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科技创新、技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的研究,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与知识产权强贸战略进行了阐述。
|
內容簡介: |
《创新驱动与贸易强国基于技术贸易的视角》内容简介:创新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全面创新的核心引领,也是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本书从科技创新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的理论出发,围绕科技创新与技术贸易*发展趋势,对我国技术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指出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理念,发挥科技创新对贸易结构的优化作用,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最终实现贸易强国的建设目标。
|
關於作者: |
作者:崔艳新
崔艳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政策、服务业对外开放、技术贸易与数字贸易等。曾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日本静冈经济研究所、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在《国际贸易》《中国金融》《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报》等期刊和报纸发表多篇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OECD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研究》《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研究》《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及中国的对策》《发达国家(地区)服务贸易统计经验借鉴》等。
|
目錄:
|
第一章 科技创新与技术贸易理论综述
第一节 经济学关于科技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与国际贸易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 全球科技创新趋势与国际比较
第一节 全球科技创新趋势
第二节 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科技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节 科技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科技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与路径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科技创新的思路与举措
第四章 技术贸易与开放条件下的科技创新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 我国发展技术贸易的思考与建议
第五章 知识产权服务贸易
第一节 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的概述
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的发展
第三节 完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服务贸易政策
第六章 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与政策
第一节 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发展新趋势与新特点
第二节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多边、双边或区域协定条款
第三节 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的能力
第七章 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第一节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与政策走向
第二节 大力发展我国的数字贸易
第三节 数字贸易规则对我国软件进出口的影响
第八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与全国科创中心建设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
第二节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
第三节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与举措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我国在经历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发展创新型经济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全面创新的核心引领,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科技是国之利器,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科技创新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在量子通信与计算机、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等基础研究领域,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深地钻探、超级计算等高端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腾讯、华为、中兴等一大批科技创新主体已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与服务体系不断改善。但同时,我国仍处于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研发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与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科技领域也应从供给、结构、改革三方面入手,优化科技供给要素投入,推动科技主体与载体结构升级,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务环境与制度创新。
技术贸易是科技创新资源、产品与服务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转移,推动了技术贸易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缩短了有关国家经济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技术在国家间的转移、扩散与外溢,带来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改善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外部条件,直接或间接刺激了贸易双方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进而带动贸易方式、科技水平与产业结构向更高级别演进。我国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技术贸易,不仅可以优化我国贸易结构,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还可以在弥补我国科技短板的同时,带动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进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目前我国已成为GDP、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仍然较弱,关键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高端产品开发70%依靠技术引进,先进技术的进口仍是弥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同时,我国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了解和熟悉先进国家的新技术与新产品,进行学习、模仿乃至创新,提升了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逐步形成赶超发达国家的后发优势。
随着科技进步与各国经济交往的加深,国际技术贸易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标的物的有偿转让许可以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形式,还扩展到合作研发与生产、技术并购、国际BOT、工程承包等多个领域。全球技术贸易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贸易结构不断升级,贸易方式趋向数字化与信息化,与之相关的国际贸易规则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数字技术革命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加速全球技术贸易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以数字化形式交付的技术内容日益丰富,如软件服务、在云端交付的数据服务、计算平台服务以及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通信服务等。基于云端的技术服务模式被广泛认可,一种完全创新的技术提供方式正在兴起。现代技术手段引发国际贸易数字革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数字形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在生产、交付、存储、使用、定价、交易合同签订等环节均与传统的贸易方式不同,在税收征收、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权保护、版权保护、打击有关犯罪、审查监管与争端解决等领域有待确立新的规则。与传统的关税、许可证与配额等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数字化技术面临的贸易壁垒也更趋隐蔽与复杂,本地化要求、跨境数据流量限制、知识产权(IPR)侵权、国际合规性评估、独特的标准和繁重的测试、规避网络安全风险等新型贸易规则,给政策制定者和贸易参与方提出了许多全新的待解难题,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非常必要。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国际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技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承担了相关部委的课题,也撰写了不少研究报告,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与知识产权强贸战略进行了一些思索。本书围绕科技创新与技术贸易这一主题,在笔者多年跟踪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分别在八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系统梳理了科技创新与技术贸易的相关理论;第二章概括总结了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在此基础上展开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以及全球科创中心城市的比较研究;第三章深入论述了科技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联系,科技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理与路径,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路与举措;第四章开展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系统梳理与归纳了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对我国新形势下发展技术贸易,推动科技创新提出了思考和建议;第五章与第六章围绕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展开论述,回顾了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发展历程与相关贸易政策,对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发展最新趋势与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提出了若干建议;第七章详细梳理了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数字贸易规则的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数字贸易规则对我国造成的可能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第八章从区域创新的角度,探讨了新形势下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思路与举措。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深感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也意识到完成这一任务的艰巨性。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国际规则深刻变革,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做出新的思考。在我国迈向科技强国与贸易强国的征程中,笔者愿与相关同人一道,深入思索与探寻,勤于动笔与耕耘,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