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俗纪闻
》
售價:NT$
449.0
《
镜中的星期天
》
售價:NT$
347.0
《
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857.0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NT$
296.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NT$
439.0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NT$
1326.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NT$
80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一部法学著作。约15万字。作者孙大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后,已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两本,合著两本,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法治理论、人才问题等。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
本书认为,现有的三农法治研究更多地关注涉农法律不健全、农村法治传统匮乏等外在因素;即使提到农民,也是把农民作为客体,作为法治领域的弱势群体,所提出的法治措施也仅仅是要保障农民权益等。实际上,关于三农法治的制度设计、法律规范、道德教化等都要通过农民起作用,因此,关于三农法治问题的探讨,还是要回到农民本身,要以农民为主体,而不是以农民为客体,不能把农民统统当成治理对象。
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法治工作机制,走上三农治理的法治化路径,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本书提出,要把农民在三农法治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探求到有效的三农治理之路。为此,本书提出,要在全面认识作为主体的传统农民的特点及其职业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一是要促进农民成长为法治人才,以便使得农民具备在三农法治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具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法学著作,12万余字。本书提出,要把农民在三农法治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探求到有效的三农治理之路。为此,要在全面认识作为主体的传统农民的特点及其职业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一是要促进农民成长为法治人才,以便使得农民具备在三农法治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二是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法治工作队伍,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好、发
|
關於作者: |
孙大伟:男,1982年出生,山东烟台人,北京林业大学法学学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才政策、三农治理和生态伦理等。目前已在《国外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学术论坛》、《中国人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核心刊物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绿色时报》等专业报纸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三部,合著两部;主持完成两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四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情考察项目和一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
|
目錄:
|
目录
摘要5
ABSTRACT6
绪论8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8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情况10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方案14
第四节创新与展望18
第一章概念分析20
第一节治理20
第二节礼治和德治26
第三节法治33
第二章相关理论阐述59
第一节善治理论59
第二节法的价值理论63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76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三农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80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治理模式80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治理模式83
第四章中国三农治理面临的法律问题89
第一节三农治理面临新的法律问题89
第二节三农治理中存在的老的法治难题95
第五章法治三农的路径分析98
第一节传统农民的特点及其职业化发展98
第二节促进广大农民成长为法治人才105
第三节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三农法治工作队伍108
结束语:全面依法治农必须抓住农村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112
后记114
参考文献115
|
內容試閱:
|
摘要 在当今之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依然被视为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三农各项事业的有效治理已经成为中国党和政府以及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新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基本理念。在此背景下,农村地区和三农领域的各项事业显然不能成为国家治理的洼地,更不能成为法治的盲区,恰恰相反,三农治理已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治也已被作为三农治理的基本方略。
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看,三农问题的新变化带来了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农民工权益保护、农地保护、农业污染、基层党组织涣散和恶人治村等新的法律问题;与此同时,农民法治意识薄弱、涉农法律不健全、农村基层执法司法简单粗暴等老的法律难题依然存在,这些现实情况在客观上也要求三农治理要走向法治化道路。由此,本书的研究目标便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探求三农治理现代化以及三农法治的实现路径。
现在的问题是,现有的三农法治研究更多地关注涉农法律不健全、农村法治传统匮乏等外在因素;即使提到农民,也是把农民作为客体,作为法治领域的弱势群体,所提出的法治措施也仅仅是要保障农民权益等。实际上,关于三农法治的制度设计、法律规范、道德教化等都要通过农民起作用,因此,关于三农法治问题的探讨,还是要回到农民本身,要以农民为主体,而不是以农民为客体,不能把农民统统当成治理对象。
然而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法治工作机制,走上三农治理的法治化路径,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本书提出,要把农民在三农法治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探求到有效的三农治理之路。为此,要在全面认识作为主体的传统农民的特点及其职业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一是要促进农民成长为法治人才,以便使得农民具备在三农法治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具体而言,通过普法教育,培养农民的法治信仰,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农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二是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法治工作队伍,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增强农民对国家法律的认同。最后,要抓住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最根本上坚持党的领导。通过以上路径真正达到法治三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