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文明简史——历史为什么是这样

書城自編碼: 31637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者: 黄漫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862304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4-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56/31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烘焙星球 阿木的手作烘焙日记
《 烘焙星球 阿木的手作烘焙日记 》

售價:NT$ 493.0
WebGIS原理及开发——基于开源框架的WebGIS技术
《 WebGIS原理及开发——基于开源框架的WebGIS技术 》

售價:NT$ 442.0
舵手证券图书 周期与龙头 A股剑客著 解密龙头股周期性循环 游资操盘手法实战解读
《 舵手证券图书 周期与龙头 A股剑客著 解密龙头股周期性循环 游资操盘手法实战解读 》

售價:NT$ 941.0
华夏衣裳: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华夏衣裳:汉服制作实例教程 》

售價:NT$ 834.0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一卷) 》

售價:NT$ 885.0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实践指南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售價:NT$ 834.0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商学精要(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

售價:NT$ 554.0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产业政策的选择及其经济后果 》

售價:NT$ 722.0

編輯推薦:
用科学解读历史,用逻辑串联世界,真正实现斯塔夫里阿诺斯栖息在月球中观察地球历史的太空视角。
这不仅是一部描述历史是这样的书,更是一本试图解释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书。文明不再只有记忆的碎片,历史也可以有贯通的主角。
內容簡介:
商纣王和周幽王的灭亡是否有其历史必然性?
为何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没有像隋炀帝一样葬送自己的帝国?
为何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都无法建立稳定的王朝?
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没有产生工业革命?
文明的主线如何传承,如何升级,最终又将去向何方?
看完本书,相信读者对这些问题都能有清晰的答案。本书拓展了长时段理论,以科技时间的超长时段作为宏观框架,将世界历史合理地安排在各自的经纬度上。该框架不但详细说明了麦克尼尔人类之网的进化机制,而且合理解释了主流区域的王朝、帝国更替(布罗代尔所言中时段的局势),以及相应文化的转变。
關於作者:
黄漫,湖南人,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供职于国内某券商,历任分析师、创新业务部负责人、另类投资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世界经济研究和金融投资管理工作。
目錄
第1部分 什么是文明群体智能生命体
第1 章 文明是一种生命体 6
第2 章 文明和生物核心基因 9
第3 章 文明和生物遗传法则 14
第4 章 文明和生物等级 17
第5 章 历史文明的等级 24

第2 部分 文明进化的源起
第1 章 进化是阶梯跃迁型间断平衡 32
第2 章 进化为何是阶梯跃迁并行暴力穷举算法 37
第3 章 进化突破只发生在一处单中心概率模型 42
第4 章 文明和生物进化路线的类比 55
第5 章 进化的平凡吸引子巨型化 62
第6 章 巨型化的窗口畸变军国主义的歧途 72

第3 部分 离域文明主进程的传承
第1 章 铁器革命的摇篮离域赫梯 78
第2 章 系统科学的摇篮离域古希腊 82
第3 章 工业革命的摇篮离域英国 86
第4 章 信息革命的摇篮离域美国 91
第5 章 新纪元的摇篮离域火星 101

第4 部分 科技是文明进程唯一的主宰
第1 章 来自生物核心基因组的类比 106
第2 章 经济学上的类比 108
第3 章 来自复杂系统的类比 113
第4 章 归纳法科技和文明进程的统计强相关性 121
第5 章 本书与其他历史观、文明观的区别 123

第5 部分 科技主宰国家的主进程
第1 章 科技突破源及其扩散冲击效应纵览 143
第2 章 青铜器初兴 145
第3 章 成熟青铜武器和战术 153
第4 章 新式战车和战术 160
第5 章 铁器时代:第一次双击式变革 166
第6 章 马镫套装和重骑兵战术 207
第7 章 火药时代:枪炮和攻城武器 221
第8 章 工业时代:第二次双击式变革 243
第9 章 亚洲地区其他文明主进程 253
附录:历次科技扩散路径表 266

第6 部分 生产科技主宰科学知识大爆发
第1 章 第一次全球知识大爆发青铜向铁器转型 274
第2 章 自然科学大爆发工业时代的正反馈加速 283
第3 章 生产科技主宰社会制度的主进程 286

第7 部分 启示与展望:历史为什么是这样?
第1 章 对几个历史问题的宏观解读 305
第2 章 生物大灭绝和文明大灭绝 322
第3 章 穿越时空的力量科技基因化 333
参考文献 340
內容試閱
前 言

去年初,无意中看到一本叫《人类简史》的书,翻了几页我立刻被深深地吸引。在第一部分中,大量的远古时代知识被娓娓道来,令人爱不释手;结合大量的考古事实讲述了智人如何战胜其他人种而获得最终胜利,其中所表现出的客观态度很合我的思维方式。但是大概从第二部分开始,我渐渐难以接受赫拉利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主观主义倾向。他甚至认为农业革命是一场巨大的骗局,理由是人类因此而不再幸福。这和我一向坚持摒弃主观意识,以纯粹客观的态度研究历史是背道而驰的。在和我的同事林翔先生一年来的深度探讨中,我决定写下这本书。
面对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人类从古希腊第一位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算起,已经持续研究了2600 年。这中间产生过无数学术巨擘、思想贤哲,逐渐抽丝剥茧般拨开这一层一层的迷雾,使人类得以洞察世界最本源的规律。在自然科学领域,数学、物理从古希腊、欧洲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之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延续几千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因为牵涉到人这个特殊的因素,相比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显得相形见绌,甚至不如不到150 年历史的生态学。历史学是专门研究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更聚集了大量的人类意识和精神,使之很容易滑向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泥沼。这要么演化成毫无主体和目标的历史虚无主义,要么演化成宗教式的历史决定论。我从物理学的研究中,深深认识到系统、客观的研究框架是如何的重要,这几乎决定了思维最终能走多远。在长期思考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历史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个总的框架。该框架的出发点在于世界基本规则是统一的,而不是割裂的。先验地认为某个学科领域,譬如历史学,能够脱离于所有其他学科之外而独立地存在,这在逻辑上无从落脚,那么一定有一条基本的原理贯穿各个学科而成为整个世界的基石。物理学主要研究无机世界,生物学研究有机细胞世界,生态学研究生物演化的宏观规律,历史学则研究人类演化的宏观规律。这几门学科一脉相承,唯一的区别在于历史学笼罩着太多人类自身意识的迷雾和面具。
诚然,历史除了主进程,还有支线进程,历史这棵大树才如此的枝繁叶茂、郁郁苍苍。但这并不是一本通史性质的纯历史读物,而是跨学科的科普性质读物。本书就是试图将历史从主观意识中剥离,把那些纷繁芜杂的干扰表象、丰富多彩的血泪情仇(必须承认那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去除,只留下宏观历史中最主干的、最为客观的主进程,将其纳入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现代科学体系。这不是一本描述历史是怎样的书,而是一本试图解释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书,这种解释应该具有最大的逻辑一致性和普适性,并不因时间和地域、种族和语言、专制和民主而不同。
西方全球史学派大概经历了三个主要派系。第一派是以英国阿克顿勋爵为标志的维多利亚历史观,是一种欧洲中心论,而且过于偏重政治。法国的年鉴学派在此之上有所发展,引入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强调经济、政治、社会的整体史。第二派是斯宾格勒在一战中总结的文明季候论,汤因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文化形态学历史观。第三派是以麦克尼尔为标志的全球网络历史观,试图建立一种融合全球所有文明的宏观历史格局。斯宾格勒把文明比喻为生命,要经历生长盛衰的周期,就像春夏秋冬的更替。
汤因比首创把历史凌驾于国家和地区之上,进行跨区域的研究,而麦克尼尔进一步提高了这种格局,并在细节上给出了更多的地区之间的联系史料。在麦克尼尔父子二人最新的著作《全球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全球一直是一个统一的网络人类之网。关于这张网络的细节,从政治、宗教、文化、疾病等方面,麦克尼尔描述得非常清晰和详细。然而最为关键的是,到底是什么驱动着这张网络在进化?往哪个方向进化?这张网络本身代表着什么?麦克尼尔在对未来的展望部分,直觉地认为这张人类之网很像一个生命体,但是他并没有进一步地提炼其观点,从这张人类之网的现象中提取出更为深刻的内涵,只是笼统地认为这张网会越来越复杂。
站在这些伟大学者的肩上,本书试图深化文明作为生命的概念,并给出一些更为详尽的细节,而并不只是笼统的、含混的简单陈述。
从达尔文进化论开始到提出基因概念后,很多人都清楚基因的重要性,甚至到孟德尔已经认识到遗传因子实际控制着遗传,1909 年挪威生物学家发明了基因一词代替遗传因子,确立了基因的控制地位。然而在此基础上,道金斯指出了基因是唯一重要的,基因实际上被目标化。正如其在皇皇巨作《自私的基因》中所试图证明的一个概念,基因是整个生物进化的主体、主角、本质,而生物个体只是服务于基因的载体、外壳、从属体。
同样,现代社会绝大部分人在见识了机器的威力后,都相信科技是重要的,产生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家宣传标语,甚至出现了旨在解释工业革命后西方文明的技术重要性的各种思潮,到1929 年凡伯伦在《工程师与价格系统》中提出了模糊的技术决定论。但在本书中,我试图贯通生物系统和文明系统,指出科技是唯一重要的。本书提出这样一个理念,科技是整个文明进化的主体、主角、核心、本质,而文明个体只是服务于科技的载体、配角、从属体、外壳。文明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艺术、宗教伦理,甚至人类社会本身,都只是作为科技进化的载体而存在。
本书共分为7 部分。
第1 部分,主要将生物进化和文明进化进行类比,如同生物进化有一条主线一样基因,找到文明进化的这条主线知识;生物基因中有最为重要的核心基因组,相应找到文明的核心基因组,这就是绝对客观的科学技术。从而摒弃一切非必要基因组,那些容易受主观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因素的干扰。而正是这些干扰,导致以前历史研究框架的混乱。
第2 部分,主要提出了文明进化的驱动力科技升级,并就科技升级的突破模式进行阐述:具有单中心随机阶梯式跃变的特征,在生物进化领域称为间断平衡模式。
第3 部分论述文明主线是如何传承的,即重大生产类科技突破是在哪里产生的。这些地区文明存在什么样的统一属性,这有助于我们寻找未来能产生科学突破的地域,从而实质上主动推动我们的进化历程。
第4 部分从类比逻辑和归纳逻辑等多个角度,着重阐述科技在所有文明特征中体现出来的特殊性,因而是整个文明最为主宰性的、终极性的力量。
第5 部分实际回顾了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全部进程,用重大生产、武器科技的时间节点将世界史在横截面上重新串联和组织起来,明确表明重要文明区域的历史宏观轨迹是一致的,只是随着科技传播的时间差而在横截面上错开。
第6 部分主要回顾了两次生产科技的重大突破,铁器、工业革命对知识大爆发的自加速作用。
以上第5、6 部分,是第4 部分的拓展,实际讨论了科技传播的模式和细节,整体特征为以单中心科技突破区域为原点,像波浪一样向四周其他文明进行扩散和覆盖;而这些科技所到之处,区域性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走出几乎一模一样的重大历史变革;从最大似然的统计学角度,用这些历史事实来证实随着科技的覆盖,所有的文明都被迫趋同升级,从而被纳入科技主宰的主进程中。
第7 部分用统一的逻辑整理和探讨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并总结了文明的进化模式:
1.全体文明的核心基因组是科技,复制科技是一切文明的根本目标。
2.科技在任何区域都是只增不减,在全球范围内为整体单调上升。衡量科技水平的根本标志是能级。
3.科技推动文明的复制和扩张,是一切文明活动的根本力量。
4.文明会由近及远,沿着地理条件阻力最小的方向扩张,地理条件是约束文明扩张的边界条件。
5.生产科技水平决定了生产方式和短板资源,生产科技和武器科技决定了分利阶级,武器水平和地缘势垒的对比综合决定了集权水平。从而科技和地缘共同决定了单个文明的体量,政治、宗教、文化等其他属性被动适应这种体量。
6.重大科技突破出现在离域,而且要求离域的体量越来越大。
7.科技通过单个文明内部竞争实现缓慢变异和局域优化,其速度正比于单个文明的体量。科技通过文明之间的竞争实现快速进化和全局优化,其速度正比于文明的数量。所以科技总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文明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取决于竞争文明的总数量。
8.文明个体的单位从部落、农耕政权,演化到农牧业帝国后陷入停顿,又开启了从商贸城邦、商贸帝国,逐渐演化成现代公司的新模式。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林翔博士,他学识渊博,历史、经管知识丰富,总能在关键的地方指出某个历史事件背后的可能性,并给出很多有见解的反驳;正是这种反复探讨逐步加深了本书对历史脉络的梳理。
黄 漫
2017 年12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