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绪论及基本概念,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与变形,圆轴扭转的强度与变形,梁的强度计算,梁的变形及刚度计算,简单的超静定问题,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等。本书适用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中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水利、矿业等专业,也可以作为上述专业职业教育和工程技术工作者的参考书。
|
目錄:
|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1
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任务1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1
第三节 内力、截面法、应力和位移2
第四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4
第二章 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与变形6
第一节 轴向拉压杆的轴力及轴力图6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及强度计算8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11
第四节 轴向拉压杆的力学性能15
第五节 连接件的强度计算22
第三章 圆轴扭转的强度与变形31
第一节 圆轴扭转的扭矩及扭矩图31
第二节 圆轴扭转的应力及强度
计算34
第三节 圆轴扭转的变形及刚度
计算39
第四章 梁的强度计算44
第一节 平面弯曲的概念44
第二节 梁的内力及内力图46
第三节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强度
计算57
第四节 梁的合理设计72
第五节 弯曲中心的概念75
第五章 梁的变形及刚度计算89
第一节 挠度和转角89
第二节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90
第三节 积分法计算梁的位移90
第四节 叠加法计算梁的位移94
第五节 梁的刚度校核98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105
第一节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105
第二节 拉压超静定问题108
第三节 扭转超静定问题114
第四节 简单超静定梁115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126
第一节 应力状态的概念126
第二节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127
第三节 主应力迹线的概念及应用136
第四节 空间应力状态138
第五节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和
应变之间的关系140
第六节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
密度144
第七节 强度理论145
第八节 莫尔强度理论149
第九节 各种强度理论的应用150
第八章 组合变形163
第一节 组合变形概念和工程实例163
第二节 斜弯曲变形的应力及强度
计算163
第三节 拉伸压缩 与弯曲的
组合变形167
第四节 偏心压缩拉伸 170
第五节. 弯扭组合变形174
第九章 压杆稳定178
第一节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178
第二节 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力的
欧拉公式179
第三节 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
范围·临界应力总图184
第四节 压杆稳定性条件及实用
计算187
第五节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190
附录Ⅰ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197
附录Ⅱ 常用截面的几何性质计算
公式205
附录Ⅲ 型钢规格表207
参考文献218
|
內容試閱:
|
材料力学是一门古典的、传统的力学。它有成熟的内容及体系, 而且市面上已有大量的公开出版的材料力学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大都针对重点院校一本的学生, 而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并不多。本书作者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 根据教材的定位精炼内容, 强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淡化烦琐的数学推导和数学运算的原则, 同时加强工程概念, 体现出分层次、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本书理论阐述严谨, 文字通俗易懂, 图文结合紧密, 便于学生自学。本书在编写时按照“ 够用” “ 能用” “ 会用” 的原则, 对于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难度较大的内容用“ .” 号标记, 这部分内容是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这种难易区分方式, 一方面保留材料力学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 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力学的重点知识和实用知识。本书还包括了许多与工程实际相联系的内容, 以及是从实际工程中抽象出来的例题和问题, 加强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本书的第一章由安阳工学院来佳雯编写, 第二章、第五章由黑龙江东方学院胡金萍编写, 第三章由黑龙江大学鄂丽华编写, 第四章由黑龙江大学王淑娟编写,第六章由黑龙江大学安英浩编写, 第七章~ 第九章以及附录由黑龙江大学柳艳杰编写。全书由柳艳杰担任主编, 胡金萍, 王淑娟担任副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树山教授担任主审。
限于编者水平, 本书难免存在诸多疏漏、不妥乃至错误, 诚望广大读者在使用本书后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以利及早改进。
编 者
|
|