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正如本书作者所言,会计学领域不乏经典的教材和著作。在美国,关于会计史和会计理论的研究传统由来已久,研究成果颇为丰硕。AC利特尔顿(A. C. Littleton)所著的《1900年前会计的演进》(Accounting Evolution to 1990),从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角度揭示了会计的本质及其演进规律。迈克尔查特菲尔德(Michael Chatfield)所著的《会计思想史》(A History of Accounting Thought),描绘了从古文明时代到现代社会会计发展的基本轮廓,通过对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会计思想的整理和评述,系统梳理了会计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加里约翰普雷维茨(Gary John Previts)与巴巴拉达比斯莫里诺(Barbara Dubis Merino)合著的《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A History of Accounting in America: An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Accounting),以会计和经济的互动发展为切入点阐释了会计的文化意义。
总体来看,多数会计史著作侧重于阐释会计思想或会计基本原理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然而,很多对会计史感兴趣的实务工作者却往往因其理论性较强,常常望而却步。
相较而言,本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篇幅紧凑,追本溯源地以近一个世纪以来会计领域最具争议的若干重点问题为线索,分专题阐述了一些重要会计规则的出台背景。这些颇具争议性的会计问题,包括所得税会计、通货膨胀会计、无形资产的核算、股票期权、会计信息披露等。本书以财务会计为重点,但又不仅限于此,而是涵盖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多个会计学分支。本书意在向读者展示每一种会计理论、每一项会计规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深刻的社会背景,揭示经济、政治(主要是法律和政策)、文化等因素对会计发展的综合影响,帮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当前纷繁复杂的会计准则体系。
第二,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语言平实幽默,适合作为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基础性读物。事实上,本书作者正是会计实务界的资深人士,拥有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实务经验。他在这些工作中形成的体会和观点,相信能够给实务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
第三,本书的结论发人深省,对处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的中国具有独特的启发价值。作者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近百年的演化与发展,会计已经从美国铁路公司用于向远在英国的投资者展示公司良好状况的沟通媒介,变成了企业进行财务欺诈的工具。可见,美国证券市场上的公认会计原则日趋弹性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质疑和反思。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深刻地体会到,所谓的国际先进经验可能并不先进。我国会计界应当有充分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辩证分析域外理论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本土气派的会计理论和规则体系。
《会计简史》这本著作是最近十几年我在创作《会计制度与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会计规则的由来》等会计学原论系列著作的过程中,所查阅的数以百计的著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之一。2011年6月系列著作初稿成型后不久,我就受国家留学基金和中国人民大学资助,赴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其间不无遗憾地发现,有很多境外的优秀学术著作,都被我国学术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有可能是当前流行的数量化科研考核制度的副作用)。我觉得这本清新隽永的佳作对我国会计界同仁、对非会计专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于是,就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荐了此书。
本书翻译由我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吴晶晶同学共同完成。吴晶晶同学自本科、硕士、博士期间一直专注于学习和钻研会计基础理论,她积极地申请参加翻译本书。我乐于看到青年学子能够深入探寻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史,所以欣然邀请她参加了本书的翻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分社社长于波同志、副社长李文重同志为本书顺利翻译出版做了大量工作,中国会计学会副秘书长田志心老师通读译稿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 在此深表谢忱。莫彩华、尤希琦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学原论研究组成员们提出了不少中肯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当然,限于译者的识见和能力,谬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全?2??&88???协会会长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