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先父毛守诚,出生于19世纪末,成长于五四时期,终生从事乡村教育,在家乡小有名望。民国初期,他积极参与创办乡村小学,曾经受到民国政府余杭县长颁赐的乐育英才匾额奖励。20世纪20年代末,蒋梦麟在陶行知的参与帮助下创办浙江湘湖乡村师范,父亲即辞去了在家乡担任的小学校长职务,去就读刚刚创办的湘湖师范,成为第一期弹性制的学员。全班13人,年龄参差不齐,他的年龄最大,比校长和所有的教职员都大,他当时已经年过三十,是四个孩子的父亲。毕业后即留在湘师,担任附小主任,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立志从事乡村教育的知识分子。后来我的兄姐也都就读湘师,献身乡村教育。父亲追随陶师行知,且有著述存世。抗日战争开始后,随浙江湘师迁徙奔波于浙南,后回杭州乡间,献身乡教于故乡。抗战后期,家父及兄嫂家姐一起,全家曾有五位乡村教师。在浙江湘湖乡村师范的多种史料及家乡浙江余杭的地方史志中,均有所记载。但先父母终因劳累过度,家母未能活到倭寇投降,家父没有见到祖国之新生,他们都在贫病中早早去世,留下了我们兄弟姐妹九人。我们失去双亲时,最小的妹妹还不满七岁。
1949年,祖国大地,地覆天翻。时代剧变中,我们兄弟姐妹,有的去了台湾,有的蒙冤入狱,有的参军,有的参干,先后去了北国边疆。有的在农村安家,有的尚未成年,艰难坚持求学,追求知识于书斋。那年月,亲人之间,有的杳无音信,有的划清界限,断绝联系,海峡两岸对立,中美两国成仇,历数十年之久。
自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两岸关系解冻,长兄的冤狱终获平反,其对余杭教育事业的贡献得到肯定,被载入余杭中学的校史之中。我们兄弟姐妹九人,在分离40年后,于1989年第一次团聚,竟奇迹般一个不缺。新世纪初,父母直系亲属,已达百数十人,有多人移民美国。散居国内的,除故乡浙江以外,还有多人远在天山之麓和粤海之滨。姐妹九个,尚存八人;夫妻九对,在世者尚有15人;我们又一次团聚在杭城之东,古运河畔之临平山下,一个个都垂垂老矣! 聚会后大姐夫妇即回大洋彼岸之加州硅谷。又七年,大姐大姐夫,年届九旬,大姐已瘫痪多年,大姐夫心脏数处搭桥,在病重之际,甚盼一见大陆亲人。适值美国放宽签证,于是有了我白发越洋去探亲之旅。我们到了硅谷,又去了美南、美东,与六妹夫妇团聚于德州之休斯敦,见到了多位亲人和复旦同窗,亲见亲友们在异域之生活现状,听闻他们述说赴美打工求学之艰难,感受他们对祖国之眷恋和受中华文化熏陶之深邃,以及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其情其景,感人肺腑。
2017年4月,中美两国元首相会于美国总统之海湖庄园。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两国完全能够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今我第二三代亲人中,已有多人为中美两国之学者、高知,大洋已不能阻隔两岸华人之亲情、中美两国人民之友谊。
2017年是家父去世70周年。如今大姐夫妇都已经去到他们后半生笃信的基督天国,我们兄妹九人中已经只剩三人。我把几年前赴美时的笔记整理出来,把在美国的亲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介绍给国内读者,既是对先父的纪念,也希望对年轻朋友了解美国,特别是了解在美国的华人社会能有所帮助。希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家庭,通过他们在美国打拼的故事和现在的生活情况,告诉读者,海峡两岸、大洋东西的同胞,大家的心是相通的,毕竟炎黄子孙是一家。希望能够增进同胞间、中美两国人民间的友谊。
对于所到之处的旅游景点、人文资料,亦有介绍,对于读者,也可丰富一些人文知识。此前数年,我曾去加拿大探亲旅游,为时半年。记下了若干旅游笔记,皆亲历亲见,一并奉献给读者,期望拙著能为读者所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