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普陀山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个社会载体,普陀山文化史的发展与普陀山的历史演变是同步的,而且很多时候,还是一致的。但是两者毕竟拥有不同的研究视角,更有不同的叙述语境。普陀山文化史的研究,主要围绕它的信仰文化、人文演变和自然形态的审美化,不涉及或者基本不涉及它的政治史、社会管理史、伦理史和经济史。所以倪浓水著的《普陀山文化史》虽然也以历史时间为经来构建全书的框架,但是不作朝代更替的政治描述,也不对政权的宗教政策进行任何评价。要研究普陀山文化史,首先必须对于普陀山文化的结构有整体上的把握。本课题研究不准备写成普陀山道场史、普陀山文学史等过于专题的文化史,而是进行综合性描述和梳理,所以本书的结构是将综合性质的普陀山文化史与朝代历史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本书将普陀山文化发展的历史节点,与社会演变的历史阶段予以有机结合。
|
關於作者: |
倪浓水,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海洋文学和文化。承担过四项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出版著作《小说叙事研究》《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与文化》等。另在《社会科学战线》《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蒲松龄研究》《南海学刊》等发表论文40多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