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入选龚古尔奖的非虚构类作品;斩获2016年美第奇奖、《世界报》文学奖、奖中奖等。 一部在冰冷暴行中重现生命温度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当代版《悲惨世界》。作者展现了一个当代法国孤女戛然而止的一生,也以此为契机展现了法国当代社会的阴暗面:弃儿的悲惨命运、女性所遭受的暴力。同时反思了法国的儿童护理制度、累犯监管制度、媒体报道的媚俗以及政治领袖的非理性等,从社会的角度追踪罪恶的根基。
|
內容簡介: |
2011年,法国西部的波尔尼克发生了一桩奸杀案,遇害者是一名年仅18岁的少女蕾蒂西娅,凶手将她肢解后,弃尸在相距50公里的两个池塘中。这起让人不寒而栗的惨案震动了全法,引发了包括时任总统的萨科齐在内的全法国的关注。
但作者发现,媒体和公众集中关注案件的残酷性和司法改革,而对蕾蒂西娅这一人物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探讨。他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采访了与此案有关的人物,在此书中重建了蕾蒂西娅的人生及其遇害的整个过程。
|
關於作者: |
伊凡雅布隆卡(Ivan Jablonka),1973年生,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作家,致力于儿童与青年研究,发表著作十余种,包括《我无缘得见的祖父母的历史一项调查》《大屠杀中的儿童》等,前者荣获法兰西学院颁发的基佐奖。
|
目錄:
|
序
1 杰西卡
2 失踪现场
3 刀光血影下的母亲
4 勒加斯波
5 爸爸在角落里
6 一个非常小的机会
7 无言的童年
8 绑架杀人
9 法官面前的两个小女孩
10 特别的一天
11 带斜屋顶的房子
12 亲友和同路人
13 绘画
14 社会新闻的诞生
15 寄养家庭
16 在水洼和淤泥中
17 帕特龙先生
18 一个性侵累犯
19 我不是你的妻子
20 帕特龙萨科齐之轴
21 马什库勒中学
22 作为人类的罪犯
23 大西洋地区
24 蓝洞
25 蕾蒂西娅的肖像
26 惩罚和错误
27 脸书上的蕾蒂西娅
28 犯罪民粹主义
29 美丽的夏天
30 叛乱
31 阳光太棒了
32 鲜活的面孔
33 可怜的蕾蒂西娅
34 你钓鱼很在行?
35 年末的节日
36 专家时代
37 诀别信
38 持锯之人
39 最后的日子
40 接下去的生活
41 1月18日,早上
42 布里奥尔的池塘
43 1月18日,下午
44 葬礼
45 1月18日,晚
46 协议的结束
47 她对我说:停手。
48 文件夹和妓女
49 古老的缺陷
50 女性之死
51 黑夜里的沉默
52 不公正的范围
53 第二天
54 社会新闻,民主的事实
55 正义
56 蕾蒂西娅,她就是我
57 我们的蕾蒂西娅之年
地图
参考文献
化名表
缩略语表
|
內容試閱:
|
序
蕾蒂西娅佩雷是在2011年1月18日至19日之间的那个黑夜里遭遇绑架的。这位受害人是一个18岁的女服务员,住在大西洋卢瓦尔省1的波尔尼克。她有一个孪生姐姐,两人都被安置在那儿的一户寄养家庭里,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凶手在两天后就落网了,但人们花费数周时间才找到了蕾蒂西娅的尸体。
这桩案件轰动了整个国家。共和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批评了对凶手采取的司法监控2,他还对法官横加指责,扬言要对他们的错误进行相应的惩罚。他的言辞引发了法官们的罢工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运动。2011年8月案中案寄养家庭的父亲因对蕾蒂西娅的姐姐实施性侵而被绳之以法。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不知道蕾蒂西娅本人是否也遭受过强奸,如果确有其事,那么实施者是她的养父还是凶手?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则社会新闻都非同凡响事件掀起的震荡引发的传媒和政治回响,为寻找尸体而动用的手段之重要性,全部调查花去的12个星期,共和国总统的介入,法官们的罢工。这不是一桩简单的案件:这是一起国家事件。
在这则引人注目的社会新闻中,蕾蒂西娅就是那个受害者,但除此之外,人们对她又有多少了解?谈论她的文章和报道数以百计,但都只涉及她失踪的那个晚上和其后的庭审。她的名字虽然上了维基百科,但也只是出现在凶手页面上谋杀蕾蒂西娅佩雷的一栏里。她无意间让杀害她的人声名远扬,自己却黯然失色,沦为犯罪行径的一个结果、罪恶世界的一次胜利。
杀人凶手对他的受害者施加的权力体现在:他不仅夺走了她的生命,还支配了这一生命的轨迹,从今往后,它面向的是致死的会面、无法回头的宿命之旅、夺命的一击、对尸体的凌辱。死亡夺取了她的生命。
我对一味吹捧凶手却贬低了受害者的犯罪故事并不关心。故事里的凶手抛头露脸,他要么喋喋不休,要么悔过自责,要么就是自吹自擂。自庭审起,他就成了焦点人物,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我想反其道而行之,让女人和男人从他们的死亡中脱身而出,和致他们丧命的罪行一刀两断,直抵他们人性的深处。我不是要把他们当作牺牲者来尊敬,因为这还是将他们定格在生命的终点;而是将他们复原为活生生的人,为他们作证。
我的书里只有一个英雄蕾蒂西娅。我们心念所系,就是让她复旧如初,重拾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如同一次回归之旅。在蕾蒂西娅佩雷的有生之年,她对记者、对学者、对政客而言都无关痛痒。为什么现在要为她写一本书?命运如此怪异,一如这转瞬而逝的名望。在世人眼里,她诞生之时就是她死亡的那一刻。
我想指出的是,一则社会新闻可以作为一个历史对象来加以分析。一则社会新闻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事实,它也不具有多面性。相反,蕾蒂西娅案件掩盖了人性的深度和某种社会状态破碎的家庭、孩子的隐痛、过早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还有19世纪初叶的国家,包括穷人的法国、城市边缘地带、社会的不平等。我们发现了调查的机制、司法机构的转变、媒体的作用、行政机关的运作,以及如同情感修辞一般的刑事诉讼制度的逻辑。在一个变动的社会中,社会新闻就是一个地震中心。
但是,蕾蒂西娅的重要性并不只是取决于她的死亡。对我们来说,她的生活同样重要,因为她就是一个社会事实。她身上体现了两种比她自己更重要的现象:儿童的脆弱和女性承受的暴力。在蕾蒂西娅3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强奸了她母亲;接着,她的养父侵犯了她的姐姐;她自己就只活了18年。这些惨剧提醒我们,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女性正遭受着辱骂、骚扰、殴打、强奸和谋杀。在这个世界上,女性并不拥有完整的权利。在这个世界上,受害者忍辱负重,以沉默来回应暴戾和殴打。在闭门庭审上,缺席的总是这些死去的人。
蕾蒂西娅,一个快乐的花季少女,她向来惹人怜爱,最后却像牲畜一样地死去了,这绝非出于某种命定之理。但是,从童年时代起,她就流离失所,无人关心,惯于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个漫长的脆弱化过程既为她悲剧性的结局,也为我们整个社会提供了注解。为了摧毁某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光是杀死他还不足够。必须首先让他出生在一个暴力横生和混乱不堪的环境里,剥夺他情感上的安全感,破坏他的家庭,接着把他安置在邪恶的寄养家庭里,对他不闻不问,最后,当一切都结束之际,用他的死亡大做政治文章。
我并不认识蕾蒂西娅,但声明这一点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有赖于那些爱过她的人父母、朋友、同事,以及那些重现了她最后时刻的人法官、警察、专家、律师、记者,我已经和她相识了。我的调查就是从他们的调查中诞生的。因而这是一份汇总性的调查,建立在一些人的眷恋和另一些人的工作之上。要理解蕾蒂西娅的一生,便意味着要追溯其过去,直至她和其他孩童没有差别的时候;也要描述使她消失的绑架和谋杀。这是一部和犯罪调查纠缠在一起的生命史,一部在身后延展开的传记。
遭受虐待的婴儿,被遗忘的儿童,受安置的女孩,羞涩的青年,自力更生的年轻女子,这就是蕾蒂西娅佩雷,她并不是生来就注定要成为凶手生活中的一次波折,或者萨科齐时代的一次演说的主题。我幻想蕾蒂西娅远走他乡,在一个称她心意的地方隐居下来,从此销声匿迹。我幻想的不是死者的复活;我试着去记录生命沉入水底之际,在水面上留下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波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