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应用实验及现代分子实验技术。 通过本书,可帮助读者加深理解相关理论与原理,有效地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为读者提供工程应用方案及现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技术。书中配备了大量实际操作图片,使实验操作更加清晰、直观,易于理解与掌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给水与排水专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须知1 第一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2 第一节准备实验——接种工具与瓶塞及其使用2 一、接种工具2 二、瓶塞(过滤塞)4 第二节常用器皿及其包装5 一、常用玻璃器皿的种类、规格及使用5 实验11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包装15 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常用设备及使用17 第三节培养基及其配制22 一、培养基的种类22 二、培养基的配制24 实验12培养基的配制25 第四节消毒与灭菌技术27 一、湿热灭菌27 二、干热灭菌29 三、紫外灭菌29 四、过滤除菌29 实验13消毒与灭菌31 第五节接种与无菌操作技术33 一、接种概念33 二、无菌操作的概念33 三、接种与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33 四、接种前的具体准备34 五、接种方法34 六、思考题37 第六节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37 一、控制培养条件的方法37 二、菌落水平上的分离与纯化38 实验14纯种分离40 三、细胞水平上的分离与纯化42 第七节菌落形态观察与计数43 一、细菌和酵母菌菌落的异同点44 二、放线菌和霉菌菌落形态的异同点44 实验15微生物培养特征的观察45 第八节环境工程微生物显微技术46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47 实验16微生物形态的观察52 实验17显微镜直接计数与微生物悬滴观察53 实验18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55 二、暗视野显微镜57 实验19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及活菌体的观察58 三、相差显微镜59 实验110相差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观察60 四、荧光显微镜61 实验111荧光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酵母和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63 五、透射电子显微镜63 实验112透射电子显微镜微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观察66 六、扫描电子显微镜69 实验113扫描电子显微镜微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观察71 第九节微生物的制片与染色技术73 一、微生物制片技术73 二、微生物的染色技术74 三、细菌和放线菌的制片与简单染色技术76 实验114细菌和放线菌的制片、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76 实验115细菌荚膜、芽孢和鞭毛的制片、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77 四、霉菌和酵母菌的制片与简单染色技术79 实验116酵母菌和霉菌的制片、染色技术及形态观察79 实验117革兰染色80 第二章综合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特性与培养技术83 实验21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制作(光电比浊计数法测定)83 实验22环境因素(pH、温度、渗透压、化学药物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85 实验23好氧微生物的培养90 实验24厌氧微生物的培养93 实验25病毒(噬菌体)的培养96 第三章研究性实验污染物降解菌的分离与活性测定技术100 实验31酚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活性的测定100 实验32有机磷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活性的测定102 实验33纤维素降解菌(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分离与降解活性的测定104 实验34淀粉降解菌(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与降解活性的测定107 实验35蛋白质降解菌(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与降解活性的测定109 实验36石油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活性的测定111 实验37氰化物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活性的测定113 实验38硝化细菌的分离与硝化活性的测定116 实验39氨化细菌的分离与活性的测定119 实验310聚磷菌的分离与活性测定121 第四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应用研究型实验125 实验41微生物产沼气125 实验42微生物制氢129 实验43微生物制取酒精(酵母菌的乙醇发酵试验)132 实验44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136 实验45水中大肠菌群数的测定138 实验46利用Biolog自动分析系统分 离鉴定微生物菌群142 第五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现代分子实验技术146 实验51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146 实验5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150 实验53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151 实验54聚合酶链反应(PCR)154 知识拓展环境工程微生物菌种的保藏156 附录一常用培养基的配方161 附录二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制166 附录三常用染色液的配制170 附录四菌种保藏技术172 参考文献173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配套教材。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专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种种传统的原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实验内容过于偏重基础,缺乏专业特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必须更新观念, 改变教学内容与模式。 本书依照实验的内在联系、教学规律、学科及专业特点, 将实验内容组建5个实验模块(分为五章):第一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第二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第三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性实验;第四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应用实验;第五章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现代分子实验技术。这5个模块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其内在联系。从第1个到第5个,其综合性和设计性逐渐增强,研究层面逐渐深入,应用性越来越强,技术水平要求逐渐提高。 本书取材广泛,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翔实,结构合理,系统性及实用性强,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题材新颖,力求反映本学科的现代发展水平。 本书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实验技术与方法,取众家之长,同时结合我们多年教学与科研中的实践经验,使其专业特点更加鲜明。 通过本书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可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微生物与污染控制工程的紧密关系,弄清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专业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使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发挥更好的作用。 在全书编写过程中,封觅、叶景清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李冠宇、李莎、王晓丽、李春茂、王同研、王伟、王晓飞、李冠东、万凤仙、王丹彤、冯加星、王国同、王银生、李春雷等在文稿录入、校对、绘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同仁、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中山大学2011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