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文集以文学世界与族群书写为主题,探讨中国与英语世界中的族群书写、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议题。文集分为四部分。*部分族群书写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族群文学。重点以广西壮族的刘三姐叙事和贵州苗族的蚩尤叙事为对象,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壮族和苗族的口承文化具有何种表述价值和结构。第二部分世界文学以中西方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史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的多族群文学史建构以及英国、中国的作家作品中的身份认同、地域认同。第三部分学科交叉梳理、评述和反思了文学人类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第四部分述评对话评论了文学与人类学研究的学人专著。
|
關於作者: |
梁昭,广西柳州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同时兼任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大学《文化遗产研究》辑刊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人类学、中国多民族文学、比较文学。出版专著《表述刘三姐壮族歌仙传说的变迁与建构》民族出版社,2014,参与撰写《比较文学学》、《外国文学》、《大学语文》教材、世界文学读本系列等教材;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四川大学青年学术人才项目1项。主要教授课程:文化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外国文学等。任四川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比较文学的主讲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