,迅速崛起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剑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虽然已站在新的出发点,浙江大学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西迁流亡办学历史也渐行渐远,但在西迁途中形成并得到认真践行的求是精神,不仅为浙大师生垒起一座不朽和永恒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遵义人民添增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
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是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求是精神的典范。他在西迁途中的一次讲演中解释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服务,而不是享受。所谓求是,不仅限于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竺校长还多次强调:求是精神就是革命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和开拓精神。这是科学家应有的言行标准。除此之外,竺校长在1941年发表的《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对近代科学与求是精神做过很好的阐述。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变,这科学的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他认为: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一)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是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摘录竺校长关于求是精神的论述,主要是想强调,如今,重温竺可桢校长的这些箴言,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为了进一步传承西迁文化,弘扬永远的求是精神,将那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载下来传承后人,2017年5月,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与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黔北经济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了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办学77周年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求是精神的内涵,对浙大崛起所起的作用,对教育界的影响,对遵义、湄潭经济社会和科学教育的推动以及求是精神的现实意义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积极的讨论。收录在本书中的文稿,绝大多数就是为这次研讨会撰写的。
为了让年轻的同志准确了解浙大西迁这段历史、让有兴趣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把握更多的资料,我们征得曾在浙大西迁办学时就读该校的学生幸必达同意,将他参与写作的三篇回忆文稿也一并收录于此。
本书的出版,得到遵义师范学院、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