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赫尔曼.布洛赫的《维吉尔之死》是一部可与《尤利西斯》媲美或仅次于《芬尼根守灵夜》的不朽杰作。它是20世纪难以企及的小说之一,是中国读者望眼欲穿的文学等候。
◆赫尔曼.布洛赫是谁?◆
他是乔伊斯、茨威格、托马斯.曼、爱因斯坦、里尔克、穆齐尔、卡内蒂的朋友,一个被文学史忽略的作家,但他的名字一直出现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评论里,昆德拉的媚俗一词即来源于他,喜欢昆德拉的人必喜欢他。
他是一个误入文学这条歧途的哲学家,一个不情愿的诗人。他是旧奥地利*后一位通才,是奥地利文学发展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他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理论复调叙事杰出的代表,与卡夫卡、穆齐尔、贡布罗维奇一起被昆德拉称为中欧伟大的四位小说家。
◆精通哲学、科学、政治学及心理学的小说家◆
此外,他还是一个极富盛名的文化批评家,一个极具洞察力和预见性的人权与法律思想家、民主理论家,一个致力于政治学与群众心理学研究的行动家。总之,他是一个在艺术、科学和政治三大领域都表现出极高才华,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以及伦理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的小说家。
◆中国读者望眼欲穿的文学等候◆
他就是赫尔曼.布洛赫,在思想上受康德、尼采、叔本华、魏宁格
|
內容簡介: |
赫尔曼.布洛赫,奥地利小说家,1886年生于维也纳,与卡夫卡、穆齐尔、贡布罗维奇一起被昆德拉称为中欧文学四杰。45岁时出版长篇小说《梦游人》,1938年流亡美国,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晚年主要从事群众心理学研究,1951年死于心脏病发作,终年65岁。主要代表作有小说《梦游人》《维吉尔之死》《未知量》《着魔》《无罪者》,随笔有《小说的世界图景》《对于音乐的认知问题的思考》《詹姆斯.乔伊斯和当代》,以及历史文化论著《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和他的时代》等。
赫尔曼.布洛赫曾说:卡夫卡、穆齐尔和我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他的意思是说,对作家和思想家而言,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和思想,而非个人生活。秉持这一理念,施兰特教授的《布洛赫传》没有过多地着墨于这位大文豪的生活琐事,而是将侧重点落在布洛赫的创作历程上,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布洛赫这位不情愿的诗人在创作上的矛盾和成就全面而深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尚不熟悉赫尔曼.布洛赫的中国读者来说,这是了解其生平创作的入门作品。
|
關於作者: |
埃内斯汀.施兰特(Ernestine Schlant),1935年生于德国,1957年移居美国,赫尔曼.布洛赫研究专家,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德语文学教授,现已退休。著有《赫尔曼.布洛赫的哲学》《赫尔曼.布洛赫传》等。
|
目錄:
|
第一章 成长于欢乐末日的维也纳
注定成为一名纺纱者、织布工和混棉人
在盛行的哲学思潮中出发
兼容并蓄的训练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余波
诗认知躁动的答案?
第三章 梦游的机制与形而上学
梦游一种历史状态
浪漫主义并非总是浪漫的
抽象和犹太教
第四章 德奥合并之路
煽动者的统治
寻求可能的选择国际联盟?
第五章 堕入地狱
维吉尔的探索
圆环和象征
一座矛盾的纪念碑:以否定来肯定
第六章 无罪者的罪
浮华的媚俗启示录
无罪:一种思想的几何学
第七章 伟大的反抗:尽管如此!
完全的民主
分散的精力
第八章 结语
缩写
注释和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前言
向中国读者介绍作家和哲学家赫尔曼.布洛赫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在20世纪上半叶的德语知识文化圈中,赫尔曼.布洛赫无疑是一位杰出人物。根据他广泛的兴趣、在众多领域的丰富创造,人们轻易就可以确定,他属于欧洲大陆最后一代文艺复兴式的全才。布洛赫最早投身知识工作的那段时期经常被贴上现代主义的标签,通常认为,其全盛时期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后从20年代到30年代初便逐渐走向衰落和枯竭。现代主义是一场国际性的运动,涵盖了各门艺术,除了文学之外,还包括音乐、绘画、哲学和建筑。在文学方面,现代主义的源头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下半叶,以法国的居斯塔夫.;福楼拜为代表,而将之推向顶峰的则是詹姆斯.乔伊斯(关于乔伊斯,布洛赫写过一篇富有启发性的随笔,发表于1936年)。从表面上看,现代主义囊括了众多彼此对立的流派,但其总体精神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反抗僵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因为它们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急速发展。实际上,这是一场跟同时发生在政治领域的革命一样彻底的变革。此外,在科学方面,狭义相对论(1905年)和广义相对论(1915年)以及量子理论(20世纪20年代初)也以相对的思想框架和不确定性原理促使人们摆脱了绝对论的姿态。威廉.巴特勒.叶芝的名句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1919年)便总结了这一时期的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这带来了迄今都难以想象的自由,但也导致了迷惘、破碎,以及尾随政治变革而来、在政治独裁中寻求庇护的生存恐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