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3卷·村庄类第12卷·长江区域第5卷)

書城自編碼: 316407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徐勇 邓大才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2229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4-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772/113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93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售價:NT$ 661.0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售價:NT$ 498.0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NT$ 325.0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NT$ 493.0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NT$ 308.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NT$ 202.0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NT$ 554.0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NT$ 38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137
《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6卷·村庄类第15卷·长江区域第7卷) 》
+

NT$ 3137
《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63卷·村庄类第17卷·华南区域第9卷) 》
+

NT$ 3237
《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5卷·村庄类第14卷·华南区域第8卷) 》
+

NT$ 1937
《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1卷·村庄类第10卷·长江区域第3卷) 》
+

NT$ 1937
《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2卷·村庄类第11卷·长江区域第4卷) 》
+

NT$ 3237
《 中国农村调查(总第14卷·村庄类第13卷·长江区域第6卷) 》
內容簡介: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的第13卷,调查对象为长江区域村庄。书中收录了皖东南潘家湾和渝中祝家洞两个村庄的调查结果,分别从村庄的由来与沿革、村庄自然形态与实态、村庄经济形态与实态、村庄社会形态与实态、村庄文化形态与实态、村庄治理形态与实态对各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剖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长江区域村庄演变与发展的历史画卷。
關於作者:
徐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基层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是国内最早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并从社会的角度研究政治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邓大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纪委廉政研究员、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会、顺德区农村综合改革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主要为小农问题及其方法论、产权政治学领域
目錄
总 序【徐 勇】
凡 例【《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
村庄类分序【徐 勇】
借势而治:绅强家弱村落的依赖关系与治理长江区域潘家湾村调查
第一章 村落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村落的形成
一 村名与村落
二 姓氏与村落
三 村民与村落
第二节 村落的建制沿革
一 1949年前村落建制
二 1949年后村落建制
第三节 当下村落概况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村基本情况
三 自然村基本情况
第二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形地貌
二 气候特征
三 土壤
四 自然灾害
五 村落交通
第二节 水网与灌溉
一 红塘河
二 大水沟
三 小水塘
第三节 稻作体系
一 田与水
二 稻种与插秧
三 水田类型与灌溉
四 稻谷收割
五 晒稻与储稻
第四节 居住格局
一 因水而居
二 因田而居
三 分散而居
第五节 潘家湾自然村的自然变迁与实态
一 水网与灌溉
二 稻作情况
三 交通情况
四 居住情况
第三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人与土地、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
二 人与生产能力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土地产权概况
二 土地买卖关系
三 土地租佃关系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 经营单位:单家独户
二 家庭独立经营权
三 经营过程:分工与投入
四 经营与合作
五 经营与市场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村内挑货郎
二 村外上街
三 借钱与借粮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分配单位
二 分配决策
三 分配内容
四 分配关系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决策
二 消费活动
三 消费习惯
四 消费关系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家庭继承权
二 家庭继承物
三 继承程序
四 分家及分家关系
第八节 潘家湾自然村经济变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经济
二 集体化时期的村落经济
三 承包到户时期的村落经济
第九节 潘家湾自然村经济实态
一 产权与经营
二 家庭分配
三 市场交换
四 家庭消费
五 家庭继承
第四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家庭及家庭关系
二 亲属及亲属关系
三 拟血缘及拟血缘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邻居及邻居关系
二 门口人及门口人关系
三 乡亲及乡亲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社会组织及其关系
二 市场组织及其关系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信缘对象
二 庙宇
三 信缘活动
四 信缘圈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家庭内部交往
二 亲族内部交往
三 村落内部交往
四 村落外部交往
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 土地与人口流动
二 职业与人口流动
三 市场与人口流动
四 战乱灾害与人口流动
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 职业分化
二 财富分化
三 权力分化
四 血缘分化
五 地缘分化
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 家庭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二 村落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三 村落之间的冲突及其关系
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 家庭的保护及其关系
二 家族的保护及其关系
三 村落的保护及其关系
第十节 潘家湾自然村社会变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社会
二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村落社会
三 包产到户时期的村落社会
第十一节 潘家湾自然村社会实态
一 血缘关系
二 地缘关系
三 业缘关系
四 信缘关系
五 社会交往
六 社会流动
七 社会分化
七 社会冲突
八 社会保护
第五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祠堂与祠堂关系
二 家谱与家谱关系
三 祖屋与祖屋关系
四 祖坟与祖坟关系
五 孝与孝道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请先生与风水信仰
二 请神符与神灵信仰
三 烧火纸与鬼怪信仰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与思维关系
二 务实思维与思维关系
三 循环思维与思维关系
四 中庸思维与思维关系
五 平均思维与思维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
二 生产态度
三 生活态度
四 社会态度
五 政治态度
六 人生态度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葬习俗与习俗关系
二 节庆习俗与习俗关系
三 日常习俗与习俗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教育及其关系
二 家族教育及其关系
三 私塾教育及其关系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节庆娱乐及其关系
二 日常娱乐及其关系
第八节 潘家湾自然村文化变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文化
二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村落文化
三 包产到户后的村落文化
第九节 潘家湾自然村文化实态
一 祖先祭祀
二 神灵崇拜
三 生育观念
四 教育观念
五 文化习俗
六 文化娱乐
第六章 潘家湾自然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农村基层政权架构:保甲制度
二 政权治理事务
三 政权治理方式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主体:问事人
二 村落治理事务
三 村落治理方式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家户治理的主体
二 家户治理的内容
三 家户治理的方式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族长与宗族事务治理
二 家长与各家事务治理
三 长辈与亲戚事务治理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和尚与大圣庵
二 大老板与香教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要会的治理
二 大刀会的治理
三 集市的治理
第七节 潘家湾自然村治理变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村落治理
二 农业集体化时期的村落治理
三 包产到户时期的村落治理
第八节 潘家湾自然村治理实态
一 治理主体
二 治理方式
三 治理规则
四 治理过程
潘家湾村调查小记
潘家湾村调查日记(节选)
依缘而治:多缘圈层小农村落的人际脉络与治理长江区域祝家洞村调查
第一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村落形成
一 村落范围
二 村落与聚落之名
三 村落最终形成
第二节 村落建置沿革
一 明末到清中期
二 清末到民国
三 1949年之后
第三节 村落当下现况
一 祝家洞自然村现状
二 保合行政村概况
第二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形:坡上农户坡下田
二 气候与灾害
三 土壤特征
四 农作物与其他资源
第二节 稻作体系
一 水稻种植
二 水田状况
三 人地关系
第三节 水网环境
一 村落水系状况:人工利用有限
二 水旱灾的应对:缺乏国家保障
三 村落水利灌溉:自力与合作
第四节 居住格局
一 聚落分布:边界与联系
二 居住格局:塆为单位,各有讲究
三 房屋状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四 交通形态:陆路与区位
第五节 祝家洞自然村自然实态
一 水利建设
二 农田改造
三 基础设施建设
四 居住条件改善
第三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土地产权与土地所有类型
二 土地买卖及其关系
三 土地租佃及其关系
四 宅基地、水井与水权及其关系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 经营主体与家户内分工
二 经营关系:生产中的互助合作
三 经营关系:生产中的酬劳合作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交易地域
二 赶集与游商
三 交易活动
四 交换关系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家户内产品分配
二 税收与摊派
三 分配关系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活动
二 家户内部消费关系
三 家户外部消费关系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财产继承
二 家户内部继承关系
三 家户外部继承关系
第八节 祝家洞自然村经济变迁与实态
一 1949年以前传统经济形态概述
二 1949年后村落经济变迁简况
三 祝家洞自然村经济实态
第四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家庭血缘
二 亲族家族
三 血缘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邻居与邻居交往
二 熟人与乡亲
三 日常行为中的地缘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业缘组织
二 水井圈及其关系
三 市场圈及其关系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庙宇信缘
二 信缘主体的行为
三 信仰圈及其关系
第五节组织与组织关系
一 治安组织:夜巡队
二 经济组织:邀会
三 村外组织:袍哥
第六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交往活动
二 交往方式与原则
三 交往关系的维持
第七节 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
一 近似于无的社会流动
二 社会分化及其关系
三 群体及其关系
第八节 社会冲突与社会保护
一 社会冲突及其化解
二 社会保护的类型
三 社会保护关系
第九节 祝家洞自然村社会变迁与实态
一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
二 集体化时期的社会关系
三 家庭联产承包时期的社会关系
四 祝家洞自然村社会实态
第五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家族崇拜
二 家庭孝道
三 崇拜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神明信仰
二 鬼怪迷信
三 信仰关系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与思维关系
二 务实思维与思维关系
三 循环思维与思维关系
四 中庸思维与思维关系
五 平均思维与思维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与态度关系
二 生产态度与态度关系
三 生活态度与态度关系
四 社会态度与态度关系
五 政治态度与态度关系
六 人生态度与理想人生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姻习俗与习俗关系
二 丧葬习俗与习俗关系
三 节庆习俗与习俗关系
四 日常习俗与习俗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教化与规训
二 学校教化与规训
三 教化规训关系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文娱活动
二 公共休闲场所
三 文娱关系
第八节 祝家洞自然村文化变迁与实态
一 家族文化的变迁
二 社会习俗的变迁
三 教育变迁与破除迷信
四 文化娱乐的拓展
第六章 祝家洞自然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以保甲为主的政权治理主体
二 政权治理事务与内容
三 政权治理方式与村民行为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主体与治理关系
二 村落治理事务及其关系
三 治理方式与村落事务决策
第三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亲族治理单元
二 亲族治理主体
三 亲族治理内容
四 亲族治理方式
第四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家长:当家人
二 家户治理内容
三 家户治理方式
第五节 社会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袍哥及其社会治理
二 业缘治理:以木匠为例
三 信缘治理及其治理关系
第六节 祝家洞自然村治理变迁
一 祝家洞自然村建置变迁
二 治理主体变迁
三 治理内容变迁
四 治理方式变迁
第七节 祝家洞自然村治理实态
一 党建与村庄治理
二 村两委与村庄治理
三 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四 公共服务与村庄治理
祝家洞村调查小记
祝家洞村调查日记(节选)
后记
內容試閱
凡例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历来重视农村调查与研究,《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是基地新版中国农村调查项目的重要成果,在付梓出版之际,特作以下说明。
1.根据徐勇教授提出的中国农村七大区域学说,即华南区域、长江区域、黄河区域、西南区域、西北区域、东北区域、东南区域,本项目在借鉴日本满铁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七大区域的次序,进行村庄形态与实态的调查。这也是整个项目实施所遵循的技术路线。
2.在村庄调查点的选取上,结合中国农村七大区域学说,依据每个区域所辐射的省、市、县,一是按照每个地级市两个县、每个县一个村的标准,二是按照典型点与普遍点结合的原则,三是按照中心与边缘结合的原则,随机抽样选点。每个村庄一位调查员,在调查之前均受过严格的学术培训,每个村的调查时间为60天以上。
3.每一篇村庄调查报告的写作分为村庄由来与形成、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等六章,以传统形态--变迁当下实态为主线,进行写作。在每篇报告的后面附有调查员的调查小记、调查日记等,以供读者了解整个调查的心路历程。
4.在报告的写作中,县名、镇名、村名、人名、部门单位等均为实名。但是,报告中所出现的照片、人名、数据等信息,均得到了访谈对象或数据提供对象的口头授权或书面授权。另外,档案材料、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料、历史材料等,在写作中均做了详细的引用批注。
5.农村传统形态的调查,主要靠老人口述,来获取信息、数据;因而报告中的数据可能不甚精确,仅供参考,也请各位读者、学者在引用、使用的过程中,酌情处理。
6.农村变迁调查会涉及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四清等内容,但是,调查者均怀揣学术研究之心,从农村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视角去调查与写作,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
7.在出版方面,项目组组建了审稿与编辑小组,严格审查、校审每一篇村庄调查报告,并从中挑选优秀报告,分七大区域,集结成卷出版。
8.《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的重点在于传统形态的调查,是一项抢救历史的学术工程。由于时间仓促,其中不免有错漏,也希望海内外学术界、读书界提出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提高这套丛书的质量。
《中国农村调查》编辑组
2016年12月19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