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
创意设计与器物之美的碰撞
传统手作与当代艺术的创新
以美学的态度呈现对当下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
內容簡介: |
在物质生活膨胀的当下,当美学成为生活的需求,是将落入百般矫饰、渐成俗流的况下?或是依然能够实现真韵、真才、真性情的传递?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创意设计与器物之美的碰撞,传统手作与当代艺术的创新是否就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书房陈设、茶茗品赏、香薰禅意?由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市天工当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晶报社联合承办了于2016年四场物质生活与美学理想的大家对话,邀请了各领域人士(包括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茶人、媒体人等)、各年龄阶段代表进行对当下生活美学态度的思想表达。本书分为三辑,分别为风园艺与茶道、雅花语与香事、颂琴心与乐活,分为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生人的美学思考与感悟。通过大家对话,尝试以美学的态度呈现对当下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
關於作者: |
王鲁湘,1956年生于中国湖南,北京大学哲学硕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香港凤凰卫视高级策划和主持人。曾主持和策划中国多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和艺术活动,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和艺术评论家。
叶放,1962年出生于苏州。1983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为苏州国画院高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
目錄:
|
序
庄严的生活|王鲁湘 006
记忆正在进行|叶放 008
第一辑风园艺与茶道
三十年代
园梦|刘大任 026
四十年代
从茶天地到人文道场|周渝 040
家事三则|谭宝硕 048
第二辑雅花语与香事
五十年代
岌岌可危的美|王绍培 068
器理新象|林爱卿 092
六十年代
用镜头留住老房子|李玉祥 102
生活与美学|孙振华 114
香事妙境|吴清 128
自由茶杯|白明 140
寻真之路|邵译农 148
第三辑颂琴心与乐活
七十年代
诗意栖居|谢湘南 166
青花瓷的远行|张凌云 180
这儿的空间|冯羽 188
大美无疆|孟娟 198
新空城计下的琴境|杨典 212
八十年代
设计,基于生活而创造理想|单文君 230
平凡的追求|王雷 240
九十年代
用心抵达|胡洝瑜 258
无趣的日常即有趣|彭雪伦 266
后记
物质生活与美学理想的大家对话278
|
內容試閱:
|
庄严的生活
王鲁湘
湘军大帅左宗棠给友人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室庄严妻子佛,下联是四时经济米盐花。说的是一个中国家庭的普通居家生活,或者说,作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家庭,最不可缺的六元素组合。
细究起来蛮有味。在这位权倾朝野、举国倚重的封疆大吏看来,一个男人人生中最重要的,甚至终生为之奋斗的东西,到底有几样是到头来守之不去的呢?
就六样:妻、子、佛;米、盐、花。
一个家庭,有妻有子有佛,可称庄严。
一年到头的工作,有米有盐有花,能谓经济。
一个男人,能养前三,能供后三,应该算称职。
米和盐,是供养妻和子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欧洲很多民族,都拿面包和盐作为隆重的待客礼物,大概也是基于这样的道理。有了米和盐,生命就能存活,其他就是富余的了。
而花,这个在常人看来远不能排进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东西,居然在左宗棠眼里,超越茶酒鱼肉酱醋等等,紧随米盐之后位居第三,着实出人意料。
显然,不是因为花,而是因为佛。
一个男人,同妻的关系是人伦,同子的关系是天伦,这是五伦中最重要最基本最长久的两伦,但即使是五伦全备,也只是使这身体有了托付,灵魂仍无处安息,于是还要有神伦。左宗棠所处的年代,很多中国人信佛,而花,就是这神伦的物证。一个男人的四时经济,除了米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还必须有供佛的花。安顿灵魂的精神消费,也是每日生活之必需。
左宗棠的对联告诉我们,人的生活,总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组成,家中无佛,其室不庄严;经济无花,其生业也太俗气。
盐田紫禁书院接连做了四场物质生活与美学理想的对话,从酒、茶、香、花四件物事入手,意在雅化我们业已粗陋、粗鄙、粗痞的家居生活。这样的活动还会继续。在谈到此类活动的意义时,我想起了左宗棠的这幅对联。它会提醒我们,什么才是人的生活。
紫禁书院的朋友们说,我们在物质生活中间加一点美学理想,略似于大厨做菜时撒一撮盐,既提味,也给身体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说得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