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谢宝光注目于周遭人事,理性执言,冷静发声。他紧握手中的笔,一路捡拾自己的影子、他人的影子、生活的影子;作品流溢出客观、冷峻、内敛的气质,然而文本的气韵、格局又往往弥漫在物象之外。令人着迷的地方,也不只在于文字背后往下沉潜的力量;与之对应的,还有一种向上飞升的格调与情怀。
|
內容簡介: |
《捡影子的人》是一部散杂文综合作品集,作者文笔优美,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生活充满热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很多内容值得借鉴和学习!?
|
關於作者: |
谢宝光,1990年生于江西南康。现就读于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校彭蠡文学社社长。现为共青电视台实习记者。有作品在散文世界,散文诗、文学与人生、中外文艺、国际日报、中国诗选刊、中国水草诗报、西安日报、都市小说、九月诗刊,中国杂文网、安徽日报、金华日报、赣南日报和九江日报《长江周刊》等处发表。获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2010年6月加入中国散文家协会。
|
目錄:
|
无人野径(自序)第一辑 没有地址的生活我在皋塘村繁殖的圆弧捡影子的人我没有地址数独暗示无力介入暗格中书应聘小记向厨房撤退陌生人朝潮女人可以有故乡与美国青年Zach对话第二辑词与物苹果与猜谜游戏风是一把解剖刀我对蟑螂没有研究从一只马桶说起几个词的履历羔羊的村庄非规则叙事僧袍下的人抽象的门搜索自己如果水不变黑克罗诺皮奥的牙膏我与狗对峙了一分钟第三辑别人的城从大士院到滕王阁在拉萨的一间酒吧陈述一座山巅之城两棵树有话要说去铁轨上看火车滴答义乌事件旅馆主义镇上有贼京城小记隐蔽的勇气具体的西湖阴阳桥的暗示
|
內容試閱:
|
无人野径(自序)这条野径隐蔽在我所在小区的后山上,丛林密实,枝条旁逸斜出,很多年来,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严格来说,它甚至不是一条路,或者说,它并不打算把自己发展成一条供众人朝拜的路。它是被临时裁剪出来的,而媒介,仅来自与山上逝者血脉相承的几个人的足迹。 山是坟山,荒冢倚卧纵横,无人问津。几年前,一条通往城市中心的隧道从荒山体内穿凿而过,再早几年,一个楼盘在山下霍霍生长起来,这样推窗即坟的山景房,让不少购房者皱眉侧目,绕道而行。 这座山,包括这条无人野径,没有被这座城市的任何一本词典收录。它们从时代刁钻的味蕾间滑了下去。 有一天,我在山林间穿行。顺着这条粗鄙的野径,我抵达了另一座安静的城市它由上百座陌生人的坟墓组成,墓的形式多样,有的堂皇,有的觕朴,有的甚至没有墓碑,只是隆起一小钵土,像山发出的一声老迈的干咳。或者,干脆以一具素色棺椁代替了格式化的坟墓,赤身荒林,独对风月。我走过时,双手合十,生怕打搅到他们。 山的海拔不足百米,城市在山麓延绵,逶迤其间的野径,起于无影,归于无踪。它只是简单地将山上与山下串联起来,将阒静与喧嚣、将荒芜与烟火、将死与生串联起来,但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人们不关心。它也只呼吸,不呈现意义。 我很希望自己的写作是这样一条无人野径不指望它通达何方,也不期待沾上太多足印,不兜售廉价的诗意,不以灵魂做交易,不问众声喧哗。只是在着,无关地在着,素颜、执拗与恒久地在着。 比如野径。潦草而安详。没有地名指示牌,不被山下的法则承认,无人,山上只有树叶与羽翅在颤动。 这样就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