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NT$
403.0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NT$
29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NT$
806.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NT$
500.0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強調探究精神的「探究取向主題課程」是各國幼兒教育課程文件所崇尚的,也是當前高品質幼教課程的指標,例如美國方案課程、義大利瑞吉歐課程等都是屬於探究取向的幼教課程,簡稱主題探究課程。而在另一方面,STEM教育又是當前各國政府推動的教育政策,其範圍也及於學前階段,那麼STEM教育與主題探究課程的關係是什麼?而且要如何實施STEM教育?
本書主要目的即在探討STEM教育的意涵,說明主題探究課程與STEM教育的密切關係,藉著「一起創建遊戲樂園」主題探究課程的紀實與分析,顯示它充滿了STEM領域經驗,符合STEM教育的特徵,從而讓吾人更加理解STEM教育的精髓;最後則提出總結與STEM教育的具體實施建議。總之,我們可以在主題探究課程基礎之上,以STEM各領域來檢視並強化課程,不必放棄原有基礎或重起爐灶,因為主題探究課程就是STEM教育的平臺;而且可從區角逐漸擴展並整合及強化愈來愈多的領域。
基本上,本書是基於整學期的課程實例,在簡要說明STEM意涵、主題探究課程意涵及兩者間關係後,即進入課程紀實,然後將課程加以深入分析其與STEM各領域的關係,以及它與STEM主要特徵的關係。在圖文並茂相輔相成下,讀者易於理解與參照,可做為師資培育與在職培訓之教材,例如教育實習、幼兒園課程設計、統整性主題課程等相關課程或研習等,亦可做為研究所幼兒課程與教學專題等之研討教材。
|
關於作者: |
周淑惠
現任:
臺灣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所教授
學歷:
美國麻州大學教育博士(主修幼兒教育)
美國麻州大學教育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公共行政)
經歷: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所教授
新加坡新躍大學兼任教授
澳門大學客座教授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學者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客座教授
美國麻州大學客座學者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所主任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中心主任
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薦任科員
考試:
公務人員高等考試普通行政組及格
|
目錄:
|
第一章提供STEM平臺之主題探究課程
一、STEM教育意涵
(一)科學
(二)技術
(三)工程
(四)數學
二、STEM教育特徵暨作法
(一)面對生活真實問題以「解決問題」為目標
(二)運用探究能力以求知、理解的「探究取向」
(三)運用設計、製作與精進的「工程活動」
(四)運用科學、數學等與各類技術的「統整課程」
三、主題探究課程意涵
四、STEM教育與主題探究課程關係
第二章「一起創建遊戲樂園」主題探究課程之背景資訊
一、園方背景資訊
(一)歷史背景
(二)課程走向
二、班級背景資訊
(一)班級成員——幼兒與教師
(二)作息時間
(三)區角環境規劃
三、課程發展資訊
(一)課程發展歷程簡介
(二)課程發展走向與主軸活動簡介
第三章「一起創建遊戲樂園」主題探究課程之主軸活動剪影
一、積木搭建與遊戲
(一)積木建物
(二)積木滾物坡道
(三)坡道與建物連結
(四)建蓋技法大統整
二、建構性教具搭建與遊戲
三、社區與公園建物之觀察
四、多元材料搭建與遊戲:各類創作
五、多元材料搭建與遊戲:滾物坡軌
(一)高架滾物坡軌
(二)膠板保麗龍滾物坡軌
(三)鐵網、白板滾物坡軌
(四)滾物坡軌工具書製作
六、多元材料搭建與遊戲:大型溜滑梯
(一)紙箱溜滑梯
(二)木板初版溜滑梯
(三)木板改版溜滑梯
第四章「一起創建遊戲樂園」主題探究課程之STEM要素分析
一、積木搭建與遊戲之STEM要素分析
(一)科學(S)
(二)技術(T)
(三)工程(E)
(四)數學(M)
(五)藝術(A)與其他
二、多元材料滾物坡軌之搭建與遊戲之STEM要素分析
(一)科學(S)
(二)技術(T)
(三)工程(E)
(四)數學(M)
(五)藝術(A)與其他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主題探究課程為STEM教育平臺
(一)面對生活真實問題以「解決問題」為目標
(二)運用探究能力以求知、理解的「探究取向」
(三)運用設計、製作與精進的「工程活動」
(四)運用科學、數學等與各類技術的「統整課程」
二、建議:STEM教育六項具體實務建議
(一)宜自嬰幼兒期開始接觸與涵養STEM
(二)由區角逐步擴展並整合愈多的領域
(三)在主題探究課程基礎之上檢視與強化STEM
(四)教學宜以動手操作的直接經驗為主,並善於搭配科技媒體
(五)教師宜扮演引導與鷹架者的關鍵角色
(六)教師宜抱持正向態度,與幼兒共同成長並提供STEM探索機會
後記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