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目錄:
|
1 概述1.1 测量学的任务与应用1.2 测量学发展概况1.3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4 地面点位的确定1.5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6 测量工作的程序及基本内容 思考题与习题2 水准测量2.1 水准测量原理 2.2 水准测量的仪器、工具及操作使用2.3 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成果整理 2.4 三、四等水准测量2.5 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数字水准仪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7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思考题与习题3 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坐标测量 3.1 角度测量原理及经纬仪 3.2 水平角与竖直角测量 3.3 水平角测量误差分析 3.4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3.5 距离测量 3.6 全站仪及其使用 3.7 直线定向及坐标测量原理 思考题与习题4 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 4.1 测量误差概述 4.2 精度及衡量精度的指标4.3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4.4 直接观测平差思考题与习题 5 小地区控制测量5.1 控制测量概述5.2 导线测量5.3 交会定点5.4 三角高程测量5.5 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思考题与习题 6 卫星定位测量 6.1 卫星定位测量概述6.2 卫星定位测量原理6.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静态相对定位6.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动态相对定位 思考题与习题7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7.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7.3 大比例尺地形图传统测绘方法7.4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8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8.1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野外测绘方法8.2 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和输出 8.3 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在路线工程中的应用思考题与习题9 测设 放样的基本工作9.1 施工测量概述9.2 测设的基本工作9.3 平面点位的测设9.4 直线坡度的测设思考题与习题10 建筑工程测量 10.1 建筑工程测量概述10.2 建筑场地施工控制测量 10.3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0.4 工业厂房施工测量 10.5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10.6 水利建筑施工测量简介10.7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思考题与习题11 道路工程测量 11.1 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11.2 道路中线测量 11.3 道路曲线测设 11.4 全站仪测设道路中线 11.5 道路纵、横断面测量11.6 道路施工测量 11.7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思考题与习题 12 桥隧工程测量 12.1 桥梁工程测量概述 12.2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 12.3 桥梁墩台中心定位与轴线测设 12.4 桥梁基础、涵洞及其他构造物的施工放样12.5 桥梁的竣工测量和施工监控 12.6 隧道工程测量概述 12.7 隧道控制测量 12.8 隧道施工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13 测量新技术简介13.1 3S技术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13.2 测绘新仪器 13.3 工程测量学发展展望思考题与习题
|
內容試閱:
|
为了使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更好地反映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在测量学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本书。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第2章有关数字电子水准仪的部分,补充了读数原理、检验校正。2第3章删除DJ2 光学经纬仪,增加全站仪基本功能介绍;在陀螺仪测定真方位角部分,增加陀螺仪发展历程,用索佳GPX 陀螺全站仪替换JT15陀螺经纬仪,并详细介绍操作使用。3第6章增加6.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概述、发展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坐标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4第8章重新编写第8.2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和输出,主要以南方测绘公司的地籍成图软件CASS9.0为例介绍数据通信、地形图编辑、地形图输出等内容。5第10.7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中,增加10.7.5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6第11章增加11.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概述、高速铁路工程的控制网布设、高速铁路的三网合一测量技术。7第4、5章及1.2测量学发展概况、1.4.2空间直角坐标系、7.2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12.1桥梁工程测量概述、12.7.4隧道贯通误差预计等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本书由长沙理工大学赵建三教授、贺跃光教授担任主编,唐平英副教授、谢树春副教授担任副主编。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赵建三编写第1、2章,谢树春编写第3章,范志勇编写第4、5章,廖中平编写第6章,熊旭平编写第7、8章,徐卓揆、贺跃光共同编写第9、10章及13章,唐平英编写第11、12章。全书由赵建三负责统稿工作。恳请广大教师和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