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編輯推薦: |
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他的作品风格细腻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朱自清的散文从取材上可分为两类:一类反映社会人生,现实性较强,表现出鲜明的反帝反封建倾向;另一类写身边的琐事、个人见闻,艺术性价值较高,是其散文的代表,也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
內容簡介: |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本书精选*能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散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更是让我们记忆深刻。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他的作品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
關於作者: |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1948年,朱自清因不肯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年仅五十岁。
|
目錄:
|
目次
导读
憎
白水漈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航船中的文明
正义
春晖的一月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说梦
背影
执政府大屠杀记
荷塘月色
一封信
阿河
儿女
白马湖
看花
论无话可说
沉默
《梅花》后记
给亡妇
春
冬天
择偶记
潭柘寺戒坛寺
罗马
房东太太
蒙自杂记
论诚意
论别人
论自己
论做作
论青年
飞
论气节
论吃饭
知识链接
|
內容試閱:
|
出版说明
从2017年9月开始,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全国中小学陆续启用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统编教材加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内容,更加注重立德树人,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大型文学专业出版机构,长期坚持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立足经典,注重创新,在中外文学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厚的资源。为配合国家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服务,我社在总结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出版经验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名师,经过认真讨论、深入调研,推出了这套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丛书收入图书百余种,均为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书目,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主要的文学经典,完全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阅读需要,对增强孩子的语文能力,提升写作水平,都有帮助。本丛书依据的都是我社多年积累的优秀版本,品种齐全,编校精良。每书的卷首配导读文字,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作品成就与特点;卷末附知识链接,提示知识要点。
在丛书编辑出版过程中,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给予了去课程化和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契约的指导性意见,即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阅读感受,引导他们把阅读变成一种兴趣。所以本丛书严格保证作品内容的完整性和结构的连续性,既不随意删改作品内容,也不破坏作品结构,随文安插干扰阅读的多余元素。相信这套丛书会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家庭必备藏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18年3月
导 读
朱自清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他1898年生于江苏省海州今东海县。名朱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也因算命的说他五行缺火,故取带火字的秋字。
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从祖父一代起就长年在外为官,后来则定居扬州。朱自清青少年时期是在扬州度过的,他认为与扬州的关系,够得上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故自称我是扬州人。朱家本姓余,他曾祖父由朱氏收养,遂改姓朱。他祖父取名则余,是不忘本姓的意思。
1916年夏,朱自清毕业于江苏省立八中,秋天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当时学制预科两年,他感到父亲持家不易,为了分担家庭责任,改名自清,字佩弦,以同等学力于1917年秋,考入北大哲学系一年级。大学期间,朱自清开始写诗,并加入新潮社,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员。1920年5月,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获文学士学位。
朱自清在北大毕业后,回到南方,在江、浙几所中学任教。五年换了几个地方,深以辗转为苦。这期间,创作了长诗《毁灭》,散文《笑的历史》《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均为名篇。1925年,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赴清华学校大学部任教授。8月赴北京,自此终身服务于北京清华大学,并长期任中文系主任。来北京后,写出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后又出版了诗与散文合集《踪迹》和散文集《背影》《你我》。19311932年,朱自清出国游学,回来后又写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两书。
1937年抗战爆发,朱自清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大教授。在艰苦条件下,不仅坚持授课,还参加了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1946年随校迁回北京,继续在清华任教。1948年8月11日,因胃病开刀不治而逝世。抗战以来,散文以杂论为主,多收在《语文影及其他》和《论雅俗共赏》中。
朱自清由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进步的教授;由一个旧社会的狷者,成为一个民主的斗士。他走过了自己的曲折道路,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我们写朱自清颂。朱自清的作品,绝大部分收在《朱自清全集》中。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记人记事的散文,像《背影》《冬天》《给亡妇》《儿女》等,都是极平常的事件,却能以记写的真切、感情的真挚打动读者。写景状物一类,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罗马》等,则能将描写的景物,真切地表现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论写什么景物,作者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效果是达到了。后期的议论散文,《论别人》《论自己》《论做作》,都那么率直地发表意见;特别是《论气节》一文,更是作者的坦诚自白,晚年在对待美援和美国面粉上,在拒绝宣言上签名,表现了民族的气节。
对散文内容、情感的真实,在《论无话可说》中,朱自清极坦白地告诉读者:十年前我写过诗;后来不写了,写散文;入中年后,散文也不大写得出了现在是,比散文还要散的无话可说!朱自清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十年前正是五四运动的时期,大伙儿蓬蓬勃勃的朝气,紧逼着我这个年轻学生;于是乎跟着人家的脚印,也说说什么自然,什么人生。现在,中年人若还打着少年人的调子,只总觉像煞有介事。他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写出那冒着热气或流着眼泪的话;一个神经敏锐的人对于这个是不容易忍耐的,无论在自己在别人。这好比上了年纪的太太小姐们还涂脂抹粉地到大庭广众里去卖弄一般,是殊可不必的了。朱先生剖析自己的感情,真切而感人。他散文内容的真实,于此可见一斑。
从艺术表现上说,朱自清散文有两个突出的方面:
第一,散文中写出了情致。
散文不同于纯文学的诗歌、小说和戏剧,既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完整的故事,也不注重形象的塑造,更没有诗的音节和韵律。散文容易写,要写好却不容易。朱自清却在散文领域取得成功,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为什么这样呢?20世纪60年代,唐弢先生提出了情致说,认为朱自清散文所以被读者喜爱,经久不衰,是因为写出了情致。像《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些名篇,使人久久不忘,就在于写出了情致。
所谓情致,就是散文具有的带有个人风格的那种味道,读起来富于情趣,与别人不同的那种感人力量。也许这样说还比较抽象,那么我们看看朱自清的老朋友叶圣陶先生是怎么说的: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这是一位老朋友从感受方面说的,也许就是对情致的最好注释。能够将一闪而逝的东西抓住,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不论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能恰到好处,多么不容易!情致,就是那种恰好的情味,那种表现上的极致。味道极正而且醇厚,叶先生用饮酒品茶作了比喻,这就是读好的散文的艺术享受吧!
第二,语言的清秀隽永。
朱自清散文能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语言好是一个重要条件。他散文的语言,被他同时代作家们交口称赞,有人用秀丽,有人用清秀,也有人用清幽。都离不开一个清字,就因为朱自清讲究文字,又不过分雕琢,追求白描的写法,追求朴素自然。他的散文读起来,很美,带清秀之气。他的学生朱德熙曾说:他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朱德熙是就朱自清散文的整体文字风格说的,我们用清秀隽永概括他的语言,应当是合适的。
如果再具体说,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前期和后期是有变化的;同是前期或后期,抒情叙事文也与议论文不同。早期,朱自清的语言更书面化一些,那时毕竟是刚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作家语言都有蜕变的痕迹,与今天的白话文不同。叶圣陶认为,朱自清散文早期几篇,有点儿着意为文,略嫌文胜于质;到了《背影》之后,就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了。同时又认为,到了写《欧游杂记》的时候,就全写口语,有现代口语的韵味了。晚年,文字越见得周密妥帖,可是平淡质朴,很见现代文的功力了。叶先生是朱自清的老朋友,又是一位文体大家,他归纳的朱自清散文语言的发展变化,应当是极为准确的。按他的话来读这个选本,当能有深切的体味吧!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的散文占有重要地位。能够以散文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来讲一件真实的事情。天津一位中学国文老师说,朱自清先生逝世后的第三天,他看见一群小学生,争着抢着看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叹着说: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他感叹说:有成千上万的幼稚心灵都将为这个《背影》的作者而暗自哀伤的吧!短短一篇《背影》,能够在读者中产生如此巨大的感染力,足见朱自清散文的成功了。
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在总结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散文成就时,这样评价朱自清: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新文学发生以来,一位重要的散文家;他虽然只活了五十岁,但在散文领域留下的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