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全唐诗(全8卷)》将为您展示唐诗的精华所在。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
|
關於作者: |
彭定求(1645-1719),康熙十五年(1676年)状元。字勤止,一字南畇,号咏真山人、守纲道人。长洲(今苏州吴县)人。康熙中会试廷对皆第一,援修撰,历官侍讲,因父丧乞假归,遂不复出。幼承家学,曾皈依清初苏州著名道士施道渊为弟子,又尝师事汤斌。其为学以不欺为本,以践行为要。生平服教最切者,尤仰慕王守仁等七贤,尚作《高望吟》七章以见志。又著有《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南畇文集》等。历任侍讲时,曾选择《道藏》所收道书的一部分及晚出之道书,窃以为精要者,辑编成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