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明史大家吴晗先生的得力之作,以简明的文字、清晰的逻辑将明朝三百年的关键性问题一书讲透。
|
內容簡介: |
《明史简述》是吴晗1962年11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记录稿。他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明史领域里*基本的、*重要的,关键性问题。一共讲了七个问题(《明太祖的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问题》《东林党之争》《建州女真问题》《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既扼要介绍了明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又对明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简述》的特点是:在叙事中寓论断,在普及中有提高。
|
關於作者: |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朱元璋传》《三家村札记》《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等。
|
目錄:
|
上 明史简述
明朝历史的基本情况
几个问题
下 明史杂论
胡惟庸党案考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代的殉葬制度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
內容試閱:
|
梁启超曾经说过:史学者,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吴晗同志为了贯彻古为今用的目的,在《明史简述》里特意根据有关历史事实,采取中外对比的叙述方法,突出明代历史上的重大成就,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他在介绍明代重新营建北京城的事实经过之后,接着指出:和这个时期的世界其他各国比较,北京是当时世界各国首都中建筑比较合理、有规划的、最先进的城市。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首都比得上它。同时,他又把明代修建故宫和我们建造人民大会堂做了比较:故宫的整个面积有十七万平方米左右,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面积是十七万四千平方米,明朝修了二十年,我们只修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通过把明代的北京和当时世界各国首都做比较,又把明代的故宫与今天的人民大会堂进行比较,读者至此,能不油然而生翘首望京华之感吗?再如他在《郑和下西洋》这个专题里说:郑和的航海活动,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接着便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比较: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八十七年,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八十三年,比达伽马发现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比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航海家的航海活动都早。像这样的比较,无疑是能增长人们的爱国心的。与此同时,他又根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经过做了说明:我们这个国家有这样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不去侵略人家,这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海外殖民)有本质的不同。通过这个比较,又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自由的民族,这对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也是很有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