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在体系完备的印欧语系语言学理论影响下,国内学界于20世纪初开始构建汉语言学理论框架,主语就是一个源自印欧语系传统语法的概念。本书在前3章中即通过对国内外种种文献的梳理讨论了主语和话题的概念,初步说明了汉语不存在语法主语的理由,通过比较说明了汉语话题的类型特征,并在句子结构层面上分析了汉语话题-说明结构的意合特点,第4章讨论主语和话题关系的类型学模式,并探讨其语言学价值。本书对汉语言学界中主语和话题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梳理,廓清其学术发展脉络,重审各学说之优劣,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看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
內容簡介: |
现代汉语句子有无语法主语?其主语和话题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是建构汉语语法系统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富于争议的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研究者的更为宽广的理论视野和对汉语语法构造根本原则的更为深入的体察。由上述认识出发,本书综述和分析了形式语言学、功能类型学中关于主语和话题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集中探讨了汉语中是否存在分立的主语和话题这个问题。本书的基本结论是:语用因素是塑造汉语句子的根本力量,汉语的句子是话段,其构造是话题说明结构,话题和说明是松散的并置关系;汉语并不存在分立的主语和话题,因为汉语没有语法化的主语,所谓主语也是话题;汉语基本语义角色的配列类型不清楚,也不凸显,汉语语法中*为凸显的是对语用角色的句法配置。
|
關於作者: |
宋文辉,1973年生,河北正定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博士。主要研究兴趣是从功能类型学角度研究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历时和共时情况。对汉语动结式、双宾句、致使结构、话题结构等都有一定研究。已经在《中国语文》等期刊、集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语委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
目錄:
|
总序沈家煊
引言
1 什么是主语?
1.1 语法主语
1.2 主语的界定标准
1.3 什么是典型主语?
1.4 主语是不是普遍的语法角色?
1.5 小结
2 什么是话题?
2.1 话题的概念及其语用、认知特征
2.2 话题的语言类型学考察
3 汉语主语跟话题的分合
3.1 汉语主语跟话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3.2 汉语的句子是什么?
3.3 汉语有没有语法主语?
3.4 汉语有没有话题化?
3.5 汉语不存在分立的主语跟话题
3.6 对汉语句子本质特征的新探索
4 主语跟话题的故事
4.1 类型学上主语跟话题关系的经典模式
4.2 设想一个新的类型学模式
4.3 汉语的类型学价值
4.4 小结
参考文献
英语术语缩写表
|
內容試閱:
|
总序
沈家煊
这一套丛书的缘起,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长期以来,在语言学领域,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来自国外(主要是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有成效,在某些方面成效还很显著,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觉得运用在汉语上不免捉襟见肘、圆凿方枘,至少勉强不自然。启功先生曾有一个比方,说小孩套圈游戏,小圈圈只能套小老鼠,印欧语葛郎玛(grammar)是小圈圈,套不了汉语这只大熊猫。这种感觉突出反映在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上。有的曾经是热点,如词类问题、单句复句问题,冷寂了一段时间,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还时时冒出来困扰着我们;有的是国外出了新的理论,用来处理汉语而形成新的争论点,比如句法成分的移位问题,音步和韵律的问题。之所以成为新的争论热点,显然也是因为新搬用的理论用起来不顺畅、不协调的地方很多。有的问题,例如主语和宾语的问题,曾经是热点,后来问题基本解决,取得共识,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如主语和话题继而成为一个不断争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主宾语的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取得共识,这是摆脱印欧语那种主宾语观念的结果。
国外的理论在不断的翻新,出来一个我们跟进一个,有时候人家已经翻新了,声明放弃原来的理论框架,我们还在吭哧吭哧按照人家那个老框架在思考和行事,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许多人觉得这样下去总不是个事儿,想要改变现状。但也有不少人以重视和彰显语言的共性为理由,想维持现状,其实他们所说的共性是以人家提出的那一套理论为参照的,却忽略或者无视汉语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语言的个性哪来语言的共性呢?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逐渐形成一个认识,要弄清人类语言的本质,先要充分了解语言的多样性。我的同道朋友朱晓农君说,universals(共性)应该音义兼顾翻译成有你我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只有你没有我,对此我十分赞同。据我所知,国外很多学者也不希望我们只是跟着他们走,而是想听到基于本土语言事实提出的新见解,发出的新声音,使他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百多年西学东渐,语言学领域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息,另一方面,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的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息。我们的前辈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进一步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正如朱德熙先生生前所言,很大一部分的争论问题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先入为主,以致看不清汉语语法的本来面目引起的,要是我们能摆脱这种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有许多争论本来是不会发生的。还说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今天可能还在不知不觉中受传统观念的摆布,那就要等后人来纠正了。朱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学术遗产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汉语的动词做主宾语的时候没有印欧语的那种名词化,这是摆脱干扰的一次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吕叔湘先生跟朱德熙先生的想法一致,在晚年向我们发出语法研究要大破特破的号召,要把词 动词 形容词 主语 宾语等名称暂时抛弃,要敢于触动一些原先不敢动他一动的条条框框。
吕先生和朱先生虽然是针对语法研究而言,为我们指出的方向却是适用于整个汉语的研究。汉语的语法是大语法,语言的组织运行之法,包括语音、语义和用法在内,过去按小语法来理解汉语的语法,这本身就是受印欧语传统观念的影响。
策划这套丛书的出发点就是响应摆脱干扰、大破特破的呼吁。近年来这方面的努力比较显著,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有必要做个小结,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继续前进。这套丛书因此也可以叫破立丛书,每一册就某个具体的热点问题,先对以往的研究加以梳理和评析,指出破除传统观念、摆脱干扰的必要性,然后摆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目的是让读者明了问题的来龙去脉、症结所在,活泼思想,减少执着。这个设想有幸得到学林出版社的支持,使得想法得以实现。虽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但要真正立起来,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有艰苦的工作要做,目前书中摆出的新观点、新思想还大有充实完善的必要,甚至有修正取代的可能。
策划这套书还有一个出发点是写法,虽然讨论的是复杂的学术问题,但还是要写得浅显一点,通俗一点,尽量少用难懂的名称术语,篇幅简短一些,一个问题一个小册子,不让一般读者觉得深奥繁复,不得要领,望而生畏。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目前的面目还大有改进的余地。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不仅对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不管是老将还是刚入门的新手,对广大的语言教师,包括外语和母语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而且希望那些对语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那些在语言工程、信息处理、语言心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等领域的人士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启示。
2017年12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