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李平戏曲小说论集(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书系)

書城自編碼: 312494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戏剧
作者: 李平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513156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92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秦汉史讲义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編輯推薦:
李平教授师从赵景深先生,长期从事明清文学研究,对于戏曲,尤其是昆曲的研究颇见功力。《李平戏曲小说论集》收录了其38篇代表性论著,主要从地方戏曲形成、演剧状况、戏曲小说及其流变等方面进行分析。本书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內容簡介:
《李平戏曲小说论集》收录文章38篇,均为李平教授有关戏曲小说研究的代表性论著。包括对中国戏曲形成与发展的探讨,对明代演剧状况的考察,对《金貂记》、孟姜女故事等具体戏曲小说的演变及其影响的分析,对白朴、冯梦龙等戏曲作小说家的评议等几方面的成果。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關於作者:
李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师从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赵景深先生,专攻元明清文学,尤其对明清戏曲有较深入的研究。
目錄
世界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花
古老而绚丽的中国戏曲
中国戏剧形成的时代问题
对当前几种意见的看法
明代演剧状况的考察
十五世纪前期演剧考
明初演剧停滞说质疑
明代民间戏曲的地位与作用
明代的民间戏曲
从昆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展望将来
从《词林一枝》与《八能奏锦》看明代嘉靖隆庆青昆舞台流行的戏曲
《品花宝鉴》中的戏曲资料与价值
《乐府玉树英》残本对青阳滚调研究的价值
流落欧洲的三种晚明戏剧散出选集的发现
从几部代表作浅探中国古典悲剧
试论清官戏的积极意义
近世中国文人对地方戏的关注
宋代古南戏研究三题
元末明初四大传奇
荆、刘、拜、杀
读《杀狗记》杂记
《金貂记》的演变及其他
孟姜女故事在宋金元明戏曲中的反映
《雷峰塔》传奇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白朴和他的剧作
关于白朴平生、思想、剧作的札记
白朴卒年考辨
朱有燉(公元13791439年)
关羽祭祀和戏曲
目连戏与青阳腔渊源浅说
查继佐的家乐戏班和剧作
《王骥德〈曲律〉研究》序
戏曲史家周明泰与《昇平署存档案事例漫抄》
三国故事与壁画戏雕
《禅真逸史》前言
《十二楼》前言
平凡中见光彩
重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今古奇观》引言
纳兰性德评传(公元16541685年)
冯梦龙与明代民歌
《中国弹词选集》序言
《天雨花》前言
赵景深教授和戏曲研究
內容試閱
师兄李平(代序)(节选)
李平,字毅平,生于1932年,原籍湖南长沙,父早逝,随母居住南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成同系副博士研究生,师从赵景深先生攻读元明清文学。1993年晋升为复旦大学教授。我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也先后入读复旦中文系的本科和研究生,同样师从赵先生研读元明清文学。故我们之间一直以师兄弟相称。我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师兄已经留校,是复旦中文系的青年教师。当时复旦单身的年轻教师大都住校外第八宿舍筒子楼,我们这些后来者,则都住在校内学生宿舍第十宿舍。我们虽是同门,那时却很少见面。不记得哪一年,一次去第八宿舍闲玩,听老学长们在传诵一首诗,记得开头两句是金陵有才子,取名李湘樾,一时我不知道指谁,他们告诉我,就是指李平。湘樾是李平的雅号。这是我对师兄的第一次印象。
以金陵才子冠名李平,确也实至名归。他与中文系许多年轻教师一样,能背许多诗文,掌握许多文史典故。在大跃进年代,他就参与复旦版《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其中有关《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关汉卿》的一些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留校后,他在中文系已开过写作课、作品选读课、文学史课,以记忆力强、知识丰富著称。他上课,头微昂,精神饱满,声音抑扬顿挫,眼睛炯炯有光,与同学常作感情交流,因此很受学生欢迎。他的字写得清秀有力,板书端正,一色的清瘦柳体,很便于学生做笔记。他也有广泛的艺术爱好,例如他当时已是上海昆曲社的会员,昆曲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他也爱好话剧,他在复旦相辉堂演过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他饰演的斯米尔诺夫,从向波波娃讨债开始到坠入爱河,感情复杂细腻,却能把握分寸,反讽调侃,演得恰到好处。数十年后,看过李兄演出的,对他演出中的形象都还记忆犹新,有时还津津乐道。
粉碎四人帮使国家获得新生,知识分子也摆脱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学校百废待举,教学与科研各部门都开足马力,力争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校、系领导一面抢救老专家的学术传统,一面把已有的骨干教师推向第一线,加速培养新的教学与科研梯队。李平是赵景深先生的弟子,元明清文学和戏曲研究新人,于是系里一面安排他走上教学第一线,一面安排他与我担任赵先生的助手,协助赵先生的博士生教学与培养,同时协助先生的学术研究工作。师兄接受任务,精神振奋。在中文系的教学上,他开设了中国文学史、古代戏曲研究、宗教戏曲研究、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精华等课程。因为十年没有上课堂,一朝重新走上讲台,他备课就更认真仔细。我曾见过他写的部分课堂讲稿,它们都是用工整的字体,完完整整地把内容全部写出来的,没有一点马虎。正因有了这样的准备,所以他一上讲台,心中底气十足,一开讲,即口若悬河,而又条分缕析,开阖自如。他曾经跟我说,他非常喜欢上课,一上课,精神就来了。有学生形容他在课堂上总是神采飞扬,这可以说概括了他的讲课风格。由此可见,师兄是一位非常热爱教学、非常称职的教授。从这时开始,他也受命培养研究生。先后带出了中外几位研究明清戏曲小说的年青学者,后来各自都做出了成绩。
19861988年,李平继章培恒、蒋孔阳等先生之后,受国家教委和复旦大学派遣,担任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在异国他乡,他生活简朴而又保持风度,教学之外,他也利用那里的条件看书、写论文。那里假期长,空闲时间多,只身在外,每当思念家人、思念朋友,因当时还无法多通电话,到难以抒发、难以排遣时,就面对墙壁把要说的话对着墙壁讲。他曾向我介绍这个经验,对他的创意,我忍不住喷饭而出。他在神户大学讲授中国文化、中国小说与戏曲,一如在国内那样,以教学认真、教学效果突出著称,在神户大学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回国后,许多学生都怀念与李老师相处的日子,多年来那里的教授和学生仍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师兄的研究工作从协助赵先生的学术研究开始。赵先生藏书丰富,所藏专业书籍尤为富赡。先生晚年外出不便,他的家就成了上海戏曲、小说和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或被戏称为戏曲沙龙。作为助手,我们每周六都往淮海路四明里先生寓所,或听先生讲课,或协助做一些辅助工作。顺便也为一周阅读,来还书借书。本市几所大学的戏曲小说研究者、青年教师,知道有这样的沙龙,也慕名而来,以至每周相聚大多有八九人。而且坚持了近十年,直到赵先生遇到意外病逝而作罢。
师兄担任助手后为老师做了许多工作。举其大者,其一是与先生一起为叶德均的《戏曲小说丛考》正式出版做了扫尾工作。此书内容丰富,有不少新资料、新见解,文革前原已由先生与师兄共同编就,但迟迟未能出版。文革后,中华书局决定出版发行,但一些文献需要再加核定,工作量繁多,师兄尽力协助老师做了许多后续工作,使此书于1979年正式出版,成为当年很有影响的戏曲小说研究论著,现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二是在赵先生的指导下,我们或参与当时的学术讨论,或发现新资料作新的阐发,或在先生的启发下对已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先后合作或分头撰写了一些论文,由师兄改定及撰写的,有《中国戏剧形成的时代问题》、《明代演剧状况的考察》、《宋代古南戏研究三题》、《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关于评价马致远及其作品的一些问题》(以上两篇系与赵景深先生合著)、《白朴和他的剧作》、《十五世纪前期演剧考》、《明代的民间戏曲》、《明代民间戏曲的地位与作用》、《试论清官戏的的积极意义》等十多篇研究论文。我们把在先生指导启发下这一段时间所撰文章,合编成《中国戏剧史论集》,于1987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先生在此书的《前言》中说:很久以前,我一直计划就几十年积累的材料与研究心得,与几位雄心勃勃的学生合作撰写一部戏曲发展史。不能不承认,年龄给我的行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考虑到这项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决定采纳王运熙同志的建议,先就戏曲史上的部分问题、部分作家作品各个击破,在单篇论文的基础上逐渐勾出戏剧史的轮廓来,本书撰写的意图,即在于此。师兄的这些论文即是为老师的计划作出的努力。在实现老师的宏愿上,师兄做出了优秀的成绩。
其三是代表赵先生参加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和学术工作。如上海戏剧学院戏曲专业的研究生叶长海毕业,赵先生受邀为评阅人和答辩主任委员,先生因健康原因难以出席,师兄即受命代老师审读论文,撰写评阅意见,论文出版时,还为这篇优秀的论文撰写了序言。又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编撰时,赵先生担任了该书的第一副主编,先生因为年事已高,不能经常出席会议,我们师兄弟都曾先后受命代表先生参加过会议,一段时间,师兄还受邀参加过该书的定稿工作,为该书的出版作出了贡献。
其四,协助先生编辑并校点《讲唱文学丛书》。八十年代初期,中州古籍出版社准备编辑出版一套《中国古典讲唱文学丛书》,特地来沪邀请赵先生担任主编。赵先生义不容辞接受了邀请,同时开始选定书目,遴选编校人员。师兄也成为这一工作的得力助手,并撰写了《〈中国弹词选集〉序言》,阐述了这一俗文学样式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价值。师兄还身体力行,担任了篇幅较大的弹词《天雨花》的编校。他广泛收集版本,考证作者,仔细校订,撰写前言,整理成一部校勘精细、可读性强的新版本,在弹词爱好者中广为流传。
赵先生逝世以后,师兄仍然持之以恒地在戏剧史和民间文学研究上辛勤耕耘。最为重要并产生学术影响的论文,戏曲方面如《元末明初四大传奇荆、刘、拜、杀》、《读〈杀狗记〉杂记》、《从〈词林一枝〉与〈八能奏锦〉看明代嘉靖隆庆青昆舞台流行的戏曲》、《〈乐府玉树英〉残本对青阳滚调研究的价值》、《目连戏与青阳腔渊源浅说》,从这些论文可以看出师兄对宋元南戏及青阳腔滚调情有独钟,且有精深的研究。另一些文章,如《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赵景深先生合著)、《冯梦龙与明代民歌》、《〈雷峰塔〉传奇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孟姜女故事在宋金元明戏曲中的反映》,则可以看到,师兄与老师的学术视野一脉相承,都对戏曲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十分重视。这些文章说明,师兄已花了很大的精力探讨了民间文学为中国戏曲的蕴育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由于存在这种共同性,以致师兄的文章时常以老师的名义发表,而老师也乐意将师兄的文章收入自己的论集中。两人的学术兴趣到了彼此难分的程度。在上述研究之外,师兄对文人剧、昆曲、明清杂剧也予以关注,《从昆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展望将来》、《牡丹亭改编、演出与现实意义》、《明代戏曲研究的珍贵史料》(以上两篇系与陆树仑先生合著)、《〈品花宝鉴〉中的戏曲资料与价值》、《查继佐的家乐戏班和剧作》以及关汉卿研究、朱有燉研究,都在各个领域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对相关研究都有所推进,同样有自己的发现和发明,具有学术价值。此外在古代戏曲小说作品的整理方面,他曾合作整理点校《六十种曲》、《禅真逸史》、《十二楼》,又独自为台湾三民书局点校《今古奇观》。这些点校本,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读本和参考本,为戏曲、小说的阅读带来方便。
师兄戏曲研究上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即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早在文革前,因赵先生的关系,他与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李福清就有了学术联系。八十年代初,李福清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乐府玉树英》、《乐府万象新》、《大明天下春》三种明代孤本戏剧散出选本后,知道李平对南戏和明代弋阳腔系统的民间戏曲高度重视,而且已有数十年的研究经历,对剧目和演出非常熟悉,就把他的发现告诉后者。后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决定出版这三种选本,李院士又提请李平撰写文章,鉴定这三种流落欧洲的明代戏曲选本的剧目、年代、作者、戏曲特点,分析它们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师兄非常重视这三种散出选本的发现,为此用了大半年时间,撰写了《流落欧洲的三种晚明戏剧散出选集的发现》。这篇文章,从戏剧史、出版史的文化背景下仔细考定了三种选本选编者的地域、身份及选编年代,从南戏、明传奇的浩瀚剧目中甄别三种选本170余个散出剧目的来源与流传,并以丰富的历史知识素养、俗文学学识积累,考订了这些剧目的本事线索,在与明代晚期大量出现的昆腔、弋阳腔(包括徽池雅调、青阳腔)戏曲选本的比较中,详细阐述三种选本特有的文献价值。文章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具有很高的学术性。书后师兄还仔细地就新发现的三种选本与已知的十四种选本列出三个对照表,使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这些散出在不同选本中的选录、存佚情况,为他人作深入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线索,其泽惠读者之功,不言而喻。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现在这部由李福清、李平合作主编的《海外孤本晚明戏剧选集三种》,已成为研究明末至清初青阳腔戏曲研究不可或缺的书目,文献价值十分重要。
国际学术交流的另一项学术成果是与日本同行所作的中国地方戏调查。这个项目始于1988、1989年,完成于1991年。日方以时任富山大学教授的矶部彰先生为代表,参加者主要有高级讲师矶部佑子。中方代表即李师兄。我与复旦分校、上海社科院的研究者二三人也参与其中。研究项目主要是对华北、江南一些地方的地方戏以及它们的演出场所、祭祀演出习俗作实地调查。我们看了一些演出,查访了一些戏台,也到中日几所图书馆查阅了中国戏剧研究的资料。最后由双方共同编辑成《中国地方剧初探》,在日本多贺出版社出版。师兄除参与最后成果的编辑外,还撰写了《近世中国文人对地方戏的关注》和《关羽祭祀和戏曲》两篇大文。前文着重梳理了自祝允明、徐渭、汤显祖以后,到焦循、李斗、钱德苍、严长明、李调元对地方戏声腔、剧目、演出的记录和评论,显示了文化人对地方戏的关注。后文通过对历史上关羽神化、各地的关羽祭祀以及地方戏曲中关羽剧目的勾勒,描述了关羽祭祀演出剧目演变及相关的演出风俗,剖析了关羽信仰对地方戏演出与流传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关羽祭祀推进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各地的关帝庙、以山陕会馆为名而建的关帝建筑及其伴有的戏台,都成为城乡居民大众文化活动的据点,旧社会在这些地方进行的祈神谢神的习俗,产生了无数的观众,培育了他们爱好戏剧的热情,正是这些观众和他们的热情,成了奠定地方戏、发展地方戏的基础。从民间祭祀研究中国地方戏和中国戏曲,是改革开放后地方戏和古代戏剧研究的新课题,师兄的文章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一篇新作,以个别带动一般,对地方戏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师兄于1993年退休。退休后继续做着力所能及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12年初,不幸突发脑梗,从此不能行动,不能说话,不能书写。虽然神志清楚,但六年来或在医院,或在家中,一直卧床不起,一切生活起居都由夫人和公子照顾。六年来,家人照护得无微不至,但时间一久,他身体各方面功能开始衰退,现在只能靠鼻饲来维持生命。复旦中文系和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领导陈引驰、朱刚、陈广宏、陈尚君,系退教协赵蒙良、苏兴良经常到医院看望,日本同行与朋友冈晴夫、矶部佑子都专程往寓所和医院探望,浦部依子经常来电话询问病情。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尚君教授,对李老师怀有深挚的感情,今年初决定出资编辑师兄的戏曲小说研究论文集,责成我负责选录和编辑工作。我责无旁贷,只能尽力而为。师嫂和他们的两位公子对此全力支持。他们不仅找出师兄以往所著录的论文目录,而且尽可能查找论文原著,并扫描了这些论文,为本论集的编辑提供了基础。尚君教授自始至终关心此书的编辑,百忙中时常过问进展情况和问题。骆玉明教授工作十分繁忙,因师兄一篇《关羽祭祀和戏曲》的论文只有日文本,玉明兄在日文翻译方面已卓有成绩,便请他代为翻译。他不辞劳累,很快把译稿送交出版社。尚君教授的博士生何安平,为本论集查找篇目和电子文本编排做出了努力。出版社编辑李碧妍、伍珺涵对书籍出版倾注了全力。经过大家的协同努力,此书得以加速出版,这是大家的期望。由于身处特殊的时代背景,师兄的论文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学者写作的语言风格和意识形态印记。但鉴于师兄的身体状况,以及这些论文均曾在正规书刊中发表过,因此这次整理出版,我们除了对个别文词和史料的失误有所订正外,内容和行文风格基本保持了原样。我们希望以此书,表达对李平教授最亲切的问候。祝愿他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江巨荣
2017年4月10日初稿,7月3日改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