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編輯推薦: |
1.该书收录常用品种600多种,大部分是《中国药典》收录的品种。 2.文字介绍全面详细,包括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附方等13项内容。 3.配有特征突出、高清晰、精美彩图1200多幅。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目前常用的600多种中草药,按照药用部位分类,包括根及根茎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花类、叶类、皮类、茎藤及木类、树脂类、菌藻类、其他植物类、昆虫类、动物类、矿物类、炮制品。每一品种均按照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的顺序描述。并配有药用植物、动物、药材或饮片的彩色实物照片。本书收录品种较多、中药知识全面、内容实用,配图精美、清晰度高,能突出识别特征。本书适合中医药专业医师、教师、研究人员及药师、药品采购人员、药店店员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和收藏。
|
目錄:
|
一、根及根茎类
人参 2
了哥王 4
八角枫 6
三七 8
三棱 10
三棵针 12
干姜 14
土大黄 16
土木香 18
土贝母 20
土茯苓 22
土党参 24
大黄 26
大蒜 28
山药 30
山柰 32
山豆根 34
山慈菇 36
千斤拔 38
千年健 40
川芎 42
川乌 44
川贝母 46
川牛膝 48
川木香 50
川射干 52
飞龙掌血 54
天冬 56
天麻 58
天花粉 60
天葵子 62
天南星 64
木防己 66
木香 68
太子参 70
牛膝 72
升麻 74
丹参 76
乌药 78
巴戟天 80
水半夏 82
水菖蒲 84
玉竹 86
甘草 88
甘遂 90
龙胆 92
平贝母 94
北沙参 96
北豆根 98
四叶参 100
石菖蒲 102
仙茅 104
白及 106
白术 108
白前 110
白芷 112
白芍 114
白蔹 116
白薇 118
白附子 120
白茅根 122
白头翁 124
白药子 126
白首乌 128
玄参 130
半夏 132
生地黄 134
地榆 136
西洋参 138
百合 140
百部 142
当归 144
羊蹄 146
朱砂根 148
伊贝母 150
防风 152
防己 154
红芪 156
红景天 158
麦冬 160
远志 162
延胡索 164
赤芍 166
生姜 167
两面针 168
苍术 170
芦根 172
苎麻根 174
何首乌 176
羌活 178
附子 180
青木香 182
板蓝根 184
刺五加 186
苦参 188
郁金 190
虎杖 192
明党参 194
知母 196
金果榄 198
狗脊 200
京大戟 202
金荞麦 204
泽泻 206
细辛 208
贯众 210
南沙参 212
南板蓝根 214
茜草 216
草乌 218
荠苨 220
威灵仙 222
骨碎补 224
胡黄连 226
香附 228
重楼 230
独活 232
前胡 234
姜黄 236
穿山龙 238
穿破石 240
秦艽 242
桔梗 244
莪术 246
夏天无 248
柴胡 250
党参 252
银柴胡 254
射干 256
徐长卿 258
狼毒 260
高良姜 262
拳参 264
浙贝母 266
黄芩 268
黄芪 270
黄连 272
黄精 274
黄药子 276
常山 278
商陆 280
麻黄根 282
续断 284
葛根 286
紫草 288
紫菀 290
萆蔛 292
雷公藤 294
鹿药 296
漏芦 298
藁本 300
藜芦 302
薤白 304
藕节 306
菝葜 308
糯稻根 310
葱白 312
二、果实及种子类
八角茴香 314
刀豆 316
大枣 318
大风子 320
大腹皮 322
山楂 324
山茱萸 326
川楝子 328
千金子 330
女贞子 332
小茴香 334
马钱子 336
马兜铃 338
马蔺子 340
王不留行 342
天仙子 344
无花果 346
无患子 348
木瓜 350
木蝴蝶 352
木鳖子 354
五味子 356
车前子 358
牛蒡子 360
化橘红 362
乌梅 364
火麻仁 366
巴豆 368
水红花子 370
石榴皮 372
龙眼肉 374
瓜蒌 376
白果 378
白扁豆 380
白豆蔻 382
冬瓜皮 384
冬葵果 386
丝瓜络 388
地肤子 390
亚麻子 392
西瓜皮 394
母丁香 396
竹叶椒 398
决明子 400
红豆蔻 402
赤小豆 404
吴茱萸 406
芸薹子 408
花椒 410
苍耳子 412
芥子 414
芡实 416
连翘 418
佛手 420
皂角 422
余甘子 424
沙棘 426
诃子 428
补骨脂 430
陈皮 432
青果 434
青葙子 436
郁李仁 438
苦瓜 440
苦杏仁 442
苘麻子 444
罗汉果 446
使君子 448
金樱子 450
柏子仁 452
枳壳 454
枳实 456
枳椇子 458
栀子 460
枸杞子 462
柿蒂 464
胡椒 466
胡芦巴 468
荜茇 470
荜澄茄 472
草果 474
草豆蔻 476
荔枝核 478
茺蔚子 480
南瓜子 482
南五味子 484
南鹤虱 486
砂仁 488
牵牛子 490
鸦胆子 492
韭菜子 494
香橼 496
胖大海 498
急性子 500
桃仁 502
核桃仁 504
莱菔子 506
莲子 508
浮小麦 510
益智 512
娑罗子 514
预知子 516
桑葚 518
梧桐子 520
菟丝子 522
黄荆子 524
蛇床子 526
甜瓜子 528
甜瓜蒂 529
猕猴桃 530
楮实子 532
紫苏子 534
绿豆 536
黑芝麻 538
槐角 540
喜树果 542
蓖麻子 544
蒺藜 546
路路通 548
锦灯笼 550
葶苈子 552
榧子 554
槟榔 556
猪牙皂 558
酸枣仁 560
蔓荆子 562
罂粟壳 564
樱桃核 566
蕤仁 568
鹤虱 570
薏苡仁 572
覆盆子 574
葫芦 576
三、全草类
一枝黄花 578
三白草 580
土荆芥 582
大蓟 584
小蓟 586
小驳骨 588
千里光 590
广藿香 592
广金钱草 594
马兰 596
马齿苋 598
马鞭草 600
天胡荽 602
瓦松 604
木贼 606
长春花 608
乌蔹莓 610
石韦 612
叶象花 614
北刘寄奴 616
仙鹤草 618
白英 620
白花丹 622
白花蛇舌草 624
半边莲 626
半枝莲 628
冬凌草 630
刘寄奴 632
瓜子金 634
地稔 636
地耳草 638
地锦草 640
老鹳草 642
西番莲 644
羊蹄草 646
伸筋草 648
杠板归 650
连钱草 652
牡蒿 654
陆英 656
鸡骨草 658
鸡屎藤 660
青蒿 662
虎耳草 664
苦地胆 666
苦地丁 668
败酱 670
委陵菜 672
佩兰 674
金钱草 676
肿节风 678
鱼腥草 680
泽兰 682
泽漆 684
垂盆草 686
胡荽 688
荆芥 690
茵陈蒿 692
荠菜 694
香薷 696
穿心莲 698
费菜 700
绞股蓝 702
葎草 704
鸭跖草 706
铁苋菜 708
积雪草 710
倒扣草 712
浮萍 714
萝藦 716
甜地丁 718
鹿衔草 720
淫羊藿 722
淡竹叶 724
萹蓄 726
酢浆草 728
紫苏 730
菥蓂 732
蛇莓 734
筋骨草 736
蓍草 738
紫花地丁 740
鹅不食草 742
蒲公英 744
矮地茶 746
豨莶草 748
蔊菜 750
墨旱莲 752
薄荷 754
瞿麦 756
翻白草 758
醉鱼草 760
盘龙参 762
车前草 764
益母草 765
四、花类
丁香 768
山茶花 770
山银花 772
木槿花 774
木棉花 776
月季花 778
玉米须 780
合欢花 782
西红花 784
红花 786
芫花 788
辛夷 790
谷精草 792
迎春花 794
鸡冠花 796
鸡蛋花 798
玫瑰花 800
松花粉 802
茉莉花 804
金莲花 806
金银花 808
闹羊花 810
厚朴花 812
洋金花 814
桂花 816
夏枯草 818
凌霄花 820
梦花 822
菊花 824
野菊花 826
啤酒花 828
旋覆花 830
密蒙花 832
款冬花 834
蒲黄 836
槐花 838
梅花 840
五、叶类
十大功劳 842
大青叶 844
山楂叶 845
木芙蓉叶 846
艾叶 848
石楠叶 850
四季青叶 852
龙脷叶 854
牡荆叶 856
苦丁茶 858
枇杷叶 860
罗布麻叶 862
枸骨叶 864
南天竹叶 866
侧柏叶 868
臭梧桐 870
金边龙舌兰 872
胡颓子叶 874
茶叶 876
荷叶 878
桑叶 879
银杏叶 880
紫珠叶 882
番泻叶 884
满山红 886
棕榈 888
九里香 890
紫苏叶 892
六、皮类
土荆皮 894
五加皮 896
乌桕根皮 898
白鲜皮 900
木槿皮 902
地枫皮 904
地骨皮 906
肉桂 908
合欢皮 910
杜仲 912
牡丹皮 914
苦楝皮 916
厚朴 918
香加皮 920
秦皮 922
海桐皮 924
黄柏 926
椿皮 928
暴马子皮 930
桑白皮 932
七、茎、藤及木类
丁公藤 934
大血藤 936
川木通 938
小通草 940
天仙藤 942
木通 943
功劳木 944
石斛 946
西河柳 948
竹茹 950
肉苁蓉 952
灯心草 954
柳枝 956
苏木 958
鸡血藤 960
青风藤 962
苦木 964
松节 966
首乌藤 968
钩藤 970
鬼箭羽 972
络石藤 974
桂枝 976
通草 978
麻黄 980
桑寄生 982
锁阳 984
槲寄生 986
樟木 988
檀香 990
皂角刺 992
八、树脂类
干漆 994
天然冰片 996
竹沥 997
安息香 998
枫香脂 1000
血竭 1001
沉香 1002
没药 1004
松香 1005
乳香 1006
樟脑 1007
九、菌藻类
马勃 1010
木耳 1012
冬虫夏草 1014
灵芝 1016
昆布 1018
银耳 1020
海藻 1022
茯苓 1023
猪苓 1024
雷丸 1025
十、其他植物类
儿茶 1028
大豆黄卷 1030
天竺黄 1032
饴糖 1033
芦荟 1034
海金沙 1036
青黛 1038
淡豆豉 1039
麦芽 1040
稻芽 1042
神曲 1044
鹤草芽 1045
谷芽 1046
十一、昆虫类
九香虫 1048
土鳖虫 1050
虫白蜡 1052
五倍子 1054
蜂房 1055
蜂胶 1056
蜂蜡 1057
蜂蜜 1058
蚕沙 1060
桑螵蛸 1062
斑蝥 1064
蝼蛄 1066
蝉蜕 1068
僵蚕 1069
十二、动物类
五灵脂 1072
牛黄 1074
乌骨鸡 1076
乌梢蛇 1077
水蛭 1078
水牛角 1080
石决明 1082
牡蛎 1083
地龙 1084
瓦楞子 1086
血余炭 1087
全蝎 1088
龟甲 1090
阿胶 1092
鸡内金 1094
刺猬皮 1096
珍珠 1097
珍珠母 1098
穿山甲 1100
海马 1102
海龙 1104
海螵蛸 1106
蛇蜕 1107
鹿茸 1108
熊胆 1110
羚羊角 1112
蜈蚣 1114
蟾酥 1116
鳖甲 1118
蛤蚧 1120
蛤壳 1121
麝香 1122
紫河车 1123
十三、矿物类
石膏 1126
龙骨 1127
白矾 1128
芒硝 1130
朱砂 1131
自然铜 1132
阳起石 1133
花蕊石 1135
炉甘石 1136
钟乳石 1137
禹余粮 1138
胆矾 1139
雄黄 1141
硫黄 1142
琥珀 1143
滑石 1144
磁石 1145
青礞石 1146
赭石 1147
十四、炮制品
大蓟炭 1150
千金子霜 1151
炮姜 1152
制川乌 1153
制草乌 1154
制天南星 1155
巴豆霜 1156
炙甘草 1157
煅石膏 1158
炒瓜蒌子 1159
法半夏 1160
姜半夏 1161
清半夏 1162
西瓜霜 1163
制何首乌 1164
荆芥炭 1165
焦栀子 1166
炙黄芪 1167
焦槟榔 1168
熟地黄 1169
索引
|
內容試閱:
|
为了培养中医药人才,满足人们对健康与保健的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医药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已出版了形式多样的本草(中药)学书籍。在已经出版的本草(中药)学书籍中,收载南北常用中草药种类且配有药材、饮片、原植物、动物、矿物等彩色原图和性状鉴别描述以及比较详细的临床应用、附方的本草(中药)学著作不多。因此,本书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在中药材或饮片的选择上力图选择道地药材或优质药材,力争在中药的基原、药材或饮片的鉴定、鉴别以及功效应用方面做到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收载南北各地常用中草药6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品种,少部分是不同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书中药材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中华本草》通用的中药名为正名,正文按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采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的顺序描述,并配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形态及药材、饮片的高清彩色图片。别名按照南北各地不同地域列出一部分,如果在附方中有不同的名称,则请参考所注的附方出处。本书主要由长期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编写,编写工作得到了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开大学药学院、中国中医药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等单位专家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此深表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比较仓促,书中疏漏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编 者 2017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