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在当前基因时代,不仅生物学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基因有所了解。
邹承鲁
它们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今天,我们称它们为基因。
理查德道金斯
在越来越多基因知识的驱动下,一个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被分子生物学深刻改变的人类社会,在今天已经初具雏形。
以基因为研究核心的分子生物学是离我们日常*近的基础学科之一。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要想比先人们过得更健康、更幸福,了解一些和基因有关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摘自本书
|
內容簡介: |
基因科学的成果与公众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入浅出地反映和解读基因科学进展及所可能带来的生活变化的科普书为科学传播事业所亟需。然而,排序、编码的枯燥,作用机理的艰深,前沿进展的超乎预期,使基因科普写作非常艰难。本书以自孟德尔起始的基因研究为线索,以宫廷中从皇帝到大臣到勤杂工的结构、功能为比喻,条分缕析又生动形象地理清了基因组科学中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科学原理,及公众关心的各种与基因及基因科学进展和应用相关的问题。 本书首版之后,分子生物学领域又有了许多新进展。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之上,功能基因组学迅速发展,成为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和前沿研究领域。表观遗观学研究愈加热门,加深了人们对基因与环境的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也更为成熟,出现了CRISPRCas9等新技术,基因组在疾病治疗、作物起源研究、人类演化研究和刑事侦查学方面也有了更深入的应用。因此,本书次修订包括了这些新内容,使读者能够理解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新发展。本书为大众科普读物。
|
關於作者: |
陈润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编码核酸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1985-1987年获洪堡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纽伦堡大学从事生物大分子电子结构研究。此后在世界数所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6年10月获得小谷正雄奖,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2012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3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刘夙,1982年7月生。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4年11月任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部工程师,从事科普编著和科普百科网站建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科普文章逾百篇,参著或翻译《基因的故事》《植物名字的故事》《万年的竞争》等科普图书14种,其中《基因的故事解读生命的密码》(与陈润生院士合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获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