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近处无教育:一位中学教师的教育情怀》,1、这是一线教师追求教学变革,展示自我教学主张的实战丛书。
2、本书是作者15年的教学积累,展示一位教师追求素质教学的智慧。
3、本书讲述了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积累一线素材、并从中整理成教学研究成果,形成自我主张的过程。
4、本书对教师,特别是一线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研能力有示范性。
|
內容簡介: |
《近处无教育:一位中学教师的教育情怀》呈现了在新高考的要求下,新的高中德育如何实施、如何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整理了作者从教以来的经典案例,特别反映了一带一路、国际视野思辨教学等高中生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这本书是用教师的眼光去探讨教育的现实命题,是用负责的态度去表达改革的真实思想,是用纪实的笔法去记录课堂的重构组合。
|
關於作者: |
主编:杨四耕,曾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十余年,后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攻学校教育哲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以及高效教学经验的提炼,创立了一页纸教学法,一批实验学校因此而改变。
|
目錄:
|
前言 唤醒眷恋与期待
第一章 筑梦:近处无教育
教育的使命在于让灵魂得以安放。近处无教育,教育总在远方。如果说近处有教育的话,那一定是知识或技能,与灵魂有关的教育一定是在远处。远处的教育又该是什么?是梦想或是信仰,亦或是理想?那么,教育又该如何筑梦?让孩子们相信远方吧!
第一节 引悟教学:直抵灵魂深处的对话
第二节 思辩教学: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
第三节 激思教学:以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第二章 润泽:生命更具有活性
教育是用生命灿烂生命的美好过程,是一种润泽师生生命的过程。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丰盈与厚实,人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丰富与美好。润泽生命,让生命更具活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真实的而非与别人相比较而存在的生命。
第一节 反观自我:我眼中的教师形象
第二节 生命教育:把持对生命的妙悟
第三节 生活教学:让教学映照真实世界
第三章 唤醒:不急不躁的态度
康德说: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一种用生命来陪伴、来理解的过程。教育是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唤醒孩子们内在的潜能,让学生自探、自悟、自觉、自能,让生命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拥有自己该拥有的灿烂,逐步成为最好的自己。 49
第一节 引悟教学:建立我的教学主张
第二节 情景教学:规划我的专业人生
第三节 问题教学:直面我的现实生活
第四章 具身:让天性得到恢复
教,让人认识外部的天地人事;育,让人长出内在的生命自觉。教育就是用符合孩子们成长规律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人际氛围、内驱力以及宽容性影响一个真实的人,使之天性得以恢复与生长。
第一节 探究教学:课题引领师生成长
第二节 实践教学:实践我的课堂
第三节 研究学习:我的课题我做主
第五章 丰富:不要让知识填满脑袋
教师不是把知识填入学生的脑袋,只有孩子们满意的那种教学方式才是正确的。丰富的体验和淡然的等待是课堂教学的应然选择。创设实时情境,增强丰富体验,激发思维火花,丰富生命体验,厚实生命内涵,是课堂教学的实然追求。
第一节 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第二节 思维指引: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节 实践运用:校内咖吧经营体验经济学原理
后记
|
內容試閱:
|
被重新定义的课堂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指出:课堂教学必须使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课堂教学要引发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发生整体改变,在思维方式、情感体验、思想境界、为人处世等维度发生实质性变化,让课堂释放出生命感、意义感、眷注感、智慧感、美妙感、意境感、期待感
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特别重视知识传承,以致许多学生能从容应对考试,却在生活中显得无能。有一位德国专家说: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的教科书厚,你们的题目比我们的题目难,但是你们得买我们的货。这句话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值得每一个人思考:请给知识注入生命,用经验激活知识,用智慧建构知识,用情感丰富知识,用心灵感悟知识,用想像拓展知识,让知识变得鲜活,让孩子们领悟到生命的伟岸!课堂教学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让我们用热情去拥抱课堂:课堂,眷注生命的地方。
我们必须清醒:如果把揭示人生的意义看作是认识论的任务,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把这个意义揭示出来,因为,知识的增长并不一定导致生活的完美。当认识、知识成了第一性的东西,情感和意志便成了奴仆。这样,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多,他们的思想就越包裹在一层坚实的知识硬壳之中。其实,臻达人性完美需要另一种教学,这种教学与理解联姻,教学本身即理解,理解本身即教学。教学是生命意义的澄明,使人不断地自我超越,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说白了,课堂里蕴涵着人是什么的答案。因此,在一般意义上,教学即对理解的自觉追求;在终极意义上,教学即理解。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堂是善解人意的地方。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了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诺丁斯也提过: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没有教师幸福地教,也就没有学生方面幸福地学。当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生命释放意义感,就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成长,获得生命意义上的幸福感。幸福是人类的永恒情结,课堂教学不仅应给人高品位的精神生活,而且应给人高品位的幸福体验。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是守望幸福的地方。人的一生能否过得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今天在课堂生活中能否获得幸福。这或许是课堂教学的深刻意义所在。
教育是农耕,遵循自然规律才有收获;把教育视为流水线,批量生产同规格的产品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活泼泼的孩子,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面对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孩子,课堂教学要有与美相遇的心情,要把成人之美作为最高旨意,引导孩子们活在美中,与美对话,与美同行,活得更美。如此,课堂便是与美相遇的地方。课堂教学是心与心的相遇、美与美的交融,每个人与他人、与自己、与历史相遇,都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所有的相遇都构筑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你在这个世界充满美妙感。
我们的课堂善用纪律规范行为,用训练规约思想,漠视人的情感与独特感受,课堂因此没有了盎然的生气。课堂理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宁静,安全,温馨,轻松。在这里,有家的感觉,不用担心万一说错了怎么办,孩子们敢于说我有不同的想法、老师,你讲错了;在这里,孩子们不怕露怯,不怕幼稚,能道出困惑,能露出观点,能形成质疑;在这里,有诗情画意,有奇思妙想,有思维碰撞,有情景,有灵气,课堂因此有了一种奇妙的意境感。
课堂是为放飞梦想而存在的。孩子们充满想象,面对这个世界,他们无拘束无束,内心有太多美好的期待。他们渴望走向社会,走进自然,渴望放飞梦想。课堂是广袤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任你穿越。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多么不堪一击!课堂教学要回归曾经远离了的生活世界,穿越时间遂道,把过去、现在、未来浓缩在一起,跨越地域的界碑,让孩子们享受人类文明的财富。由此,课堂是凝视梦想的地方,这里有未来,有远方,有充满张力的诗
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但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而是教他们代数、几何、科学、历史,却毫无结果以上这些能说代表了生活吗?充其量只能说那不过是一个神在考虑创造世界时他脑海中飞快浏览的一个目录表,那时他还没有决定如何将他们合为一体。怀特海的观点是令人深思的:知识并不代表生活,生活需要智慧。很多时候,课堂与知识无关;课堂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在于传递生活态度,让孩子们彻底明白:生命的厚度在于拥有静谧的时光,让心灵溢满宁静与幸福。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不再是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懂得,课堂是一个酝酿牵挂的地方。
派纳在《健全、疯狂与学校》一文的结语中说:我们毕业了,拿到了证书却没有清醒的头脑,知识渊博却只拥有人类可能性的碎片。这多么令人深思啊!当人的需要、价值、情感被淹没在单纯的知识目标之中,生命感在这里便荡然无存。将课堂教学视为纯粹的认识活动,片面发展人的认识能力,看不到人的整体形象,特别是作为在场的人的整体形象被抽象。放眼世界,人之精神远遁,迷失于庞大的静止结构,这便是教学认识论的悲剧范畴。其实,课堂是一个意义时空,教学即谈心,学习即交心。当我们真正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就会发现:原来,课堂是释放心灵的地方。
课堂教学是富含智慧和艺术的活动。只有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都激发出来,才能算作真正的课堂教学。说白了,课堂是智慧碰撞的地方。课堂教学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思维亮点,促成智性的提升和灵性的妙悟。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选用教学方法,驾驭教学机智,促进孩子们智性跃迁与灵性发展?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拼命讲,学生认真听,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的大脑便会格式化,发展便得不到真正的保障,他们只能在大脑中形成直线型知识反馈通路,无法呈现富有生命情愫的、饱满的人形象!
对于课堂,我们有太多的定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种文化首先意味着一种眼光,眼光不同,对所有事情的理解就不同。当课堂被重新定义的时候,当我们真切地回归课堂教学人文立场的时候,检视课堂教学的眼光便有了新的角度,课堂教学便有了新的样态。
杨四耕
2017年9月1日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