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1.全彩印刷珍藏版
2.图文版diyi代华人移民传记
3.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沧桑40年
4. 永远坚忍的中国精神样本
5. 16开全彩印刷图文,典雅内文80克瑞典轻型,书香久远
|
內容簡介: |
《春秋》讲述首批在米兰闯荡的中国人的传奇故事,见证当地华人团体的诞生和发展。他们以街头游商为起点,慢慢开起了皮革产品加工工厂,一直到60年代中国餐馆的遍地开花,一代又一代
吴立山是一位年轻的街头领带商贩。1931 年,他从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来到意大利米兰,他对意大利语一无所知,甚至没有栖身之所,但他热爱着这座城市,他马上明白自己命定于此,而且子子孙孙将在此地生根发芽。
本书由吴立山之孙以图文形式讲述吴立山的传奇生涯,从领带商走向企业总经理的成功、与年轻的意大利女人茱莉亚的爱情故事以及他眼中的中国社会变迁。
|
關於作者: |
马泰奥德蒙特(Matteo Demonte):意大利米兰人,生于1973 年,中国语言文化学者,曾跟随中国武术师学习八极拳等中国武术。毕业于意大利非洲-东方教育院(ISIAO),曾留学中国,于昆明云南艺术学院学习书法、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现代汉语。2005 年和妻子柴洛基一起创办GKL影视公司,致力于汇聚优秀电影制作人、演员以及技术人员创造精良作品。
柴洛基(Ciaj Rocchi):意大利米兰人,生于1976 年,有着多年的交流制作经验,2005 年创办GKL 影视公司,创作小说、纪录片、动画片,从写作到摄影、影视服装到电影编辑全面创新。业余时间还为几家音响影视公司进行制作和编辑。
|
目錄:
|
故事从这里开始
1940 年春 20 世纪40 年代 带
1950 年秋 20 世纪50 年代 盒
1960 年春 20 世纪60 年代 背
1970 年秋 20 世纪70 年代 包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后记1 功夫熊猫的教诲:信巧合者不得道。
柴洛基
有梦想的人命中注定就会实现梦想!
这是作品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
马泰奥和我此前一直在尝试,用尽各种花样,抓紧一切可能的时机,想要证明给我们的儿子看,人的一生也是有可能转化为一部艺术作品的。但尽管付出了许多努力,仍然没能取得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满意结果。
用漫画的形式展现是马泰奥最坚定的心愿,然而情况却把我们引向了其他海岸。不过时至今日,过去表达过的愿望的火花至今仍在闪烁,我们循着时光的轨迹重构那些愿望,然后最终明白,一旦闯入了愿望的大门,我们就不得不开始为了实现它而奋斗,无论何时,无论用何种方法。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这种创作历程以及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是伴随着我们的共同踏过的岁月。马泰奥的外祖父,也就是故事中的吴立山先生,在马泰奥还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刚一长大成人,马泰奥就强烈地感到,自己体内流淌着的四分之一的中国血液一定有其特殊的价值,必须要去一探究竟。我第一次遇到马泰奥时他还非常年轻,正在学习汉语语言文化,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练习精进一种中国传统武术八极拳。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先的故土靠近,为自己创造一个环境,让祖先的文化变为自己的财富。然后,晚上回家之后,他就会将当日所学的所有拳法一一画下来:手的姿势、脚的位置、中文名称、意大利语翻译就是从那时起,我将他的每一张画都扫描下来,以防丢失且方便整理。由此我开始想到,我们必须为这些材料做些什么才行。
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不少年头了,很多事情早已全无当初的模样,但他还是坚持绘画,而我也慢慢地依着他的图画开始构思一些故事。最初我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想法,然后自然而然地开始将重点集中在了吴立山先生的个人经历上。这是一段非典型的历史,但并不是他独有的;这段历史是一个象征,是用最宏观的方法讲述米兰华人群体历史的一个比喻。其实从学术的角度看来,同样的主题早已有前辈研究过了。吴立山先生的故事是移民社会学中的经典案例研究之一。然而为了追求精准性,一项研究必然要失去主观的个人情感观点,将事实以确切的方式呈现,但如此一来历史便难以得到诠释。
图注:1945年7月16日中华民国驻罗马外交领事处发放的华侨登记证。
我们也做了同样的研究,但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的,我们更习惯如此。我们是视频制作人,和伯格曼的电影一样,也倾向于制造梦境的氛围,主要人物置于少许边缘角色之中,有时甚至没有陪衬角色。伯格曼从话剧起步,在电影里广泛运用象征手法。我们也决定用象征标志来讲述我们的历史,或许正是因此我们才偏离了一直想做的漫画风格,变成了一个混合体,的确也使用了图像符号,但大多数情况下却用影视的模式来取景。宽画幅、水平延伸,就像呈现在一个视频电子板中一样,用层次的叠加来制造景深的效果。分层的手法也用在了叙述文字中,然后叙述扩展到涉及整个米兰华人移民群体的历史中,有时甚至涉及整个意大利。我们工作的绝大部分都是在研究那个年代的景象,从30年代到70年代这十几年历史中,米兰经历了深刻的社会结构改革,我们希望读者也能从我们的绘画中体察到这一点。米兰先是吞并了许多邻接的小地方(Niguarda、Greco、Lambrate、Ortica),如今这些地方几乎变成了中心城区,然后继续向上发展,交流渠道日渐增多,公共交通越发便利,最终人口密度显著增长,尤其是50年代到60年代间,米兰接收了上千新居民的到来,然后动用这上千人来共同滋养工业发展。在这个独一无二的背景下,吴立山、他的朋友和他的家庭也参与进来,并且最终站在了我们的小小舞台上,将历史具象化。
对登场人物的研究也是十分严格的工作。他们的名字、面孔、所处环境等等,都是真实的!我们甚至和那些曾经在吴立山工厂工作的女工子女取得了联系,让他们在相册中一通翻找;然后又找到同乡伙伴的子女,向他们征询带有老华侨姓名的旧证件,以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尽可能准确,甚至禁得起考据学的推敲。
图注:1945年9月1日发放的米兰华侨工商联合会会员证。
此外,书中这些中国人虽然在他们之间总是讲中文,但面对意大利人的时候讲的都是米兰方言,也就是那个时代的通用语。电视是教会全意大利使用标准语言的老师,而在电视普及以前,意大利人讲的都不是意大利语,而是每个大区,甚至是每个乡镇、城市都讲自己的方言。对于吴立山这样已经会说一些法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会米兰方言可能要更容易些。茱莉亚毫无疑问讲的也是方言,先是克雷莫纳方言,然后是米兰话。对于我个人来说,有过学习外语的经验,研究他们的对话就好像让我回到了当年,埋在词汇表、动词变位练习中一样!
相对而言,中文的应用则是马泰奥从他的知识库中提取的。首先就是对于繁体字的选用,吴立山离开中国那年,简体字还不存在。吴立山留下的书信字迹都是用繁体字和古文写成的,所以我们也必须选用传统中文来标注。而在文字旁边加上注音和意大利语翻译,一来是因为马泰奥希望运用这种语言学方法,二来更是为了尽可能还原当时场景和音效的混合,没有这些我们根本无法将我们的故事讲述下去。
实际上,为了重构吴立山的故事,我们一定要完全融入到他的环境之中,也一定要尽量如实记录,不能找到文件的我们就从口述来源中获取信息。这时马泰奥的家人就登场了:他的母亲卢西亚娜和两位舅舅,也就是吴立山的儿子路易吉和安杰洛,他们向我们耐心而详细地讲述了他们的个人经历和集体记忆。他们的不同叙述反映着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一条共同主线又串联着整段剧情发展。他们的家庭是米兰城中最早最早的意中混合家庭之一。
图注:1978年从中国邮寄来信封正、反(右)面,收件人是吴立山,寄件人是他的亲人。
从这样一个历史编纂学的视角看来,书名也承载着意义。《春秋》这部编年史书是孔子编纂的,是传统中国文学中的五经之一,讲述中国历史中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间,鲁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军事行为以及封建家庭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春秋》采取的也是同样的结构:书中分成5个十年,不仅考虑到吴立山的个人经历,也是米兰整个城市与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线索。故事叙述中的现实主义正是来源于这种近乎执着的背景研究,我们希望沃尔特门社区的居民成为故事的主角,而不是简单地充当背景,帮助我们串联起社会的历史和个人的历史,两条线索互相参照,就如同书名所蕴含的意味那样,时光荏苒,存在的形象在其中完美展现。吴立山并不善言辞。或许是出于文化差异的缘故,又或许是因为语言渠道的问题。实际上我们能够收集到的关于他一生的信息非常有限。或许如果茱莉亚还活着的话,她肯定会为我们讲述更多细节,但很多年过去了,发生的事情已经无法回头;如今,轮到我们来保持这段独特历史的活力,让接下来的世代也能了解。
抬升祖先的历史和传统价值是中华文化的典型做法。对于中国人来说,子女尽孝是儒家道德观的基本美德之一,而在我们的世界中,家庭结构在尽可能缩减,越来越多的家庭只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因此永远将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这两点熟记于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了解吴氏家族的历史对我们来说十分关键。
吴姓在中国是最普遍的姓氏之一。吴国也曾经是一直延续到汉王朝的大国之一。这一姓氏讲述了古老的历史,传入意大利之后就被写作了Ou,因为当时的语音转写规则还并不清楚。最初将中文转化为字母的是法国人,而在法语字母表中并没有w,因此就将最接近他们语言的读音,也就是Ou,赋予了至今仍在沿用的马泰奥母亲家族的姓氏吴。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推行汉语拼音作为标准化汉字语音转写体系,并简化书写文字,从此类似的事情就很难再见了,但在当时的早期中国移民中很多人都认为拼音才是对自己名字的误写。如果在1930年,Rossi先生来到中国,他的名字很可能变成罗氏,因为在中文发音中并不存在意大利语中的r。但是中国人讲着成百上千的方言,每个词语的价值更多地融入进书写的汉字中,而非仅存于语音。吴这个字上半部分是一张口,下方是一个天,其传递的力量从未在历史中失去半分。我们或许通过绘制的这一段人生历程构建了一幅吴家的家族树,为氏族的未来成员用一种不同于文字记录和珍贵旧照片档案的方式,投影了家族血缘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注:吴立山全家福,拍摄于50年代末。(左起:卢西亚娜、茱莉亚、路易吉、吴立山、安杰洛)
春秋:中-米家庭的写照
安杰洛吴
安杰洛吴于1947年出生于米兰,是吴立山的次子,他继承了吴立山的部分性格,却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喜好。1997年,他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而进行了一场追溯之旅,体验了父亲当年带着微弱的确定性和强烈的决心所闯荡过的意大利。他与意大利籍妻子居住在米兰市,热爱中国文化,在当地十分有名望。他们生有一女,与其祖父同名。
我第一次听说这项计划的时候,人们还对漫画一无所知,而我的侄子马泰奥德蒙特已经向我问起能否将当年与我父亲有关的资料扫描并电子化。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这些资料,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他的目的。
马泰奥和柴洛基试图用绘画的形式来讲述、描绘我们家族的历史,串起意大利中国移民历史上最具重要性的几个十年。
对我来说,谈论有关中国移民的话题已经是家常便饭,经常出席辩论会、讲座会议等场合,因此他们的作品一下提起了我的兴趣。然后柴问我是否能够当面为我展示一些插图时,我立刻就知道了,我绝对愿意也绝对应该直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用我的回忆为重构历史作出贡献。再次翻开旧档案,回到那个年代,让我有机会记起了很多往事,比如我的童年、父母当年的艰辛、共同面对的困难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的方式,还有最后几年的思念家乡等等。值得期许的是,我的回忆与历史见证结合在一起,能够用一种越来越坚实、越来越现代的集体记忆来诠释,不仅让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产生共鸣,而且还能为接下来肩负谱写新篇章任务的米兰华人提供养分。放眼未来,却也不忘本。
我把大部分当年的照片都饶有兴趣地再次分析、审视了一番,然后这些照片在柴和马泰奥的叙述中重焕生机。接下来,照片凭借着作者的想象力而扩展、分层,彼此之间诞生出连接的桥梁,穿插着生活日常与那些年代的真实历史背景。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画面,而是按照顺序对经历过的事件之连续性进行还原,几乎变成我人生的纪录片一样。
插图的内部与框架中,我们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得到解析,置于不同环境背景、不同时代之中,解析手法十分现实,技巧高超,非常专业。
马泰奥是吴立山孙辈之中唯一深入学习过中文的人,因此很有可能,他正是讲述这段故事的最佳人选。亲手绘制的图画,配上简练的词语,有时极具象征意味但永远围绕主题,很好地将吴立山先生生命中的点滴凝结在纸上,还有他的新家庭、他的子女、他的亲朋好友和他在意大利度过的时光吴立山先生在那里带着些许苦涩结束了一生。而中国,唉,永远也回不去了!
而同时我也被马泰奥震惊了,尽管他与外祖父只共处了很短的时间,却十分坚定地渴望了解、回忆他的一切,然后将一个由日常琐碎事件构成的非常普通的存在,转化为一篇特殊的故事,一篇绝对值得反复讲述、纪念的特殊故事。
此外,借助这本漫画,我们的家庭也一定会感到更加团结、亲密。有些意义与道理在第三代人中可能的确已经悄悄褪色,但幸运的是这些财富仍未遗失,为此我们倍感欣慰。
上图:王文涛神甫和一群圣三一礼拜堂的儿童。
下图:50年代末的吴立山和安杰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