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书稿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华人文化的变迁为研究对象,从菲律宾华侨社会的演化、华文教育的嬗变、华人社团的本地化、华人参政意识的改变、华文报纸的流变和华人文化的调和等角度入手,从多重维度对华人文化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从中国政府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和文化传承,提出了意见和想法。同时,能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文化问题提供参考。书稿主要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化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基本理论,广泛采取结合史料、考察和田野调查等方法,深入探索菲律宾华人文化发展状况,寻找出东南亚华人文化式微和变迁的根源。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宏观把握,微观分析,力争使本课题走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
|
關於作者: |
姜兴山,1969年5月出生,黑龙江省佳木斯人,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世界史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海外华文教育、华人文化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汉办基金项目等;出版《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1945-1976)》专著,该书入选《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并获得福建省社科二等奖;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台湾研究集刊》、《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历史教学》、《东南亚纵横》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